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勝梅
摘要 針對重慶市江津區目前柑橘的生產現狀,總結其栽培技術,包括環境要求、品種選擇、育苗定植、土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為該區發展優質晚熟柑橘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晚熟柑橘;栽培技術;重慶市;江津區
中圖分類號 S6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075-02
重慶市江津區全年無霜期長、冬無凍害,果實能在樹上安全越冬,柑橘有著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有“柑橘之鄉”的美譽。進入2000年后,由于品種逐漸老化,市場競爭力下降,使柑橘產業發展停滯不前。自2003年開始,該區大力調整產品結構,重點發展優質晚熟柑橘。當前全區種植面積4 333.3 hm2,產量4.5萬t,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現總結晚熟柑橘栽培技術,為晚熟柑橘生產者提供參考。
1 環境要求
晚熟柑橘要求年平均溫度≥18 ℃,1月平均溫度≥10 ℃,江津地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無霜期長,日照時數年均1 207.9 h,常年平均氣溫18.2 ℃,年平均降雨量為1 034.7 mmm,土壤pH值為5.5~6.5,土壤為壤土,較適合晚熟柑橘的生長。
2 品種選擇
江津區發展的品種主要有W·默科特和塔羅科雪橙。①W·默科特。又名少核默科特,樹勢旺,發枝力強,未掛果前樹形直立,掛果后樹形逐步開張,投產早,豐產,單果重100 g左右,果形偏圓,果形指數0.71,果皮紅色、艷麗,皮薄而光滑,易剝皮。在江津區種植,2月下旬春梢萌芽,3月中下旬現蕾,4月上旬初花,中旬盛花,果實成熟期為次年2月中下旬。果實肉質細嫩化渣,風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12%~14%,少核或無核,平均種子數6粒,品質極優。②塔羅科雪橙。原產意大利,該品種在20世紀90年代引進接穗高換繁育。其樹勢強,枝粗葉大,多刺,緩和樹勢后豐產、穩產,以弱枝結果為主。果實倒卵形或短橢圓形,果梗部有明顯溝紋,單果重200~250 g,果皮特光滑,成熟時果皮及果肉血紅色。果實一般12月下旬成熟,作為晚熟甜橙,是目前該區推廣的重要優良甜橙品種。
3 選用無病毒健壯容器育苗,適時定植
①選用標準:選擇一年生以上的容器苗,無病蟲危害,苗高在120 cm以上,有2~3個分枝,枝葉濃綠,根系發達無損傷;②解膜修剪:剪除砧木萌芽,30 cm左右定干,去掉未木質化的晚秋梢,確保成活率;③栽植時間及密度:容器苗一年四季均可栽植;栽植密度平地3 m×4~5 m(675~825株/hm2),山地可實行計劃密植,靈活掌握。
4 土壤管理
首先是地形改造,坡地改梯土;平地開深溝壘高廂。同時結合配套果園道路,修建供水與排水設施,保證能排能灌,保持水土;其次對柑橘栽植土壤進行深耕改土,加速土壤熟化。挖好定植溝,底肥施有機肥,培肥土壤,深度以60~80 cm為宜。
5 合理施肥
5.1 施肥時間和施肥量
①幼年樹:以氮肥為主,配施適量的磷鉀肥,薄肥勤施。每年施肥4~6次,分別在春、夏、秋梢抽發前和新梢自剪至新葉轉綠期施入。在投產前1年秋季增施磷鉀肥,以利于花芽分化。一至三年生幼樹每株可施尿素0.5~1.2 kg與適量腐熟人畜糞肥。②結果樹:每年施肥主要分4個時期。一是發芽肥:在柑橘發芽前10~15 d施下,時間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入速效氮、磷肥或復合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5%~20%。二是穩果肥:在第2次生理落果前施用為宜。以氮肥為主,配施磷肥,占全年施肥量的5%。這次施肥根據樹勢和結果多少而定,缺肥補足,樹旺控肥。三是壯果肥: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施用,壯果肥是全年施肥的關鍵。肥料以氮、磷、鉀配合使用,以速效氮、磷、鉀為主,配合施以有機肥,占全年施肥量的40%。四是采果肥:在采果前后施入,占全年施肥量的35%~40%。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適量化肥。采果前施速效肥,采果后結合橘園深耕重施有機肥。③施肥原則。一看產量施肥,二看樹勢施肥,三看土壤施肥。一般有機肥充足的地方可施尿素和過磷酸鈣各375~525 kg/hm2、硫酸鉀525~600 kg/hm2、餅肥4 200~5 700 kg/hm2;而有機肥缺乏的地方可施尿素、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各600~675 kg/hm2、餅肥1 650~2 700 kg/hm2。
5.2 施肥方法
施肥位置在樹冠外圍滴水線下面,可采用環溝狀施、條狀溝施和地面撒施等方法。溝施挖穴深度10~40 cm,生長季追肥應淺施,秋后基肥應深施,每年應在行間或株間對換位置,并隨著樹冠的擴大,肥穴逐漸向外移。地面撒施的肥料應以顆粒緩釋肥為主[2]。
6 整形修剪
6.1 幼樹修剪
一是抹芽放梢。生長季抹除早發的零星的芽,放整齊的夏、秋梢。幼樹每年可放春、夏、秋梢3次梢,以達到迅速擴大樹冠和提早結果的目的。一般春梢可任其自然抽生,不必抹芽放梢。二是摘心。對過長的枝梢摘心,促發分枝。一般新梢長度以10~15 cm為宜。
