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玲霞
斜坡上的挑戰
——對照《指南》育萌娃
文黃玲霞
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個目的是“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如何能用好《指南》這個工具來調整家長的教育教學策略,促進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呢?本文運用實例“斜坡上的挑戰”,通過對事件進行描述和分析,指導如何對照《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展”的要求,確立孩子的發展目標;作為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收放得當地兼顧孩子的安全與發展;如何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因地制宜地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
身體平衡;因地制宜;支持

寒假,帶著小外甥女曦曦在培訓機構門外等著假期提高訓練的女兒下課。突然,她定定地看著旁邊的大孩子們從臺階和殘疾人專用道之間做隔離的之字形斜坡上上上下下,小外甥女甚是驚訝,眼中滿是對大孩子們的佩服。
識別:我看看這道斜坡的高度和寬度,對于中班年齡的外甥女來說應該能夠達成平衡行走動作的發展要求。《指南》中也提出“可以利用走平衡木,或者沿著地面走直線、田埂行走等活動發展幼兒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然而,在有的家庭中,往往把孩子們走馬路牙子、攀爬樹木等歸類于危險活動而禁止孩子們去嘗試。
看著小外甥女佩服又畏懼的表情,我決定讓我這個從小就膽小的小外甥女來一次自我突破。
于是,我鼓勵曦曦去試一試:“曦曦,你也想去試試嗎?”
曦曦馬上搖頭:“嗯,不要,會摔下去的。”
“這樣吧,我借你一個手指頭,你來試試。”我伸出一只手。
曦曦猶豫了一下后伸手握上了我的手指頭,我帶著她爬上斜坡,慢慢地向下走到斜坡的底部,又慢慢向上折回。
曦曦回到了起點,緊張地吁了一口氣,隨即又興奮地要求再來一次。我伸出手指,陪著她又走了一次。
識別:曦曦很想去玩但是不敢去玩源于一直以來的家庭教育——“不能做危險的動作”。曦曦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她從心里已經告訴自己這個事情我是不能去做的,過分的自我保護已經遏制了曦曦的動作發展,更加遏制了孩子嘗試的積極性。我用“借你一個手指頭”的方法讓曦曦跨出了嘗試的第一步,她克服的是心理上的恐懼,而非能力上的不足。
回到起點,曦曦的膽子大了點,興致也更高了,要求再來一次。
我說:“這次你自己走吧,我不借手指頭了。”
曦曦一聽,面露難色:“不行的,阿姨,我會摔下去的。”
“好吧,我跟著你在旁邊保護你。”我稍微讓步。
曦曦小心翼翼地走了一遍,回到起點時掩飾不住地高興。
“曦曦,你好棒,你都不用借我手指了!”我及時肯定曦曦的進步,“我們再來一次!”
曦曦興致勃勃地又走了一個來回。
識別:曦曦從扶著我的手走到自己獨立進行平衡走,這是從幫助下完成到個體獨自面對的重要的一步,心理上也是從依賴到獨立的重要一步。我在旁邊跟著她一起走讓她又對自己剛跨出的這一步有了心理上的保障,安全需要得到了滿足,小踏步地向前進步。
到第三次的時候,我說:“你已經很勇敢了,這次你自己來試試吧。我就站在起點的地方看著你。”
曦曦顯然對自己充滿信心,很高興地答應自己試試。但是在走的過程中卻明顯比剛才我陪著的時候慢多了。一趟下來回到起點的時候很明顯地看到她吁了一口氣。
在我的鼓勵下,曦曦又自己小心翼翼地來回走了幾趟。
識別:適時放手鼓勵孩子自己試試是讓孩子獨立的關鍵,在我的鼓勵下曦曦邁出了獨立的第一步,她也在做著自我調整,從心理上克服著內心的恐懼,動作上她放慢了腳步。后來對于自己的成功她充滿了信心,并且主動地進行練習。
“曦曦,阿姨幫你看看你一趟需要用多少時間。”我提出了我的建議,“你站在起點,我說開始的時候你就開始走哦。”
曦曦顯然被我的提議所感染,興致勃勃地在起點做好了預備動作。我拿出手機的秒表,給曦曦進行計時。
第一次,曦曦用了58秒,第二次,曦曦用了55秒。
“曦曦,你第二次比第一次快哦,你越來越勇敢了呢。”我拍著手表揚她。
識別:單純的動作練習會讓人感覺越來越枯燥,孩子最后會失去興趣而沒有提高。我用時間多少的比較讓曦曦感知了自己的速度。將單調的動作進行了記錄,變成了一個競賽游戲,讓每次的練習有著縱向的比較,孩子關注的就不再是動作本身了。這就是游戲在動作練習中的重要性,它讓孩子能更專注于動作的精煉或者過程的完整。
