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祝君 葉靜輝
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再次住院的相關因素分析研究
葉祝君 葉靜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見于老年人,是一種患病人數多、病死率高、社會經濟負擔沉重的疾病。COPD全球策略明確提出COPD治療目標之一是降低病人未來健康惡化的風險,包括阻止疾病進展,預防、治療急性加重和降低病死率。各種原因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AECOPD)使病人反復住院,也直接影響著COPD疾病的發展和預后。本研究對148例老年COPD病人再次住院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診斷為AECOPD,且年齡>80歲的病人148例為研究對象,男118例,女30例,年齡81~96歲,平均(86.52±9.42)歲,入組病人均完成生活質量問卷,采用 mMRC 指數對COPD 病人進行綜合評估[1];其中生活需要完全協助109例,部分協助39例。病人COPD病程平均21年(5~40年),合并疾病:腦出血39例,帕金森病58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8例,留置胃管57例。
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COPD診斷標準[2];(2)符合AECOPD診斷標準:短期內有咳嗽加重、呼吸困難加重、膿性痰三項表現中的兩項及以上的COPD病人;(3)年齡>80歲。符合納入標準的AECOPD病人只在首次入院時入選1次。
排除標準:不因為急性加重而住院的COPD病人;精神病病人;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先天或后天性免疫缺陷者;由于其他原因住院或死亡者。
1.2 方法 在病人入院后24~72 h內使用統一的調查表收集并記錄病人入院的誘因,觀察記錄病人的臨床癥狀,如精神癥狀、體溫、呼吸次數、咳嗽咳痰、活動與自理能力。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四格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齡COPD病人再次住院的誘因 該組高齡COPD病人中,再次入院的誘因主要為誤吸,占30.7%(12/39),其次為排痰無力,占23.1%(9/39),其余依次為受涼,占15.4%(6/39),不遵醫行為占12.8%(5/39),其他疾病誘發占10.3%(4/39),天氣變化占7.6%(3/39)。
2.2 不同年齡、自理能力組間再次住院率比較 ≥90歲組病人再次住院率高于80~89歲組(P<0.001),自理能力為完全協助組再次住院率高于部分協助組(P=0.002)。見表1。

表1 2組病人再次住院次數的比較
研究顯示,在>60歲的人群當中COPD的發病率最高可以達到64%,>65歲人群的誤吸發生率可達30%,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增[3-4]。Terada等[5]發現異常的吞咽反射與頻繁的 COPD 急性加重有關,這提示 COPD 急性加重的病因可能與誤吸有關。誤吸有口腔定植菌的分泌物進入呼吸道,加重氣道炎癥,容易導致COPD急性加重。本組研究顯示誤吸導致的感染是誘發AECOPD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排痰無力、受涼。老年人吞咽及咳嗽能力降低、長期留置胃管都是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吸入性肺炎的發生與年齡、意識障礙程度相關,年齡越大,意識障礙程度越重,吸入性肺炎發生率越高。病人自理能力缺乏為居家照料者居多,但大多數家屬及陪護人員對誤吸的嚴重性認識不清,對正確喂食的護理知識與誤吸的評估判斷知識缺乏,因此需要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在病人出院前必須專人向其本人及家屬進行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注意事項,教導家屬或陪護人員學會如何正確喂食及有效排痰、保暖防護,學會識別誤吸的征兆及處理;病人出院后應每周進行跟蹤的健康指導,每月或每季度給予家庭訪視,確保病人從醫院到家庭受到連續的護理,了解病人的疾病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提升自我護理能力,以減少各種原因導致的感染發生。
本組研究資料結果顯示,病人年齡越大,自理能力越缺失,再次住院率也越高。所以當家庭照料者無法承受部分或全部老年人的照料服務時,必然期待社會支持服務,以彌補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2項研究發現健康教育、咨詢等干預措施對AECOPD住院病人12月內的再入院率有所降低[6-7]。開展“家庭-社區-醫院”三位一體化現代護理管理模式,符合現代社區新形勢下醫療護理管理的新理念。以家庭為單位的管理方式,在對病人進行健康管理的過程中加入了對其家屬和照料者的健康管理,例如規范正確使用藥物,長期家庭氧療,堅持呼吸功能鍛煉,降低天氣變化的影響,能很好改善病人癥狀、肺功能和生活質量,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金玉玲等[8]研究顯示在必要的日常用藥外,給予呼吸功能鍛煉、飲食營養指導、戒煙、家庭氧療、心理支持等綜合干預措施能降低老年 COPD 穩定期病人的再住院率,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及預后。
綜上所述,通過規范化的藥物治療,延續的健康指導,長期的家庭氧療,有成效的自我管理和家庭照護,避免誤吸,能夠減少COPD急性發作頻率,同時開展延續性護理服務,建立家庭-社區-醫院三位一體的醫療服務模式,加強針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老年人的保健服務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1] 柳濤, 蔡柏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訂版)介紹[J].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1(1):1-12.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 1-10.
[3] Omari TI, Kritas S, Cock C,et al. Swallowing dysfunction in healthy older people using pharyngeal pressure-flow analysis[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4,26(1):59-68.
[4] 朱霞,謝民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的危險因素調查分析[J]. 調查與實驗研究,2013,51(13): 6-7.
[5] Terada K, Muro S, Ohara T, et al.Abnormal swallowing reflex and COPD exacerbations [J].Chest,2010,137:326-332.
[6] Bourbeau J, Julien M, Maltais F,et al. Reduction of hospital uti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disease-specific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J]. Arch Intern Med,2003,163(5):585-591.
[7] Casas A, Troosters T, Garcia-Aymerich J,et al. Integrated care prevents hospitalisations for exacerbations in COPD patients[J]. Eur Respir J,2006,28(1): 123-130.
[8] 金玉玲,邱昕光,劉敏,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 實用老年醫學,2015,29(3):229-231.
510010廣東省廣州市,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干部病房三科(葉祝君); 510010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南方醫院急診科(葉靜輝)
R 563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7.07.026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