文俞麗
搭建教研“雁陣”形成教研“氣流”
文俞麗

“雁陣”理論是當前最前沿的管理理論之一,它對幼兒園管理、幼兒園教研組建設具有指導性意義。本文闡述了我園把“雁陣”理論啟示應用于幼兒園教研實踐中,以科學的管理態度,鼓勵、激發個體的工作熱情,從而突破骨干教師的成長“瓶頸期”,促進骨干教師、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教研;雁陣;幼兒園管理
秋日的天空,排成“V”字形的雁陣在清亮的鳴叫聲中從容飛過。雁陣并非大雁在藍天白云之間表演的飛行藝術,而是它們在長期飛翔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最省力的群體飛翔方式。雁群采用以上方式飛行時,后一只大雁的一翼,能夠借助于前一只大雁鼓翼時所產生的空氣動力,使飛行省力;當飛行一段距離后,大雁們左右交換位置,是為了使另一側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氣動力緩解疲勞。驚人的個體飛翔能力和令人嘆服的群體“智慧”,使大雁成為長空的主人。這就是1935年日本學者赤松要提出的“雁陣”理論。隨之,雁陣理論逐步成為各行各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和趨勢,也成為當今幼兒園管理建設中的重要理論借鑒。我園以此理論為依托,在建設教研組過程中作了積極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啟示一:雁群在空中飛翔時,排列是有序的,每一次振翅,每一次滑翔都要協調,有紀律,以此來結隊成行,展翅高飛。雁陣,就是倡導一種精神——借集體的力量展翅高飛。
雁陣精神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團結,幼兒園教研組就是一個“雁陣”。只有充分發揮每個人長處,保持一個合理的“雁陣”隊形,才能用團隊的睿智和力量來應對各種教育新變化。
一個優秀的團隊其結構必須是合理的,信念是一致的,為了發揮每位教師在團隊中的作用,建立一個人心齊、勇拼搏的教師團隊,從我園的園情和特色出發,結合教師的成長需求推出并實施了“項目管理”的模式。
(一)項目組的產生
所謂項目,是指幼兒園組織的各類活動。推出項目組前,我們組織全體教師,討論確定本園可以開設的項目組名稱,制定出該項目組的主要任務和要求,讓教師根據特長自主選擇2~3個項目,最后在園部協調的基礎上確定項目管理小組,使園內各工作崗位有能者居之。
(二)項目組的管理
在項目管理上,民主的人本方略打破了各園傳統的大教研組模式,由原來的領導布置任務變為教師自主選擇和承擔任務,讓各類人才獲得均等的展現與發展的機會。為了發揮教師更大的自主空間,還可以采取項目組長挑組員的管理模式。這種立體交互的項目管理模式讓每個人都能各盡其責,組與組之間相互協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雁陣隊伍中最重要的是“領頭雁”,它有力量,有經驗,能把握飛行的方向和速度。在教研組建設中,教研組長就是一個“雁陣”的“領頭雁”。采用何種方式選出組長?我們通過問卷調查——意見匯總——確定競聘形式——舉行《假如我是教研組長》主題演講——確定組長候選人名單——教師民主選舉——公布組長名單的系列環節,把思想好、業務水平高、組織能力強、善于團結同事,在教學中有一定威望的骨干教師選拔出來擔任各組的組長。組長明確工作職責后,簽訂目標責任書,每月給予崗位津貼,基本上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增強了組長的工作責任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一)單飛,是為了帶領團隊飛得更遠
雁陣團隊中,飛在前面的“領頭雁”體力消耗最多,需要及時補充養分,才能搏擊長空。為此我們把培訓當作福利,提供機會、創造機會讓“領頭雁”先飛,練就一對堅強有力的翅膀。
(二)放手,是為了推動團隊飛得更高
領頭的大雁飛累了,會退到隊伍的側翼,另一只大雁會取代它的位置,飛翔一段時間后會在團隊內自我調整,緩解疲勞。教研組內人人都是領頭雁,我們倡導組內成員要用其所長領頭。
啟示二:雁群在高空飛行時會因為天氣、風向、氣流等各種原因不斷變換著陣型,以此來節省并更有效地利用每一份力量。雁陣,就是追求一種智慧——花最少的力氣飛最遠的路程。
1.借力——縮短成長周期
