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張偉華 劉東海 羅鴻 臧素華 張亮 喬晨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二科河南鄭州 450052)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下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重癥冠心病36例臨床效果分析
馬寧 張偉華 劉東海 羅鴻 臧素華 張亮 喬晨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二科河南鄭州 450052)
目的:分析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輔助下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OPCABG)治療重癥冠心病36例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OPCABG治療的重癥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術前是否行IABP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術前應用IABP輔助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臨床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及ICU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中轉體外循環發生率、血小板減少發生率及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IABP輔助下行OPCABG治療重癥冠心病療效顯著,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ICU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利于預后。
重癥冠心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
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OPCABG)指醫生在跳動的心臟上進行手術,對全身系統影響較小,是治療重癥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心功能較差及三支病變患者對術中搬動心臟所致血流動力學產生的變化無法耐受,使其應用受限。有報道指出[1],行OPCABG術前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進行輔助治療,可有效降低心臟驟停風險,減少圍術期死亡情況的發生。本研究術前使用IABP輔助OPCABG治療重癥冠心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OPCABG治療重癥冠心病患者72例,按術前是否行IABP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3.51±7.26)歲;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為(0.35 ±0.06 );左室舒末橫徑(71.33±6.95)mm;合并高血壓29例,糖尿病8例,心梗13例,左主干病變16例。觀察組:男25例,女11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64.49±7.35)歲;LVEF為(0.32±0.09);左室舒末橫徑(72.18±6.76)mm;合并高血壓30例,糖尿病10例,心梗12例,左主干病變18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重度冠心病診斷標準(左主干狹窄程度>75%,LVEF<0.4,前降支狹窄>80%,右冠狀動脈狹窄>80%且合并三支或三支以上病變);符合左主干狹窄>70%,左心室舒張末期直徑>65 mm,左心室射血分數<0.4,伴隨不穩定性心絞痛中的2個及以上;心功能等級為Ⅲ~Ⅳ級。排除標準:藥物無法控制的心絞痛;患者或其家屬不同意參與此研究;存在IABP使用禁忌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全身麻醉下行OPCABG。于胸骨正中做一常規切口,取左側乳內動脈(LIMA),行左前降支搭橋,激活凝血時間為200~300 s;對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行LIMA-對角支搭橋與室壁瘤閉式縫合心室成形術;其他病變血管選取大隱靜脈(SVG),行升主動脈搭橋術;術后依次吻合LIMA與前降支、SVG與右冠狀動脈、回旋支;動態監測患者血壓、血氧飽和度、心電圖。觀察組患者術前2 h內植入IABP(型號為:Datascope CS100)進行反搏,球囊根據患者身高、體重進行選擇,穿刺法為股動脈無鞘管植入,監測足背動脈搏動,設置心電觸發,并以低分子肝素抗凝。OPCABG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ICU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中轉體外循環、死亡、血小板減少等)。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ICU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及ICU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ICU住院時間比較(h,±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ICU住院時間比較(h,±s)
組別n手術時間ICU住院時間觀察組對照組36 36 t P 61.67±18.75 118.85±24.54 11.075<0.05 75.48±23.57 120.57±25.82 13.005<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中轉體外循環、死亡及血小板減少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重癥冠心病患者常伴隨左心室功能嚴重低下,由于左心系統由左主干血管支配,若血流受阻,易引發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肌缺血并發癥。因此,確?;颊咝蠴PCABG治療的安全性是臨床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
IABP通過將球囊置入患者主動脈中,升高主動脈舒張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灌注,從而使心臟后負荷顯著降低,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研究指出[2],重癥冠心病患者行OPCABG前通過IABP進行輔助治療可降低圍術期病死率。行OPCABG治療的嚴重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應用IABP進行輔助治療,可避免應用體外循環,使患者心臟手術耐受性增強,保障OPCABG治療的安全性,從而降低死亡及并發癥發生率[3]。此外,IABP可改善左心室舒張功能,利于術后心肌血流灌注,且炎癥反應較小,可減少呼吸道感染、改善心功能及縮短呼吸機輔助時間,增大冠狀動脈搏動,降低植后血管閉塞率,減少中轉體外循環,減少醫療費用[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較少。IABP輔助下行OPCABG治療重癥冠心病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與張錫棟等[5]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綜上所述,重癥冠心病患者行OPCABG治療前應用IABP進行輔助治療,可使治療效果提高,手術時間及ICU住院時間縮短,并降低中轉體外循環發生率及死亡率,減少相關并發癥,利于預后,臨床價值顯著。
[1]陳紅,徐燕,吳霞,等.重癥冠心病患者主動脈球囊反搏支持下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并發癥護理[J].安徽醫學,2016,37(10): 1299-1301
[2]劉美明.術前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患者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術中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10):27-30
[3]屈云飛,孫曉寧,張紅強,等.預防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低射血分數患者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臨床研究[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5,35(7):1344-1350
[4]王金宏,楊峰,江春景,等.左心功能減低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預防性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臨床效果[J].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5,34(5):389-393
[5]張錫棟,葛建軍.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輔助下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重癥冠心病32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8): 1333-1335
R65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43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