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香玲
摘 要:心理健康課程微信教學首先豐富了教學途徑,不僅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上進行教學,還可以通過微信共享視頻或學習資料進行教學;其次,教學資源豐富多樣,大家過共享消息,互相分享,資源豐富多樣,提供了多種選擇;再次,可以實現師生互動,老師和家長得互動,這是心理健康課程最需要的環節,學生、老師、家長的三方交流,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后,能夠監督學生實踐并及時進行反饋,讓知識日常化、生活化;最后,心理健康課程的對象不僅僅是學生,更是家長及關注的每一個人,傳播范圍得到大量的增長,其影響力是不可預測的。但是這是理論上的初探,實踐檢驗需要進一步努力,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式,需要更多的人探索。
關鍵詞:5W模式;心理健康課程;微信教學
5w模式——Who(誰);Says What(說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過什么渠道);To Whom(向誰說);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這是美國學者H·拉斯維爾,1948年在《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論文中發表,第一次提出傳播過程的五個基本要素。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播途徑越發豐富多彩。手機已經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味地禁止同學使用手機,不如利用手機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果。利用微信能夠利用音頻和視頻交流的強大優勢,通過發表圖片、上傳文件,共享資源[1],幫助學生及時有效廣泛地涉獵信息和知識,從而滿足學生的獵奇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所學知識生活化、日常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微信教學正符合學生的現階段發展心理,新模式的教學方式,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1 “5W模式”下心理健康課程微信教學——Who(誰)
葉瀾教授[2]認為,“在一定意義上,教學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只有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才能完成對新知識”。傳統教學模式是以老師講授為主,新課改后,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學生可以自主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教學方法。微信的語音實時對講和公共平臺的消息推送功能,能夠更好的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不僅實現了實時互動創造,而且有效地保證了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微信教學將選擇的主動權給予學生,學生能夠主動地選擇交流的時間、地點和話題等,這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5W模式”下心理健康課程微信教學——Says What(說了什么)
微信教學傳播的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識,還可以包括外文教材、老師的教案等信息。例如案例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可以有名人故事、經典案例,可以有社會新聞、真人真事。為學生提供了多重選擇,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發揮心理健康課程促進其他學科的發展的作用,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微信教學不僅讓老師說,更是讓學生、家長說。學生可以談談自己哪里有疑問,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也可以說現在有什么樣的困惑,希望得到老師怎樣的指導;家長可以談談經驗,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相互交流,獲得老師的幫助。
3 “5W模式”下心理健康課程微信教學——In Which Channel(通過什么渠道)
微信可謂是多種軟件的結合體,集各類軟件功能于一身,實現了多途徑、跨通道的傳播。它既支持語音互動,又支持文件共享;既可以在手機上使用,又可以在電腦上使用。微信主要功能如表1
4 “5W模式”下心理健康課程微信教學——To Whom (向誰說)
微信教學最大的好處是,學習者不僅僅是學生,也可以是家長、老師等各類人群,傳播的對象極其廣泛。現場授課只是對學生講授知識點,而沒有與家長、社會合作,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學校、家長、社會的多方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微信教學正符合這樣的要求。例如:老師可以通過視頻和留言的方式,教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督促孩子進行學習。老師和家長及時的互動、交流解決問題,改進不適合個別學生的教育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其最大的潛能。
5 “5W模式”下心理健康課程微信教學——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微信教學在心理健康課程上尚未起步,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探討,實踐效果并沒有人統計,但是這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其效果是可以預想的。但是微信教學對老師的要求很高,老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資料,并解答學生和家長的疑問,而且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進度。
6 評價與展望
心理課堂微信教學是一個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輔助式的教學方式。現代傳播的不斷更新,網上教學不斷興起,心理健康課程也要與時俱進,微信教學則是傳統教學向網絡教學的過渡方式。理論結合實踐,其弊端和如何改進需要從實踐中尋求答案,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胡雪平.指尖上的“微信”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角色[J].教學研究.2016年09(26期):51-52
[2]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王麗,戴建春.基于微信的交互式翻譯移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15年3月(第162期):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