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兵++吳金富++馮小虎++周國旺++潘日洪++李琰琰++盛立冉++劉勇++張志高++張蕊



摘要 為探索撫州煙區烤煙上部葉適宜采收方式,通過對比試驗方法,對不同采收方式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表明:上部葉4~6片集中采收效果較好。上部葉一次集中采收能提高烤后煙葉質量、增加煙農效益。
關鍵詞 上部煙葉;采收方式;質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012-02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the suitable harvesting methods of upper leaves on flue-cured tobacco in Fuzhou tobacco area.The comparing tes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arvesting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of concentrated 4~6 slices of upper leaves was better than the others.The method of concentrated 4~6 slices of upper leaves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increase benefits of the farmers.
Key words upper tobacco leaf;harvesting methods;quality;benefit
烤煙上部煙葉占整株煙葉數的1/3,占單株煙葉干重的40%左右,是烤煙產、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煙葉原料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卷煙工業企業的關注[1-2]。但上部烤后煙葉普遍存在組織不夠疏松、葉片僵硬、雜色煙和掛灰煙多、油分少等缺點,在卷煙配方中不便利用,甚至無法利用[3]。造成這一現象既與田間營養不良有關,也與采收方式密不可分,不同采收方式生產出的煙葉,其質量不盡相同[4-6]。李章海等研究表明,通過提高種植密度、減少施氮量等措施可以提高上部煙葉的質量[7-8],但在實際生產中,這些措施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煙農的收益而難以推廣。有研究表明,上部葉集中采收的做法,可提高上部葉的成熟度和上等煙葉比例[1,9-10]。本試驗針對江西撫州煙區煙葉生產季節雨量偏大,上部煙葉普遍存在葉片厚、成熟慢,傳統采烤費工、費時等特點,通過研究上部葉不同采收方式對烤后煙葉質量的影響,探索撫州煙區上部煙葉最佳采收方式,為提高上部煙葉質量和工業可用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品種:當地主栽烤煙品種K326。供試烤房:當地通用大型密集烤房,規格為8.0 m×2.8 m×3.5 m,3層掛煙梁。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江西省宜黃縣二都鎮二都村進行,選擇煙株長勢均衡、煙葉發育良好的田塊進行。根據上部煙葉不同采收方式共設3 個處理,分別為T1:上部4~6片葉不帶莖一次性集中采收烘烤,即中下部煙葉采烤結束后,上部剩余的4~6片煙葉暫停采收,一直在田間慢養到下3~4 片葉充分成熟,葉面有黃白斑塊時一次性采收烘烤;T2:上部4~6片葉帶莖一次性集中采收烘烤,即中下部煙葉采烤結束后,上部剩余的4~6片煙葉暫停采收,一直在田間慢養到下3~4 片葉充分成熟,葉面有黃白斑塊時一次性帶莖采收烘烤;T3(CK):常規上部葉采收烘烤,按習慣方法,即成熟一片采收一片,分2 次成熟采收烘烤。不設重復,每個處理1.2 hm2,單收單烤。烘烤工藝采用當地常規烘烤工藝。
1.3 測定項目
考察烤后煙葉外觀質量、等級結構、經濟效益及生產成本。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分級評定參照《烤煙(GB2635-92)》。
2 結果與分析
2.1 烤煙上部葉不同采收方式烤后煙葉外觀質量比較
如表1所示,烤后上部煙葉外觀質量與煙葉田間發育成熟程度有較大關系。當上部4~6片葉一次性采收烘烤時,頂部2~3 片煙葉成熟,下3~4 片煙葉則已達到充分成熟,避免了頂部只留2~3 片煙葉造成煙株發育不充分而導致的葉片偏厚、組織緊密、難以烘烤等缺陷。此外,處理T2還表明,帶莖烘烤除了能調節烤房內相對濕度、有效避免頂部煙葉脫水外,還能使莖桿中的水分補充到煙葉內,延長煙葉烘烤變黃期物質代謝過程,使煙葉內含物質轉化充分。總體看來,各處理外觀質量以處理T1、T2表現較好,均表現為葉片結構疏松、成熟、橘黃,色度由強到濃,身份中等,油分多,正反面顏色反差小,屬優質煙葉范圍;處理T3(CK)則相對稍差。
2.2 烤煙上部葉不同采收方式烤后煙葉等級結構比較
