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麗波
摘 要:改革三十多年以來,發展殘疾人事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殘疾人生理狀況無法達到和健全人一樣,但在精神需求上和健全人是平等的。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專門針對殘疾人的特殊圖書館,對于殘疾人的知識援助服務起步晚,為了幫助殘疾人更好的融入社會,高校圖書館必須擔當起促進殘疾人利用圖書館的責任。豐富殘疾人的文化生活、提升殘疾人的生存質量,也是高校圖書館發揮社會服務功能的一部分。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殘疾人;服務;必要性
目前全球有超過10億的殘疾人,其中亞洲占了6億。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口統計,我國約有8500萬殘疾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34%。[1]隨著2008年以來,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殘疾人口的數量還在不斷攀升,殘疾人群受教育的問題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殘疾人群同樣渴望得到平等的學習機會,由于受到自身身體障礙的限制,與健全人相比,他們在獲取文化知識更需要圖書館。2008年《中國圖書館服務宣言》指出:“向所有讀者提供平等服務。圖書館以實現和保障公民基本閱讀權益,滿足公民基本信息需求為職責,通過對全社會成員實行普通均等服務,維護每個社會成員的信息公平,不因其年齡、生理和健康狀況、社會地位、種族、性別、文化背景不同而改變”。[2]
1 高校圖書館具有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
關愛殘疾人,為殘疾人提供平等、優質的公共服務,是社會各界的責任,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2011年4月23 日國家圖書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發起建立了全國殘疾人閱讀指導委員會,委員會通過對殘疾人閱讀推廣活動進行推廣和宣傳,通過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殘疾人提供文化服務,提升殘疾人自身素質和生活技能,從而更好的融入社會發展做出積極努力。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專業背景的館員,完全有能力提供深層次的“無障礙”服務,營造方便殘疾人的環境。
社會支持大學,大學也應該服務于社會。殘疾人在我們國家是一個重要的、不可忽視的群體,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平臺,憑借自身擁有的大量信息資源和和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殘疾人提供更好的知識援助和文化信息資源,開展自主學習的能力,確保殘疾人學習的權利。
2 高校殘疾學生人數逐年提高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殘疾人享受教育和參與社會文化生活的權利。1985年下發“(85)教學字004號”文件要求各地教委,高招辦在招生工作中對生活能自理的、不影響所報專業的學習及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的肢殘考生,在德、智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應僅因殘疾不予錄取。[3]2008年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強調了鼓勵和支持普通高等學校開辦特殊教育專業,各級各類學校在招生、入學方面不得歧視殘疾學生。2009年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進一步完善殘疾人考生政策,普通高校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招收符合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4]十一五期間普通高校錄取殘疾人學生共3萬多人,國家為殘疾人學生提供的高等教育機會逐年提高,平均年增長率為15%。
對高校圖書館來說,殘疾人學生在圖書館用戶群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充分了解殘疾人對知識的獲取方式,以確保高校圖書館提供針對性服務滿足殘疾人的閱讀需求。我國對殘疾人群的知識援助服務起步比較晚,近十幾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事業,健全殘疾人的心智,讓殘疾人獲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幫助殘疾人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3 高校圖書館開展殘疾人服務的必要性
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圖書不僅可以滿足殘疾人社會交往的不足,還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提供接觸世界,了解世界的機會。
高校圖書館應面向社會敞開大門,履行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拓寬為社會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由于殘疾人是社會不可忽視的群體,關心殘疾人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利用圖書館這個教育平臺和信息服務機構幫助殘疾人獲取知識共享物質文化成果。由于特殊生理原因造成殘疾人獲取知識有障礙,可以針對弱勢群體的不同缺陷給殘疾人群提供知識援助,提高和保障殘疾人的生存能力。通過為殘疾人提供各類的信息資源服務,增大了圖書館的使用價值,提高了圖書館的社會效益,促進了圖書館的建設和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業務水平等綜合能力。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作為第二學習課堂很多方面不適應殘疾讀者,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圖書館的做法,克服經費短缺新建殘疾人無障礙通道、館內設殘疾人專用電梯和衛生間、閱覽區的座椅、書架高度、書架間距都要考慮殘疾讀者使用、為聾啞人準備手語電視、專為視障者設計的計算機設備、有聲文獻、盲文圖書等,要根據殘疾人群的生理特點和身體缺陷情況來選擇適宜的閱讀資源,體現對殘疾讀者的人文關懷。[5]針對不同障礙類型的殘疾人群提供不同載體的閱讀資源。數字資源是近年來比較受重視的資源類型,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將更多的殘疾人群納入了閱讀范圍。[6]
3、高校圖書館要服務好“特殊讀者群”,首先更新館員的服務意識,不對殘疾讀者產生偏見,主動走近殘疾讀者,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通過社會中的各部門參與和館員熱情周到的服務,利用專業的業務知識為殘疾讀者提供信息資源,讓殘疾讀者勇敢的走進圖書館。根據殘疾讀者的身體狀況、文化程度提供個性化化服務,推動社會教育職能,讓殘疾讀者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為殘疾人群提供信息服務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政府領導的重視、經費的支持,完善的設備設施作保障。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比一般人更渴望知識,我國高校圖書館針對殘疾讀者開展的服務起步晚發展緩慢,我們要開闊思路創新服務,對于不方便來館的殘疾讀者,將提供書籍郵寄、送書上門等活動,幫助殘疾人群獲取更多的知識,能更好的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華夏時報》2007年5月29日.
[2]靳國艷.國外高校圖書館為殘疾人服務現狀及啟示[J].圖書館學刊,2014(9).71-73.
[3]楊穎.中美高校圖書館殘疾人讀者服務研究工作[J].情報探索,2016(10).106-109.
[4]韓偉玲.殘疾人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10).141-144.
[5]陳儉峰.殘疾人閱讀推廣現狀、問題和對策[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6):72-76.
[6]朱鶯.圖書館殘疾人閱讀推廣模式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4(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