“阿姨,你再幫我計時,我會更快的。”曦曦顯然對于超越自己提起了興趣。
“好的,我看看你是不是能越來越快!”我幫曦曦計時,曦曦在斜坡上越走越快,用時一次比一次少,后來25秒就能來回走一趟了。
“曦曦,你好棒啊,你比開始的時候快了有一倍了哦。”我肯定著曦曦的進步。
識別:到現在,曦曦已經完全擺脫了心理上的膽怯,技能上越來越熟練,動作上越來越靈活。已經達成了《指南》提出的中班幼兒的平衡動作的要求。計時的方法更是激起了她的競爭意識,她在和自己進行著競賽,她鼓勵著自己這一次要比上一次更快。
“曦曦,你越來越厲害了,看來我要給你加大難度了哦!”當我提出這樣的建議的時候曦曦顯然很愿意挑戰。我隨手將女兒書包里的幾本書間隔地放在斜坡上。“你可以繞過去,也可以跨過去,但是你可不能踩到姐姐的書哦。”我示范著繞和跨的動作,鼓勵曦曦去嘗試。
曦曦自信地走向斜坡,到障礙的時候就放慢速度。在通過之字形轉彎的那本立著的書的時候曦曦特別小心翼翼,她嘗試了跨越通過那個有難度的拐彎口,她小心翼翼地把身體側了過來,控制著自己的平衡,眼睛盯著腳下,抬腿,伸腿,移動重心……終于,成功通過了那個障礙。回到起點,曦曦異常高興,在我旁邊蹦跳了起來,說著:“阿姨,我厲害吧,我成功了!”
接著,曦曦又主動地玩了起來,還讓我幫她計時,直到女兒放學了才結束這次游戲。
識別:我給曦曦加了不小的難度,她沒有退縮,她克服自身的膽怯,努力想辦法調整自己的身體,盡量掌握好自己的身體平衡來完成動作。在一次次主動的練習中動作發展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從不愿嘗試到主動挑戰,心理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她感受著成功帶給她的喜悅。
幼兒階段是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和靈敏性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些身體素質獲得一定的發展,能促進幼兒神經系統和腦功能的完善,也是今后學習更多、更復雜動作技能的基礎。妹妹、妹夫對小外甥女在安全方面的教育有點草木皆兵,遏制了孩子正常的發展需要。那么,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一)結合指南,熟悉孩子的發展目標
教育部制定《指南》的一個目的是“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對照《指南》來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在與孩子、班級老師的互動中促進自己育兒專業知識的發展,提高對孩子的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質量。
(二)收放得當,兼顧孩子的安全與發展
雖然幼兒的身心發育與發展不夠完善,需要成人的保護,但是,也不能因為有危險而束縛了孩子們愛玩、愛探索的天性。因此,在活動中我們需要評估環境的安全系數,在我們成人可控的范圍內給予孩子最大的探索自由,鼓勵他們進行跑、跳、攀、爬、走、閃、躲等各種運動,增強孩子體質,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因地制宜,創設有趣的游戲情境
《指南》告訴我們:“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他們的注意力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所以,在陪伴孩子進行活動的時候,我們要從孩子們的興趣點入手,盡量利用身邊的事物,因地制宜地創設一些游戲的情境,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去幫助孩子在各個方面得到提高。
在這個例子中,我始終在曦曦的旁邊進行著觀察和陪護,給予曦曦心理上的支持、動作上的指導以及安全上的防護。我的看護、指導和鼓勵是保證曦曦在心理和肢體上能順利、快速成長的關鍵。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練習,在正確的動作中進行提高,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突破,這才是家長帶孩子進行戶外游戲時該做的事情。
(江蘇省無錫市新區實驗幼兒園)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馮曉霞主編.3—6歲兒童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