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晴
夏天已經到了,小蠻腰、大長腿、8塊腹肌……都是展示好身材的樣板,于是不少人已經開始制定自己的運動計劃。熱愛運動是好事,但是一些運動誤區你必須知道,千萬不能讓運動變成傷身。
誤區一: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好
看著自己的身體冬天堆積的脂肪,很多人會迫不及待地進行高強度運動,以達到減肥的效果。然而,據研究表明,運動時首先分解的是人體內的葡萄糖,然后才開始消耗脂肪。劇烈運動時,人體的糖分來不及經過氧化分解,從而產生乳酸堆積,往往無法保證體力能堅持到消耗脂肪的階段,因而脂肪消耗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
此外,由于人體內的骨骼和韌帶還沒有從冬春季的僵硬狀態完全“蘇醒”,關節粘滯性較強,貿然進行高強度運動,會出現嚴重的疲勞感,還可能引發肌腱和肌肉拉傷。
建議:健身時應以微微出汗為佳。
誤區二:出汗越多,鍛煉效果越好
大多數人認為,運動過程中出汗越多,運動效果越好。其實不然,人體的汗腺分為活躍型和保守型兩種,這與遺傳和分泌有很大關系。對于不喜歡出汗的你來說,可不能強求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在立春后的氣候多風,運動出汗后很多人急于脫減衣物,但此時的毛孔擴張會讓涼濕之氣趁虛而入。中醫常講,當風邪侵襲人體后,侵犯上焦肺,人體最易感染肺炎等疾病。
建議:應該等到運動后身體微微發熱時再減衣。運動出汗后,也要給身體一個緩沖時間再去洗澡。
誤區三:聞雞起舞,晨跑晨練不能少
很多人的鍛煉是聞雞起舞,晨跑和晨練成為每日必做事項。其實有時候懶一點才好。相比較早晨,傍晚是更適合運動的時間。因為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相反,傍晚時人的心跳和血壓最平衡,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稠度降低6%,應激能力也是一天中的最佳狀態。此外,春天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凌晨5時左右,室內外溫差比較大,更容易引發關節疼痛及胃痛等癥狀。
建議:即便選擇晨練,也最好是在日出以后。因為植物在夜間無光的條件下,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清晨尤其是樹林中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時的空氣是一天中最不潔凈的,長期在這種環境中晨練,會出現胸悶、氣短、心律失常和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誤區四:春光無限好,曬太陽越多越好
夏季陽光充足,紫外線強度高,更需要做足防御功課。不僅如此,愛美人士需注意,紫外線對色斑和雀斑的促進作用是日積月累的漸變結果。
建議:夏季運動時,要注意使用防曬霜、隔離霜或防曬衣帽等物品。
誤區五:一雙運動鞋,跑遍天下都不怕
由于奉行節儉至上的原則,很多人不管是跑步、打籃球還是登山,都用一雙運動鞋搞定,更有甚者選擇不穿運動鞋。而這往往會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傷。其實進行慢跑時,如果穿著不適的鞋子,在腳踏地的剎那,距骨下關節呈4°內轉,當地面不平或跑步速度增加時,內轉角底還要更大。因此,若是鞋子不適當,常會引發腳部和踝關節的不適,產生運動代償。足部的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還會引發肌腱炎、骨刺增生等運動傷害。
建議:在選擇運動鞋時首先要關注功能性,了解運動鞋的止滑功能、減震功能和穩定性。止滑性能好的運動鞋可以加大摩擦,在跑步和登山運動時需要。減震性能好的鞋可以減緩外力對腳的沖擊,進行球類及跳躍類運動時應優先選擇。如果你經常在小河邊的泥濘小徑或山澗小路上跑步,那就要選擇越野跑鞋。
誤區六:口渴難耐,運動后狂補水
運動后口渴難耐,需要及時補充水分。但是很多人直接就把水往嘴里送,這存在很多問題。其實,運動喝水有講究。有人認為運動中不宜喝水。
建議:事實上,運動中如果大量出汗,若不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則容易引起脫水。補水的最好方法是少量多次,運動中每15~20分鐘飲水150~200毫升,每小時不超過600毫升。運動后要跟著心臟的節奏喝水。
(摘自《人人健康》)(責編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