6.2 成年樹修剪
成年樹修剪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2個時期。一是冬季修剪:一般在采果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冬季沒有凍害的地區宜早,最好在采果后立即進行,以利樹體養分的積累。冬季有凍害的地區,修剪應在開春以后進行,可減輕凍害。二是夏季修剪(生長期修剪):在萌芽以后至果實采收前進行。柑橘夏季修剪是保證豐產、穩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控制春梢數量,提高生長質量。抹除夏梢。5—7月上旬控制秋梢數量,提高生長質量。8月10日后生長的秋梢抹除,抹除冬梢。
7 病蟲害防治
7.1 清園
冬季清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翌年的病蟲害,提高品質和產量。結合修剪及時將病蟲枝、枯枝、落葉、爛果、雜草等全部清理出果園,集中燒毀,并用1°Bé石硫合劑清園,以減少越冬病蟲害基數。
7.2 常見病害的防治
7.2.1 炭疽病。管理粗放的果園在高溫多雨季發病重,葉、花、果、梢均可被害。防治方法:冬季搞好清園,剪切除病枝,清掃落葉、落果集中燒毀;在春、夏、秋季及嫩梢期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0%安泰生800倍液。
7.2.2 流膠病。吉丁蟲及天牛造成傷口后的柑橘以及密植果園感病重,主要為害主干和主枝。防治方法:采取降低果園濕度和防治吉丁蟲、天牛的措施為主,輔助以藥劑防治將病部粗皮刮去現青黃色,縱刻深達木質部的裂口數條,涂甲基硫菌靈或甲基托布津50~l00倍液。
7.2.3 黑斑病。發生時間為4—5月、9—10月,枝梢、葉片、果實均可被害,以果實危害重。防治方法:以噴藥保果為主,落花后45 d內噴2~3次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1 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600倍液。
7.3 常見蟲害的防治
7.3.1 紅黃蜘蛛。為柑橘首要蟲害,春季高峰3—5月,秋季9—11月危害較重,造成大量落葉落果。防治指標:春季發芽時螨、卵數達每葉2頭以上,開花后和秋季每葉5~6頭以上開始防治。防治方法:選用5%尼索朗2 000~4 000倍液,或24%螨危800倍液全面周到噴灑樹冠內外,葉片正反面和幼果均要噴到。
7.3.2 蚧類。為害枝、葉、果,造成落葉落果。發生規律:矢尖蚧為主,每年5月、7月、9月為高峰期。防治方法:在各種蚧類的l~2齡盛發期用藥。藥劑可選用48%樂斯本l 000~2 000倍液、30%介殺特1 500倍液。
7.3.3 蚜蟲類。群集在嫩芽、嫩葉、嫩梢、花蕾和花上吸食汁液,使葉片卷縮、新梢枯萎、花和幼果大量脫落。發生規律:1年發生10~20代,以春梢和花蕾受害最重,秋梢次之。防治方法:當新梢有蚜率達25%時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50%抗蚜威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800倍液[3]。
7.3.4 潛葉蛾。幼蟲蛀入嫩葉表皮危害,形成彎曲的蟲道,使葉片卷曲、硬化、脫落,以幼樹和嫩梢受害最重。發生規律:主要危害夏秋梢,危害嚴重時,秋梢嫩葉受害率達100%。防治方法:夏、秋梢抽發時控制肥水,集中抹芽放1~2次,當多數新芽長達0.5~2 cm時噴第1次藥,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選用2.5%敵殺死、2.5%功夫2 000~2 500倍液、1.8%阿維菌素3 000倍液、30%啶蟲脒1 500倍液。
7.3.5 花蕾蛆。以幼蟲在花蕾內蛀食危害,造成花蕾膨大呈黃白色、變短呈圓球形、脫落。發生規律:1年發生1代,幼蟲在花中取食約10 d即爬出花蕾彈入土中越夏越冬。防治方法:花蕾現白時,每株撒熟石灰1~2 kg消滅部分出土成蟲;或花蕾直徑達2~3 mm時,地面和樹冠連續噴2次20%滅掃利,或80%敵敵畏800~1 000倍液(每周1次);危害嚴重的果園,阻止成蟲羽化出土。
7.3.6 鳳蝶類。主要為害夏、秋稍(5—8月),幼蟲取食嫩葉和嫩梢,吃成缺刻甚至吃光。發生規律:1年發生多代。防治方法:危害期人工捕捉新梢上的幼蟲,在幼蟲低齡期噴40%樂果1 000倍液、20%滅掃利1 000倍液、80%敵敵畏1 000倍液、90%敵百蟲1 000倍液。
7.3.7 天牛類。幼蟲蛀食柑橘樹根頸、主干和枝條的皮層或木質部。發生規律:星天牛1年發生1代,褐天牛2年發生1代。防治方法:中午(星天牛)和晚上(褐天牛)捕捉交尾和產卵的成蟲,4—8月用鋼絲鉤殺幼蟲,清除蟲孔的糞渣,然后用棉花或廢布條蘸敵敵畏或樂果5~10倍液或樟腦丸(衛生球)的酒溶液塞進蟲洞,并用泥土堵住所有的孔口以熏殺幼蟲[4]。
8 參考文獻
[1] 候振華.柑橘栽培新技術[M].北京:沈陽出版社,2010.
[2] 劉汝乾.江津柑橘栽培管理實用技術[M].重慶:[出版者不詳],2013.
[3] 夏平友,歐毅.重慶市晚熟柑橘種植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0(3):45-46.
[4] 楊紅艷,王洋.重慶市江津區晚熟柑橘施肥建議[J].南方農業,2014(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