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澄宇+曹永峰


摘 要:隨著第三方支付覆蓋面逐漸擴大和功能不斷豐富,與商業銀行所提供的中介業務服務產生了部分重疊,由此也產生了利益沖突,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愈演愈烈。基于2011—2015年第三方支付和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數據,分析我國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并提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提升電子銀行業務的服務質量,發展金融衍生品業務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12-0091-03
一、第三方支付發展現狀
(一)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
我國非金融機構作為第三方支付發展的歷程十分短暫,但發展速度很快,截至2015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31.2萬億元。從1998年我國第一家支付公司——首信易成立,現如今各類第三方支付企業層出不窮,如支付寶、易信、Paypal等,共有 250 家企業獲得市場準入資格。移動數據的普及和人們消費意識的轉變使得第三方支付擁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在網購方面,第三方支付擁有較大的話語權,尤其在手機移動端更是占有巨大的份額。在互聯網支付方面,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在互聯網支付逐漸下降且趨于平緩的態勢下,移動端支付金額仍呈現快速增長,可見在移動業務端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未來戰場將由以前的互聯網端轉移到移動業務端(見圖1)。
(二)市場集中度高,競爭激烈
第三方支付交易金額在逐漸增長的同時擁有更加人性化的服務,使得這個新興市場得到了人們的肯定。第三方支付企業眾多,但仍屬于寡頭壟斷,市場高度集中在支付寶(見圖2)。在此領域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企業主要包括支付寶、財付通等,都是我國有名的第三方支付龍頭企業。
在使用支付方式占比上,第三方移動支付和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仍占較大比重。在此項目上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也占有一定比重,但在交易金額上第三方支付已經對商業銀行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三)法律監管不完善
盡管第三方支付作為一個隨著互聯網行業發展而發展的行業逐漸成熟和健全,但是我國尚缺乏相關相關法律法規。從2004年開始,我國陸續出臺了一些法律文件,但是沒有具體規定一些細節。2004年出臺《電子簽名法》是我國第一部有關網絡電子商務的法律;2005年出臺《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但目前還未有實質性的發展;2014年出臺《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業績情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傳統商業銀行服務轉型升級,我國商業銀行對傳統的中間業務進行升級換代,其收入規模和增長率不斷上升,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不斷提升。圖4顯示了我國14家上市商業銀行2010—2014年各年中間業務收入和增長率。其中,2011年增長速度最快,隨后增長速度開始下降。與之相對應,2013—2014年間第三方支付迅猛發展,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影響十分明顯,大幅降低了其增長率。如今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已成為銀行間競爭的重點領域。
(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結構分析
我國上市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十分迅猛,但各類業務發展不均衡,個體差異開始逐步明顯,其中銀行卡業務、財務顧問業務和清算結算業務發展較快。圖5顯示,上市銀行內銀行卡業務、財務顧問業務和清算結算業務成為了中間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比分別達到24%、21%和20%;代理業務和擔保業務居中,分別為16%和11%;最少的則是托管及受托業務,只占8%。
三、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挑戰
隨著第三方支付的不斷發展和對不同領域的滲透,服務的不斷創新升級,客戶對第三方支付的粘性將不斷增加,同時對商業銀行而言,市場競爭將會變得十分嚴峻。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中,第三方支付服務和商業銀行提供的服務形成重疊,第三方支付對銀行的替代作用已經日益明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留住粘性較大的客戶和開拓市場發展新客戶的難度將會日益增加。
(一)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代收付業務形成競爭
