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
摘要 水稻生產為我國糧食生產做出了極大貢獻,深入剖析水稻種植技術的意義頗大。本文分析了水稻種植田間管理技術,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借鑒。
關鍵詞 水稻種植;田間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053-01
苗期的水稻出現了多方面的問題,如果問題不能正確解決,將嚴重影響水稻的品質和質量。采取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及合理的田間管理措施,提升水稻產量,對作為水稻主產國的我國意義重大[1]。
1 苗期水稻的溫度管理方案和技術
對出苗前的水稻務必搞好保溫工作,但不是溫度越高越好。未出苗前的水稻,如果苗床溫度在36 ℃以上,就要搞好通風和降溫工作,或者通過遮光降溫,防止苗床溫度過高燒傷種芽。水稻從出苗到齊苗,控制苗床溫度在30 ℃左右。另外,幼苗形成1心1葉后,這時苗床溫度要維持在25 ℃左右。如果苗床溫度超過15 ℃,要為苗床通風,同時做好苗床夜間的保溫工作,讓所有的苗床都得到覆蓋,如此可減少寒潮和霜凍對幼苗的傷害,栽種期如果遭遇霜凍天氣,種植戶如果有條件,可通過步道溝灌水保護秧苗免受損害,天氣放晴后,及時清溝排水[2]。當秧苗有2葉出現時,苗床溫度要維持在20 ℃左右,還要考慮秧苗的生長實際,有效控制通風位和通風量。對秧苗通風時,可根據計劃需要,降低苗床溫度。解開苗床的前1周,通風要徹底,如果遭遇下雨天氣,應及時關好通風口,做到“白天揭開,夜晚蓋上”,直至不再需要遮蓋,晚霜后,不再使用農用薄膜。
2 分蘗期的水稻田間管理方案和技術
2.1 分蘗期初期的水稻種植田間管理方法和技術
分蘗期的水稻,追加氮肥不可少,為滿足水稻長根和長葉對基本原料的需求,要求施氮肥37.5~75.0 kg/hm2。這段時期的氮肥施加需要過長。
2.2 分蘗期的水稻種植管理注意點
分蘗期的秧苗在根、莖和葉的生長上都達到了最高峰,對溫度、養料和水分的要求較為苛刻。秧苗分蘗在32~34 ℃時獲得最高穗量,利于插秧。如果缺少光照,秧苗分蘗變緩,嚴重時,秧苗出現死亡。水分要合適,水分太多,秧苗會由于缺氧抑制分蘗;水分太少,秧苗會干枯,直至死亡。
分蘗期管理需要做到以下2方面的工作:一是分蘗期進行深水澆灌會阻礙育苗生長,因此,要以淺水進行灌溉,其次將常規澆水高度控制在3.3 cm上下,這是由于這個高度的水會促使地表溫度上升,無論對養料分解,還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都是有利的。二是要做好防草工作,因雜草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稻的健康生長,所以水稻分蘗期雜草管理很關鍵。可將雜草于生長前期拔除,減少后續拔草的勞動強度。
3 結實期水稻的田間管理方案和技術
水稻田間管理一定要著眼于避免水稻早衰,養根及保根,降低小麥空殼率的產生。首先,水稻結實期要搞好灌排水工作,對周圍空氣的濕度起到積極作用,有助于花蕊的授粉。以灌溉的方式進行調節,按照干濕效果的原理,不單單是灌溉,深層目的是為了保濕。每次灌溉結束后,間隔一段時間,讓其自然落干,有益于實現養根的效果,控制濕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根。當水稻進入完熟期后,要做好收獲管理工作,以便收獲成熟水稻,確保收獲的時效性,防止水稻發黃。
4 水稻種植田間管理舉措
4.1 苗床和秧后管理
苗床為秧苗提供了生長的場所,認識苗床管理的重要性,有利于培育健康茁壯的秧苗。種植水稻要選取土質疏松及質地良好、保水保肥效果好、排灌方便的水稻種植基地。選定后,做好低谷期的監測工作,營造良好的種植環境。秧苗插秧后,如果秧苗傾斜,要扶正,如果缺苗,要補苗。幼苗步入返青期,追撒肥料,以促使枝繁葉茂。秧苗迎來分穗時,做好田間雜草的清理工作[3]。
4.2 水分和溫度管理
水分管理依標準進行。水稻生長的溫度范圍,從播種到苗期,地表溫度3 ℃,氣溫不低于1 ℃;出苗到三葉期,地表溫度1 ℃,氣溫不低于3 ℃,三葉期結束后,地表溫度為1 ℃,氣溫不低于5 ℃。插秧期,當氣溫低于1 ℃時,覆蓋秧田,或采取保溫對策,避免秧苗遭受凍害[4]。
4.3 苗期的水稻病害防治方案
水稻苗期由于通風較少,苗床溫度偏高,大水漫灌會導致水稻苗生長過快,特別是幼苗露地部分,地下根系生長過慢,相比葉面部分水分的蒸發,葉面根系供水供應不足,溫度過高時,水稻葉子將變蔫,甚至產生青枯病。因此,管理期間早通風與勤通風,讓種早鍛煉,合理掌控苗床的溫度。如果管理期間出現青枯病與立枯病2種疾病,按照青枯病的防治方法開展田間管理,配合使用防治立枯病的藥劑。
5 結語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口糧之一,加強水稻田間管理,是農業科技高度發達的表現,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見證,因此這項工作一直被農業部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6 參考文獻
[1] 徐露萍.淺談水稻栽種技術及田間管理措施[J].南方農業,2015(10):28-29.
[2] 任延磊,錢少東,王鳳杰.淺析水稻苗期田間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6):163.
[3] 黃傳春.水稻種植田間管理技術[J].福建農業,2015(4):100.
[4] 隋永林.水稻田間管理技術要點[J].中國農業信息,201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