由于經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用同一套標準要求所有老師是不可取的,為此我們根據教師工作的年限、專業發展水平,將教師劃分為體驗型、發展型、成熟型、骨干型,四個類型各有側重。分層培養的借力方式為教師提供了差異性的展示平臺,使他們在飛行的隊伍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縮短成長周期。
2.振翅——提升專業水平
長途旅途中,不聽號令的大雁會掉隊;各自為陣會亂營,成不了雁陣。任何時候,個體的力量只有融入集體之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應有的效能。教研組為教師們提供了同行的伙伴,并令他們在其中獲得前行的經驗和力量。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是最有價值的教研主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其主要形式有:
(1)評比式教研。主要依托市、片各類評比活動進行,把評比的平臺變為教研的平臺,將評比活動視為一種研究活動。注重參評前的學習、思考、準備;參評過程中的研究、分析、討論;參評后的總結、歸納、提升。
(2)學習式教研。不僅讓教師獲得信息,了解關注幼教發展的動態,理解先進理念,明確概念,而且通過“學習式”教研引領教師對當前自身的教育水平進行審視和思考,找出目標的距離,擴展教師創新課程的能量。
(3)示范引領對話分析式教研。“領頭雁”除了有教研組長還有業務園長,業務園長不僅是管理者也是服務者,只有深入一線,以自身的教育行為與幼兒交流才能讓教師看到不同的理念。
(4)體驗式教研。關鍵要選好體驗的素材,使教師在親自體驗中理解理念,獲得教育策略。
(5)案例式比較教研。以案例教學為基礎,對每一個具體教育情境進行描述,以組織、討論、引導的方式提高學習者對問題的識別與解決能力,在觀點和策略的分享與交鋒中相互啟示,學以致用,獲得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6)跟蹤式教研。“領頭雁”跟隨教師,原始記錄教師的每一句話,分析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有效性,教師介入的適宜性、規范性等。
(7)現場研究式教研。教研的身影不應該只在會議室,它更多應該在教室,在真實的情境中。公開課在教室中開展,少了表演的痕跡;早操觀摩在正常時段中進行,少了刻意的排練;體育活動器械研討在室內舉行,少了搬來搬去的麻煩。
啟示三:雁群飛行過程中,隊形后邊的大雁不斷發出鳴叫,目的是為了給前方的伙伴加油鼓勁,互為激勵,使全體大雁在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斗志。雁陣,就是創造一種激情——用熱情的鳴叫與同伴比翼齊飛。
雁群飛行中,同伴的鳴叫是大雁獲得力量的源泉。在幼兒園教研組的建設中,共性的認可、集體的贊同、同伴間的勉勵,能夠讓人重新燃起工作的熱情。
(一)制度激勵
在實行績效工資的基礎上,幼兒園每學期從專項經費中撥出部分專款用于獎勵優秀教師、優秀團隊。通過開放性和動態性的評價,引導教師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主動為團隊建設增加合力,提供“鳴叫聲”。
(二)情感激勵
飛行的旅途中,時而順暢,時而曲折,時而烏云密布看不清方向,時而風吹雨打考驗著意志……大雁們用不同的鳴叫聲,相互鼓舞。當大雁碰到問題,遇難而退時,鳴叫是一種呼喚,呼喚它們不掉隊;當大雁共同努力穿過障礙時,鳴叫是一種鼓舞,告訴大家只要攜手共同面對,前景會更美好;當大雁新辟路徑輕松到達目的地時,鳴叫是一種喝彩,共享成功的喜悅。
雁陣是個美麗而簡潔的“V”字,象征著勝利,昭示著成功。我們的教研組如同蔚藍天空中的雁陣,小小的個體在團隊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不畏風雨,穿過烏云,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振翅高飛!
(江蘇省江陰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1]王永作.江蘇經濟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