如表2所示,上部葉不同采收方式對烤后煙葉等級機構有一定影響。上部4~6片葉一次性采收烤后煙葉成熟度較好,油分足,部分呈現出中部煙葉特征,不僅提高了中部煙比例,進一步提高了煙葉的可用性,收購時還可列入中部煙收購,增加煙農種煙效益。總體看來,各處理以處理T1最好,上中等煙比例達98.1%,無青煙,雜色煙比例也較低;處理T2次之,上中等煙比例為97.6%,雜色煙比例較處理T1稍多,無青煙;處理T3(CK)則相對較差,上中煙比例為94.9%,有一定比例的烤青煙發生,雜色煙比例較處理T1、T2明顯增多。
2.3 烤煙上部葉不同采收方式經濟效益比較
如表3所示,上部煙不同采收方式對烤后煙葉經濟效益影響明顯。各處理中,處理T1烤后干煙葉重、干鮮比與處理T3(CK)基本一致,均價較處理T3(CK)高出0.98 元/kg,產值較處理T3(CK)高出559.06元;處理T2烤后干煙葉重、干鮮比、產值雖較處理T3(CK)有一定降低,但均價較處理T3(CK)則高出0.85元,烤后煙葉質量較好,這與處理T2帶莖采收有關,在烤房容量不變的條件下,帶莖烘烤烤煙鮮重總量雖大,但上烤的有效葉片數則減少,引起烤后煙葉干重、干鮮比、產值較對照呈下降趨勢。
2.4 烤煙上部葉不同采收方式烘烤成本比較
如表4所示,各處理中,處理T1烘烤時間、耗煤量、耗電量、烘烤總成本、干煙平均烘烤成本均與處理T3(CK)相當,干煙平均純收益則較處理T3(CK)增加0.98元/kg;處理T2烘烤時間、耗煤量、耗電量、烘烤總成本、干煙平均烘烤成本較處理T3(CK)均有上升趨勢,其中烘烤時間延長了16 h,增加78塊煤球和20 kW·h用電,總烘烤成本、干煙平均烘烤成本也分別較處理T3(CK)增加82.3、0.34元/kg,但由于烤后煙葉質量較好,干煙平均純收益則較處理T3(CK)增加0.51元/kg。總之,上部4~6片葉一次性采收烘烤對提高上部煙煙葉質量有一定促進作用,雖然上部4~6片葉一次性帶莖采收烘烤造成烘烤成本增加,但由于烤后煙葉質量較好,提升了烤后煙葉均價,煙農純收益仍有一定提升。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烤煙上部葉4~6片一次性集中采收烘烤,較常規2~3次采烤能顯著提高烤后煙葉外觀質量、均價、上中等煙比例和煙農收益、等級結構更趨合理,葉片厚薄適中,橘黃煙多,青筋、掛灰、雜色煙減少,技術優勢明顯。此外,雖然帶莖集中采收造成烤房容量相對減小,烘烤成本增加,但由于帶莖烘烤提高了上部煙葉的整體質量水平,煙農純收益仍然增加。這可能與不同的采收方式改變了上部葉生長發育環境,繼而影響烤后煙葉品質有關。烤煙上部葉較中、下部葉具有葉片厚、干物質量積累多、成熟慢、耐養等特點,傳統的上部葉成熟一片采收一片,當留葉數逐漸減少時,煙株營養將集中向剩余葉輸送,既易引起上部葉貪青晚熟,又易造成煙葉內在成分失衡,影響煙葉品質。而上部煙集中采收,可使煙葉在大田期保持均衡養分分配,使煙葉生長發育更趨合理,更利于促進優質煙葉形成,提升烤后煙葉品質。此外,上部葉帶莖一次性集中采收還可調節烘烤過程中烤房內相對濕度,促進莖桿、煙葉之間水分、物質的相互傳遞,延長煙葉烘烤變黃期物質代謝過程,促使煙葉內含物質轉化充分。總體看來,在撫州煙區生態條件下,上部煙一次集中采收較常規采收,不但減少了煙葉采收次數,緩解了當下農村勞力不足的矛盾,還能有效提高烤后煙葉品質和煙農收益,其中不帶莖集中采收較帶莖集中采收更值得在煙區推廣。
4 參考文獻
[1] 徐增漢,王能如,王書茂,等.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烘烤質量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1,29(5) :660-662.
[2] 成本喜.侯留記.熊向東.等.烤煙上部葉一次采烤方法研究[J].煙草科技,1996(6):35-36.
[3] 梁斌,蔚應俊.周應兵.烤煙上部葉滯銷的原因及農業生產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2,30(2) :285 -286.
[4] 許自成,黃平俊,蘇富強,等.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內在品質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報,2005,33(11);13-17.
[5] 王瑞新,韓富根,楊素勤,等.煙草化學品質分析法[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0-183.
[6] 朱尊權.煙葉的可用性與卷煙的安全性[J].煙草科技,2000(8):3-6.
[7] 李章海,徐曉燕,季學軍,等.不同栽培條件對烤煙上部煙葉煙堿和總氮含量的影響[J].中國煙草科學,2005(1):28-30.
[8] 邱標仁,周冀衡,鄭開強,等.施氮量對烤煙產質量和煙堿含量的影響[J].煙草科技,2003(11):41-43.
[9] 朱尊權.調整煙葉等級差價政策是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重要機制創新[J].煙草科技,2009(8):5-6.
[10] 江峰,周冀衡,劉建利,等.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片生長及煙堿含量的影響[J].作物研究,2007,21(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