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紅英
摘 要:探究能力是一個人終生學習所必備的.初中化學學科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借助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正確評價學生,增強學生探究的動力”等方面探索了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培養; 學生; 探究能力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重視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在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側重于學生智力發展、個性發展及整體素質的提高.通過多種環節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初中化學教學中,依據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奧秘的欲望,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探索來獲取新知識.
1.生活情境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中選取實例,作為化學課堂教學情境的素材,能激發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化學,對探究化學奧秘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學習“碳酸氫銨”時,筆者設置了一個生活情境:氣溫較高時,水稻對碳酸氫銨這種肥料的吸收較好.一天,中午12點,王大娘要去給水稻施碳酸氫銨肥料,可是,王大叔堅決不同意,讓她到下午3、4點鐘再去施肥.兩人為此還發生了爭執.對這件事,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時間去給水稻施碳酸氫銨化肥.為了能切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2.謬誤情境
生活經驗不全部是正確的.利用人們的錯誤認識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探究化學的興趣.
學習“分子”時,我問學生50+50等于多少?學生異口同聲“100”,我追問:“任何情況之下都是這樣嗎?”,學生不敢大聲回答,悄悄地言語“應該是吧!”我出示了兩瓶液體:1瓶是50mL的水,另1瓶是50mL的酒精.給學生看清楚了他們的體積,然后將2瓶液體倒在一起,再拿給學生看,學生發現50mL的水與50mL的酒精放在一起,其總體積小于100mL,看看周圍一滴也沒有.再讓學生走到前面自己操作了一番,仍是這個結果.新舊知識的矛盾大大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3.實驗情境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主干線,教學中,通過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如,初中化學“導言”第一節課,課前我在一張白紙上用酚酞寫了“同學們好”四個字,然后把它與另一張白紙一起貼在黑板上,上課的時候,我向其中寫有字的一張白紙上噴上無色的碳酸鈉溶液,“同學們好”立即呈現在大家面前.神奇的現象,激發了學生探究化學奧秘的興趣.
4.故事情境
初中化學教學,通過講故事,提出相應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有助于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時,我講了一個故事,并由此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尋寶者牽著一只小狗來到一座少有人去的山洞.走著走著,牽著小狗的繩子牽不動了,低頭一看,小狗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就在低頭的過程中,手上燃著的火把突然熄滅了.尋寶者很害怕,邊走邊喊…….故事講完,筆者提出2個問題:(1)你知道狗是怎么死的?(2)火把是什么原因熄滅的?
二、借助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對實驗現象充滿好奇,對實驗結果充滿期待.借助實驗,特別是學生自主實驗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1.重視實驗操作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時,注重設計一些操作環節,讓學生親手操作,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設計時,學生自己操作往往是實驗中間的一部分,如果做好了,下面的實驗就能順利進行,否則,實驗結果就不會如愿,從而促使學生認真反思.
2.學生自主實驗
初中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不滿足于知道實驗的現象,更迫切想知道出現實驗現象的原因.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不僅增強了他們的實驗興趣,也讓學生親身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如,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筆者打開一瓶啤酒,這時啤酒泡沫溢出瓶外,筆者隨即問學生,這能確認這是二氧化碳嗎?如何驗證?學生通過討論,自己設計出了驗證該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的方法.接著,筆者拋出新的問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學生設計了對比實驗——一瓶裝著空氣,另一瓶裝著二氧化碳,向兩瓶注入等量的水,充分震蕩,觀察現象,以此證實.
3.家庭實驗和生活實踐
生活與化學息息相關,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激發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究.
如,學習“酸和堿”時,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對本地土壤的酸堿性進行調查,然后讓學生說出治理這種土壤的最佳方案.學習“水的凈化”時,筆者帶了一杯被污染的河水到教室,上課前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司空見慣.筆者提出一個問題,你想使河里的水變得清澈嗎?如何才能使之清澈呢?學生自主設計了一些方法,相互間進行了討論,方法逐步完善.
三、正確評價學生,增強學生探究的動力
初中化學教學中,對待學生探究活動要正確評價,不帶有偏見,評價恰如其分.
學生自主探究,評價其過程和結果之前,先尊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在此基礎上進行恰當的評價.其積極的一面,教者要點評到位,讓被評價的學生保持,受鼓勵,其他學生也能從教師的點評中吸取經驗;其有欠缺的一面,教者應具體指出來,組織學生討論,明確改進的方向.評價的語言應有針對性,突出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使每一個學生都產生探究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