互聯網買家購物后向第三方支付貨款,再到最后收到貨物確認匯款,已成為一種基礎的代收付業務形式。第三方支付通過網絡或者手機APP客戶端還可以實現各賬戶之間轉賬、信用卡還貸等業務。相對而言,銀行代理業務的增長率徘徊在15%左右(見圖6),而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的年增長率都在40%以上。第三方支付將會發揮出更加便利生活的作用,持續對商業銀行的代收付業務形成替代。
(二)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沖突
支付結算業務是銀行的一項普通中間業務,我國傳統商業銀行利用其自身原本建立的信用優勢和網點覆蓋面廣的優勢,為居民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也通過辦理親民業務加強與客戶之間的粘性,如代發工資、水電費代繳、手機話費充值、美團團購、娛樂生活費用等。然而,隨著第三方支付業務的不斷擴張,支付結算業務已成為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競爭的重要領域。第三方支付的支付結算業務種類十分繁多,并且操作簡單、易于了解,直接沖擊了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支付市場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群,人們可能不會擁有多張銀行卡,但是網上支付只需要一個賬戶就能處理多種事物,體現出明顯的辦事效率高、手續費低、便民等優勢。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中最有競爭力的銀行卡業務和清算支付業務等在近三年增長率緩慢下降,表明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在第三方支付的競爭壓力下增長乏力。
(三)基金理財業務競爭激烈
目前在我國基金銷售模式是以商業銀行代銷為主,以保險公司代銷和基金公司直銷為輔。2011年頒布《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修訂稿)》,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寶、財付通等都獲得基金銷售許可,紛紛涌入基金銷售領域,與銀行搶占份額。第三方支付相對于銀行有著不同的優勢和便利,一方面巨大的用戶基數使得第三方支付可以投入海量廣告進行宣傳,另一方面由于其代收付業務和結算業務的成熟和民眾接受度使得基金交易更加方便。基金公司與第三方支付聯手轉變傳統銷售模式,由線下為主轉變為線上為主,使銷量上升,獲得雙贏。
2013年6月,支付寶別出一格地推出了“余額寶”,與之相對應的是天弘基金,其龐大的客戶群體和相對于銀行略高的收益率(收益率日結算不同于銀行月結的處理方式),只用了半年時間,余額寶和基金公司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余額寶的現金流高達5000多億元,天弘基金也成為了我國基金行業的霸主。
四、我國商業銀行應對第三方支付競爭的建議
商業銀行面對第三方支付的挑戰及對中間業務的蠶食,只有不斷完善軟件設施,推進業務升級換代,加大創新力度,才能在這場金融競爭中取得優勢。
(一)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商業銀行作為最前端的金融類服務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身處地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斷更新經營理念,并在行業內樹立起標桿。商業銀行可以發揮網點優勢,進行市場調研,了解民眾不同時期的需求,并結合線下和線上的優勢,及時更新軟硬件,開發貼近生活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投資理財產品,不斷提高客戶的粘性。
(二)提升電子銀行業務的服務質量
第三方支付的誕生和搶占先機適應了互聯網發展的大潮,在用戶體驗上做到了極致。商業銀行在開展電子銀行業務方面早于第三方支付,但其自身的弊端和操作繁瑣使其起初沒有多少人接受。支付寶誕生之初就推出快捷支付,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其操作簡捷更是深入人心。因此,商業銀行要以客戶為中心,從客戶利益出發,不斷優化網絡銀行流程和移動客戶端的操作便利性,將網銀的使用方式簡約化,提高客戶端穩定性,同時提高安全性,不給罪犯帶來可乘之機。其次,在手續費用方面給予適度優惠,推出更多優惠活動抓住客戶,不斷開發商業銀行自身的電子渠道,不斷豐富產品和服務。
(三)發展金融衍生品業務
金融衍生品推出的初衷是使資本市場多樣化,減少投資者的風險率,規避風險,現階段主要分為利率、權益類以及貨幣衍生品。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利率自由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混業經營趨勢不斷增強,商業銀行可以在金融衍生品開發和交易方面進行拓展。在發展衍生品之前,應設計并不斷完善管理和監管體制,建立人才儲備,提高從業人士的專業技能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碩,蘭婷.論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及其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2(9).
[2]楊超.試論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傳統金融的沖擊——以支付寶為例[J].時代金融,2013(5).
[3]董珊珊. 第三方支付對網上銀行業務發展的影響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3).
[4]俞艷波.第三方支付下商業銀行的業務管理[J].金融管理與研究,2011(5).
[5]劉燕云.試析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及對銀行傳統支付業務的影響[J].經濟與金融,2014(3).
(責任編輯: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