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瑜
在日本東京都葛飾區(qū)有一間不起眼的“內山果子店”,店主內山先生守店50年,從滿頭青絲守到了白發(fā)蒼蒼。他今年已經90歲了,還每天隨日出開門、日落關店。當他拉起鐵閘門的時候,人們會發(fā)現(xiàn),小而窄的貨柜上只擺著幾種香煙,再無其他貨品。其實兩年前,內山先生就想停止營業(yè)了,但是,他說:“有一位顧客把一個包落在了這里,他或許有一天想起了,會找來,我在等他。”到現(xiàn)在,健健康康的老人還每天都在等待包的主人。
宿舍樓下的小餐館,是個夫妻店。男的掌廚,女的買菜、打下手。我20多年前剛到南昌時,經常到這吃飯,店里食客不多也不少。直到現(xiàn)在,我?guī)捉浾垓v,從南昌到廣州再到深圳,最后又回到南昌,20多年過去,住處所在的一條街上大大小小餐館一家家或頻繁易主或倒閉,樓下的小餐館卻容顏不改、江山依舊。老板娘說:“開小店不指望賺大錢,能養(yǎng)家糊口就好。來這兒吃飯的,多是旁邊醫(yī)院的病人家屬。我的店在這兒,他們就不用走很遠的路,也花費得起。”
原來,人生途中,最大的勝仗莫過于:贏了時光。
“我一直在,只因為你會來。”許多普通日常的存在,都是我們彼此生命里的花開。
(摘自《知識窗》本刊有刪節(jié))(責編 拾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