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榮林+紀蘇雯
摘要 為篩選豐產性好、綜合性狀適于建德市農業生產實際的水稻新品種,提高糧食產量,對6個甬優系列秈粳交水稻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結果表明:甬優12豐產性最好,單產為10 171.5 kg/hm2,比CK(甬優15)增產14.97%,但生育期偏長,為163 d,成熟期為10月31日,不利于后茬冬種。甬優1540生育期較短,為147 d,成熟期為10月15日,有利于后茬油菜種植。其單產為9 595.5 kg/hm2,比CK增產8.46%,僅次于甬優12。因此,在無冬作條件的單季稻區可選種一季甬優12,以取得水稻高產,而有冬作條件的區域宜選種甬優1540,能在保障水稻豐產前提下,提高復種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 甬優系列;秈粳交水稻;品種篩選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043-01
建德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是杭州地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水稻作為主要糧食作物,其產量和品質直接影響該市的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自2009年甬優9號在該市試驗推廣以來,甬優系列秈粳交水稻品種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全市水稻單產水平也因此不斷提高。當前甬優系列優質高產品種已占該市水稻種植面積的1/2以上,多個甬優系列品種入選該市主推品種。隨著品種選育工作的深入,大量甬優系列新品種不斷涌現,其中經濟性狀、農藝性狀和不同生育期的品種,為水稻增產及適應后茬冬種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明確甬優系列部分新品種的特征特性,提高建德市水稻單產,篩選適應不同種植模式的水稻品種,對6個甬優系列新品種進行了對比試驗,以期為農業生產中選用適宜的水稻品種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建德市大慈巖鎮上吳方村進行,土壤為中壤土,肥力中等偏上,前作為冬閑田。
1.2 試驗材料
試驗水稻品種分別為甬優8050、甬優1540、甬優12、甬優538、甬優15、甬優1512等6個甬優系列秈粳交品種,由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6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以甬優15作對照(CK)。采用大區試驗設計,不設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大區面積330 m2以上,具體面積于收割時精確測量。四周設1 m以上的保護行。
1.4 試驗方法
2015年5月21日播種,播種前先用咪鮮胺乳油3 000倍液浸種48 h,催芽至芽長1 cm左右,播種于標準水稻育秧盤,播種時用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10 g/kg種子拌種防治稻薊馬,播種后擺放于秧板上育秧。秧齡15 d,6月5日移栽到大田,栽植密度為15萬叢/hm2,單本插秧。
施用三元復合肥(16-16-16)750 kg/hm2作基肥,6月21日追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作分蘗肥,8月10日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作促花肥。移栽時用丁草胺乳油封草1次;7月2日用稻騰、拿敵穩等高效雙低農藥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紋枯病[1-3];8月15日用稻騰、拿敵穩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稻曲病、紋枯病等。水分管理采用干濕交替的濕潤灌溉方式。
1.5 調查方法
每個品種分別進行生育期和田間生長動態調查,成熟前每品種全田按梅花取樣法選5個點取樣,每點連續取10株進行考種,成熟后按品種單獨用聯合收割機采收并稱量鮮谷重,用取樣法折算單位面積產量[4-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進程
如表1所示,6個試驗品種于5月21日播種,始穗、齊穗和成熟最早的為甬優1512,最遲的為甬優12,始穗期極差為9 d。播齊歷期極差為8 d,全生育期極差為17 d。由此可見,生育期最長的甬優12灌漿時間較長,這可能是其豐產的一個重要原因。與CK相比,甬優12和甬優538的全生育期較長,分別增長了8、3 d,而甬優1512、甬優1540和甬優8050的全生育期較短,分別減少了9、8、3 d。
2.2 產量表現
如表2所示,以甬優12的產量最高,為10 171.5 kg/hm2,比CK(甬優15)增產1 324.5 kg/hm2,增產幅度為14.97%。甬優1540和甬優538的單產分別為9 595.5、9 579.0 kg/hm2,較CK增產幅度分別為8.46%和8.27%,而甬優8050和甬優1512的單產低于CK的產量。由此表明6個品種中以甬優12、甬優1540和甬優538的豐產性較好。
2.3 農藝性狀
如表3所示,供應品種株高均在131~149 cm范圍內,較為適中。從穗粒結構看,按照樣本穗粒結構數據折算理論產量,其結果與實際測產基本一致。產量表現較突出的甬優12和甬優1540的穗粒結構都存在一定優勢,甬優8050的有效穗最多,其次為甬優12;甬優1540的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最多,而甬優15的千粒重最高。但甬優12的千粒重較低,而甬優1540的有效穗數較少。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品種比較試驗,進一步明確了6個甬優系列品種的主要特征特性,篩選出甬優12和甬優1540等2個豐產性好、適宜當地不同種植模式需要的品種,建議今后推廣應用。
甬優12豐產性較好,其有效穗數較多,但千粒重較低,通過增施穗肥、灌漿期葉面追肥等途徑增加千粒重可能會提高產量潛力。甬優538豐產性也較好,比甬優15增產8.27%,但單產低于甬優12和甬優1540。甬優12生育期較長,成熟期延長至10月31日,甬優538生育期也較長,在油菜、小麥等冬作區,這2個品種可能會對后作種植有一定的不利影響,而在漬水田或無冬作條件的區域,更適于種植甬優12以獲取單季水稻高產。
甬優1540豐產性較好,單產僅次于甬優12,其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較多,但有效穗不足,可能通過增加插秧本數、早施分蘗肥促分蘗等方式可以挖掘其產量潛力。甬優1540生育期較短,其成熟期為10月15日,全生育期147 d,比生育期最短的甬優1512僅長1 d,但后者單產略低于CK,比甬優1540減產759.0 kg/hm2,豐產性較差。因此,在適于冬作的區域,種植甬優1540可在保障一季水稻豐產基礎上,有利于冬作種植,提高復種綜合收益。
甬優8050和甬優1512的產量低于CK,或與CK相當,豐產性表現較差,綜合性狀優勢不突出,不適于在該地擴大推廣。
4 參考文獻
[1] 耿建梅,吳露露,余愛,等.海南省富硒雜交水稻品種篩選[J].中國農學通報,2010(22):376-380.
[2] 張寧.氮鉀雙高效水稻品種篩選及其生理機制研究[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5.
[3] 馮洋.水稻不同產量水平適宜施氮量與主推品種氮效率篩選評價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4.
[4] 蘇是滸.鉀高效水稻品種篩選及其機理研究[D].湛江:廣東海洋大學,2013.
[5] 尹西翔.水稻氮高效品種的篩選及其機理的初步探討[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5.
[6] 彭華.Cd、Pb低吸收積累水稻品種篩選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