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茹杰,孫振學,于顯釗,劉 輝,劉清源,張海霞,李新甫,郗 科,田鑫磊
?
高端影像學檢查CT輻射的安全認知和意識水平調查
邸茹杰1,孫振學1,于顯釗1,劉 輝1,劉清源1,張海霞2,李新甫1,郗 科1,田鑫磊1
CT; X 線輻射;體檢人群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長,我國醫療消費與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高精尖的影像檢查越來越多地成為部分人群體檢的必查項目,因此而帶來的輻射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引起業內的關注。目前有關體檢人群輻射認知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筆者就接受高端影像學健康查體的人群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CT檢查的安全認知與意識,旨在引起對輻射損傷的重視,減少輻射損害。
1.1 對象 選擇2011-03至2015-12每年定期進行健康查體的中高級干部及其家屬為調查對象,經知情同意后進行問卷調查,被調查對象至少接受過不少于一次的CT影像檢查。調查對象性別不同表示身份不同(男為干部、女為家屬)。
1.2 方法 (1)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以山東省CT應用現狀及輻射危害控制研究為主要參考依據[1],結合本院實際情況設計。包括基本情況、輻射防護安全認知與意識水平三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包括10條:①是否知曉CT檢查屬于電離輻射;②是否知曉CT檢查在診斷疾病的同時也會對身體產生危害;③是否知曉CT檢查頻率增加,必然導致CT檢查累積劑量增加,有可能增加患癌的風險;④是否知曉CT檢查可以防護;⑤是否知曉CT檢查應合理化、最優化;⑥是否在接受CT檢查時主動要求對非照射部位的防護;⑦有無曾主動盲目向醫生要求進行CT檢查;⑧有無因不合理CT檢查受到不必要的X射線輻射而向醫院/醫生提出質疑;⑨是否曾主動接受過X射線輻射相關知識教育;⑩是否有提高防護意識的意愿。(2)由受過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調查:調查員首先向被調查對象簡要介紹調查目的和要求,取得被調查對象知情同意后,按問卷內容由調查對象逐一填寫,現場回收調查問卷。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軟件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數據與原始調查表數據進行核對,無誤后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本研究分類變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按年齡分為>65歲和≤65歲,將身份變量作為分層因素,組間比較采用分層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回收率100%。180名中,年齡45~89歲(中位數69歲),其中>65歲107名(59.44%),≤65歲73人(40.56%);男115名(63.89%),女65名(36.11%)。
2.2 調查結果
2.2.1 總體情況 見表1,被調查者絕大多數能主動接受知識教育和提高防護意識意愿,但在防護方面知曉率及主動要求非照射部位防護率卻低于1/3,超過半數知曉電離輻射及危害。

表1 180名調查對象對CT輻射安全認知與意識調查結果
2.2.2 分層分析 在安全認知方面,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65歲人群和>65歲人群對于“知曉危害”都沒有統計學差異;而對于其他四個題目,則≤65歲人群和>65歲人群的認知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65歲人群對電離輻射及防護的知曉率要高(表2)。

表2 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間CT輻射危害認知比較 (n;%)
在防護意識方面,>65歲人群“主動要求非照射部位防護”和“質疑不合理檢查”這兩項的知曉率都很低(<30%),與≤65歲人群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調查對象中仍有不少人(27%~47%)在就醫過程中曾主動盲目向醫師要求進行CT檢查,忽視了檢查帶來的危害。不過大多數人都有主動接受教育和提高防護意識的意愿(70%~100%),而且>65歲人群和≤65歲人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3)。

表3 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間CT輻射危害防護意識比較 (n;%)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的越來越重視,尤其干部保健群體健康需求呈多元化趨勢,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已成為老干部的第一生活需求,但不少人常常簡單地認為體檢是人體健康狀況的全面檢修,體檢時做X線、CT等檢查必不可少,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有條件,做個全身的CT掃描則更放心[2],很少關注檢查潛在的X線輻射危害。
本調查顯示, 在安全認知方面,≤65歲人群對輻射危害的認知程度高于>65歲人群。女性組對“檢查可累積增加患癌風險”和“檢查時可以防護”的知曉率較低。這與其知識結構、對健康宣教知識的接受、理解能力等有一定關系。在防護意識方面,27%~47%的被調查者曾盲目向醫師要求進行CT檢查,尤其>65歲人群主動防護意識較差(<30%);高齡組和女性(家屬)人群,輻射防護意識水平偏低。值得高興的是,70%~100%的人有主動接受教育和提高防護意識的意愿。此調查結果為以后工作中更好地做好健康宣教提供了幫助和指導。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制定的標準,身體每接受1西弗特的輻射劑量,就會增加0.0165的致癌概率。研究顯示,不僅患者對放射劑量和風險不了解,而且多數醫師也嚴重低估了CT檢查的輻射劑量和相應的癌癥風險,不恰當的檢查可能增加公眾和患者的潛在損害[3]。本調查也表明,主動要求非照射部位防護和質疑不合理檢查接近50%,也反映出保健從業人員對于CT輻射檢查潛在風險的估計不足,缺乏足夠的重視及防護宣教。
針對保健對象這個特殊群體,保健工作者及管理人員應當樹立正確的思維、掌握豐富的知識、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制定詳實的體檢計劃,遵循CT檢查合理化、最優化和安全第一的原則,認真考察每一項檢查的正當性、合法性,合理選擇檢查項目、減少CT檢查頻率和累積輻射劑量[4]。檢查前告知檢查的適應證與可能的輻射危害風險,通過多種途徑普及CT檢查輻射危害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提高醫務人員和受檢者的輻射安全文化素養,尤其要重視高齡人群的輻射危害防范,進一步提高其對輻射檢查危害性的認識,也是控制輻射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5]。
[1] 楊 珂.山東省CT應用現狀及輻射危害控制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9.
[2] 王瑞禎,曹桂枝,王曉屹.射線裝置使用中患者和受檢者的防護現狀[J].職業健康,2007, 23(2):93-94.
[3] Picano E,Vano E,Semelka R,etal.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white paper on radiation dose in medicine: deep impact on the practice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J].Cardiovasc Ultrasoun,2007,5:37.
[4] 鄧乾華,王成林,鄒立秋,等.患者對X線輻射防護意識現狀的調查[J].罕少疾病雜志,2007,14(5):53-54.
[5] 汪 雷,CT輻射危害控制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1,8(5):124.
(2017-02-24收稿 2017-04-18修回)
(責任編輯 武建虎)
邸茹杰,碩士,主任醫師。
1.100039 北京,武警總醫院機關門診部;2.050021 石家莊,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R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