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榮++萬明長++楊仕品++楊勝俊
摘要 為探討布蘭瑞克無花果在貴陽地區的種植適應性,特進行無花果的引種栽培,結果表明:布蘭瑞克品種適應性強、品質優、產量高,五年生樹產量達22 993.5 kg/hm2,抗性強,病蟲害少,適宜貴陽市栽培,可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布蘭瑞克;無花果;引種;栽培技術;貴州貴陽
中圖分類號 S6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085-01
無花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藥食兼用[1],營養豐富,具有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等功效,被譽為保健果品[2],深受消費者青睞。無花果果實成熟期7—11月,對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采摘農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具有良好的推進作用,是一個值得栽培發展的果樹種類。貴州省園藝研究所從2010年1月引進11個無花果品種開展了引種試驗,通過試驗,布蘭瑞克品種表現較好,果肉細膩,味甜如蜜,抗性強,夏秋果兼收,產量高,適宜推廣栽培。現將其引種表現及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供生產參考。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0—2015年在貴州省園藝研究所試驗園進行。試驗地海拔1 140 m,年平均氣溫14.5 ℃,年降雨量1 200 mm 左右,年日照時數1 200 h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9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 ℃,無霜期260 d左右,屬中亞熱帶氣候。土質為黃壤,山地,肥力中下等。通風條件好,光照較充足。
2 引種表現
2.1 物候期
貴陽地區布蘭瑞克萌芽期為3月中旬,新梢生長期為4月上中旬,夏果始現期為4月中旬、成熟期7月中旬,秋果始現期為6月上旬、8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果實陸續成熟,落葉期為12月上旬。不同年份,物候期表現有3~5 d差異(表 1)。
2.2 生物學特性
布蘭瑞克為多年生落葉果樹,一年生枝條基部灰綠色、上部綠色,多年生枝條青灰色,五年生樹株高2.45 m、地徑7.8 cm、新梢年生長量1.51 m、枝粗2.48 cm、節間長5.5 cm,長勢中庸,樹姿半開張,分枝習性較弱,如不摘心則分枝較少。枝條中上部著果多,連續結果能力強,單性結實,豐產性好(表2)。
2.3 果實特性及品質
布蘭瑞克為夏、秋果兼用品種,夏果少,以秋果為主,果色較好,色澤艷麗,果實較大[3]。夏果呈倒圓錐形,成熟時果皮黃綠色,最大單果重137 g。秋果倒圓錐形或倒卵圓形,平均單果重57.6 g。成熟時果皮黃綠色,果頂不開裂,果實中空,果肉淺粉紅色。含糖量高,成熟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8.8%~21.0%,肉質細、味甘甜,品質極優。在貴陽地區,夏果7月上中旬成熟,秋果8月中旬至11月下旬陸續成熟(表3)。
2.4 產量
布蘭瑞克栽培當年掛果,一年生果樹平均單株產量1.5 kg,折合產量達2 497.5 kg/hm2;三年生果樹,平均單株產量6.3 kg,折合產量達10 489.5 kg/hm2;五年生果樹平均單株產量13.8 kg,折合產量達22 993.5 kg/hm2,產量高,經濟效益好。
3 主要栽培技術
3.1 定植
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地塊建園,盡量避開低洼地帶[4]。定植前施足底肥。底肥以腐熟的禽畜糞為宜,每穴施廄肥30 kg,株行距2 m×3 m(1 665株/hm2),穴深0.8 m,直徑0.8 m。挖定植穴時,將心土與表土分開放置,表土(表土不夠時挖定植穴周圍的表土)摻肥后回填并澆水沉實。貴陽地區一般于11月至次年2月前進行苗木栽植,定植在挖好的定植穴上,澆足定根水,每株覆蓋1 m2的地膜。
3.2 整形修剪
布蘭瑞克生長勢較強,宜采用自然開心形,樹干高50 cm左右,主枝3~4個,分別向四方延伸。苗木定植后定干,高度60 cm,選擇生長角度和生長勢較理想的3~4個萌梢作為主枝培養,新梢長40~60 cm時摘心,促發側枝4~6個。第2年春,對主枝延長枝中短截,對側枝選外側飽滿芽處短截,擴大樹冠。當樹開始進入豐產期,樹體骨架基本形成,每年只對主枝延長枝進行短截。疏剪過密枝、叢生枝,剪除病蟲枝和干枯枝,促發壯枝結果[4-5]。衰老的結果母枝留基部1~2節回縮更新。夏季修剪于7月底至8月初進行,視新梢生長狀況適度摘心,控制生長,保證落葉前所留果實正常成熟。
3.3 肥水管理
基肥一般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施入,以腐熟的禽畜糞為宜,沿樹冠滴水線開環溝,施肥45~60 t/hm2,肥與土拌勻,注意環溝土回滿以防積水;第1次追肥在新梢旺盛生長期進行,以氮肥為主,夏果及秋果迅速膨大期為需肥高峰期,追肥2~3次,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7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果實成熟期,幼樹可在7月中旬追肥1次,成齡樹在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各追肥1次,以磷、鉀肥為主。每隔15~20 d,用0.2%~0.3% 磷酸二氫鉀或3%過磷酸鈣浸出液進行根外追肥,共6~7次。布蘭瑞克無花果不耐澇,多雨季節要注意及時排除園內積水,以免造成死樹和裂果現象,干旱時及時補充水分,適時灌水防旱,保持土壤濕潤。
3.4 病蟲害防治
布蘭瑞克無花果病蟲害發生極少,但在貴陽地區多雨年份易發生炭疽病,也偶有天牛危害。生產上要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體抗病蟲能力,生長后期控水控肥,防止徒長,減輕凍害。冬剪后及時清除枯枝落葉,減少越冬病蟲基數。炭疽病一般在7—8月發病較多,病害發生前1個月噴施1∶2∶200倍波爾多液;發病后可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預防天牛危害可在6—7月捕殺其成蟲和蟲卵,或用敵敵畏藥棉球堵塞蟲孔熏殺幼蟲。
4 參考文獻
[1] 莫少紅.無花果研究進展[J].基層中藥雜志,1998,12(2):54-55.
[2] 王克,王彩虹,田義斬,等.無花果種質資源研究進展[J].落葉果樹,2008(5):27-29.
[3] 喬榮,楊仕品,萬明長等,無花果優新品種引種鑒選[J].貴州農業科學,2013,41(7):19-21.
[4] 陳寶林.無花果引種品種的栽培適應性研究[J].浙江柑橘,2014,31(1):41-42.
[5] 楊華英.無花果習性及栽培管理技術[J].果農之友,20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