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抗震
摘 要: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現在教學領域值得思考的難題,本文試從幾個方面開展教學嘗試與實踐,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探究能力;情境;認知誤區;策略
一、通過科學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科學探究,印象深刻,學習會變得輕松、愉快、有趣.
案例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這節內容時,學生在實驗中找放大的實像、縮小的實像,以及放大的虛像,并記錄下物距、像距(兩組數據),總結得出成放大實像、縮小實像、放大虛像的條件.學生雖然在找像和總結規律時不那么容易,但他們帶著好奇心在探究過程中充滿著樂趣,在學習總結中感受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聲現象”知識時,筆者找了一只金屬掛衣架,將它系在一根繩的中央,把繩的兩端各繞在左、右手的食指上,請另一個同學用筆桿敲擊衣架的橫桿,可以聽到衣架發出的聲音.如果用懸掛衣架的兩個手指堵住耳朵再聽聲音,發現聲音更大,有類似敲鐘的聲音,感受比從空氣中傳來的聲音更渾厚一些.從空氣傳播聲音的角度看,堵住耳朵后聲音會變小,這里聲音為什么會變大呢?通過探究會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高效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學習樂趣
創設情境對學生形成探索學習、互助學習的氣氛,啟發思維、激勵興趣是有利的.
案例 初中物理中相關“速度”的教學,老師可建立“飛往太空”的背景:成功發射于2005年10月的“神舟六號”宇宙飛船,成功發射于2007年10月的月球探測器“嫦娥1號”,成功發射于2008年9月的“神舟七號”.假如“神舟六號”飛船飛行約33千米用時1分鐘,那么“神舟六號”到達距地約200千米的預定軌道,大約的飛行時間多長?建立此教學情景,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化掌握相關“時間、路程與速度”的有關知識,還可以通過課內練習使學生初步認識相關太空知識,激勵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學習興趣.
三、明確概念和規律的形成前提,科學認知
因慣性思維和錯誤經驗的影響,有時學生會錯誤的理解一些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和糾正這些錯誤的觀念,科學辨析物理概念和規律.或通過與學生的預期結果不同,導致思想沖突,通過共同分析,形成科學的結論,以此加深學生的印象,不僅更正了原有的錯誤理解,又能保持概念和規律的記憶更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浮力”中理清區別:(1)浸沒≠浸入,“浸沒”是指物體的體積全部浸在液體里,有V排=V物;“浸入”既可以是物體的一部分體積浸在液體里(V排
有的學生以為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教師要更多的強調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運動的參照物是與其接觸的物體,并不一定是地面.在浮沉因素的學習過程當中,學生經常錯誤的理解其概念:密度比水大的物體,將其放在水中一定會下沉.可進行對比演示,探究影響浮力的因素.
四、激勵學生敢于提問與質疑
對于那些敢于提問的學生,他們大多思維敏捷,遇到問題勇于去思考與質疑.在課堂上能夠活躍的跟著教師的教學思路走,提出一些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能夠看出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程度和理解的方向性.老師應當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釋,引導學生步入理解知識的正軌.
如對于電流表操作實驗,電流表串聯到被測電路中,為何電壓表使用時不允許串聯于被測電路中,如果按照正確的操作反過來操作會造成怎樣的結果等.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現在教學領域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老師來說,應當加強教學模式的轉變,積極鼓勵學生發問,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進.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4(11):66.
[2]劉宏娟.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26):79-80.
[3]龍萬忠.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