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東++張桂興++楊佛新++藍新月
摘要 為了更好地優化惠州市惠城區水稻種植結構,引進了6個航天水稻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6個品種均適合在我區種植,其中華航31號、華航33號和華航絲苗可以作為主導品種進行推廣種植。
關鍵詞 航天水稻;品種;比較試驗;方差分析;多重比較;廣東惠州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029-02
為使惠州市惠城區的水稻生產得到穩定發展,增加糧食產量,需篩選優新品種。航天育種是利用航天技術將種子帶到太空,經過空間誘變產生變異,回到地面經過多代選育,最終培育出新品種的方法[1]。經過20多年的實踐證明,該技術在創造優質種質資源圃、誘導基因突變和培育新品種方面具有獨特優勢[2-4]。迄今為止,我國利用航天育種技術已經成功培育出200多種農作物新品種[5]。其中,在水稻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最顯著的成果,培育出一批優良水稻新品種。為了促進航天水稻的推廣應用,從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處引進了一批航天水稻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和示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前茬作物為水稻,土壤類型為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參試品種
供試新品種7個,分別為華航絲苗、華航31號、華航32號、華航33號、華航36號、金航油占、粵晶絲苗2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以粵晶絲苗2號作為對照(CK)。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667 m2。
1.4 試驗田栽培技術管理
1.4.1 播種移栽。于2015年7月20日播種,8月3—6日移栽,秧齡15~18 d。
1.4.2 施肥管理。移栽前大田施復合肥(24-7-9)270 kg/hm2作基肥。生育期追肥3次:8月18日施復合肥135 kg/hm2;9月3日施復合肥195 kg/hm2;9月21日施復合肥67.5 kg/hm2。
1.4.3 水分管理。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露曬,寸水保懷胎,淺水抽穗,干濕壯籽管理。
1.4.4 病蟲害防治。秧田播種2 d后及秧苗移栽后,用密達殺螺顆粒毒殺福壽螺。本田噴藥2次:分別在8月1日拋秧前施送嫁藥,用福戈、吡蚜酮、阿米妙收混合水溶液噴施;在9月23日,再次噴施。
1.5 試驗期間氣候條件
試驗期間溫度偏高,雨水較多,利于稻曲病、附線螨等病蟲發生。
1.6 調查方法
對參試品種的主要性狀進行田間調查和室內考種。利用SAS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Duncan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主要經濟性狀
由表1~3可知,全生育期最長的是粵晶絲苗2號,為121 d,其次是華航32號,為120 d,最短的是華航絲苗,為115 d,其余都在116 d左右;株高最高的是金航油占,為120.5 cm,其次是華航31號,為107.9 cm,最矮的是粵晶絲苗2號,為88.9 cm,其余的在95.0~104.9 cm之間;成穗率最高的是華航36號,為79.5%,其次是華航絲苗,為78.5%,最低的是粵晶絲苗2號,為72.7%;單株實粒數最多的是華航33號,為2 858.0粒,其次是華航36號,為2 310.2粒,最少的是粵晶絲苗2號,為952.2粒;結實率最高的是華航33號,為91.6%,其次是華航31號,為89.2%,最低的是粵晶絲苗2號,為70.4%;千粒重最高的是華航36號,為25.3 g,其次是華航31號,為23.0 g,最低的是粵晶絲苗2號,為14.2 g。
2.2 抗逆性
抗病性:所有參試品種都抗白葉枯病;稻曲病除華航絲苗中感外,其余品種都是輕感;稻瘟病除金航油占中感外,其余品種都是輕抗;紋枯病除粵晶絲苗2號輕感外,其余品種都是高抗。抗倒性:所有參試品種除了華航31號和華航絲苗有輕微倒伏外,其余品種抗倒性都強。耐寒性:所有參試品種除了華航32號、華航33號、華航36號中等耐寒外,其余品種都表現出較強耐寒性(表2)。
2.3 米質
華航絲苗米質達國標和省標優質1級,華航31號達到國標和省標優質2級,粵晶絲苗2號達國標3級,其余品種雖未達優質等級,但米質都不錯,均為長粒、米質透明、無芒,尤其是華航33號,口感清香,飯味濃郁(表2)。
2.4 產量
參試品種產量在6 853.5~8 160.0 kg/hm2之間,和粵晶絲苗2號(CK)比較產量變幅為4.0%~19.1%,品種間產量差異大。6個參試品種的產量均比對照種增產,產量最高的是華航31號,折合產量為8 160.0 kg/hm2,比CK增產19.1%;其次是華航32號,折合產量為7 729.5 kg/hm2,比CK增產12.8%;華航33號、華航36號、華航絲苗分別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折合產量分別為7 666.5、7 263.0、7 224.0 kg/hm2;產量最低的是金航油占和CK,折合產量分別為7 131.0、6 853.5 kg/hm2(表4)。
通過對小區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表5、6),結果顯示7個參試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華航31號、華航32號、華航33號和華航36號等4個品種的產量較CK增產達極顯著水平,華航絲苗和金航油占的產量較CK增產達顯著水平。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6個航天水稻品種綜合經濟性狀好、豐產性好、穩產性高、抗逆性較強,適合在惠城區種植;尤其是華航31號、華航33號和華航絲苗應確定為適宜進行大面積推廣的主導品種。
4 參考文獻
[1] 王乃彥.開展航天育種的科學研究工作,為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做貢獻[J].核農學報,2002,16(5):257-260.
[2] 劉錄祥,郭會君,趙林姝,等.我國作物航天育種20年的基本成就與展望[J].核農學報,2007,21(6):589-592.
[3] 陳志強,郭濤,劉永柱,等.水稻航天育種研究進展與展望[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1):1-5.
[4] 郭濤,紀慶綿,陳志強,等.秈型水稻突變體MLA-1低直鏈淀粉突變基因遺傳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3(增刊1):16-20.
[5] 我國有200多種“航天育種”農作物培養成功[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