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凝

摘 要:在平時上課過程中,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課間往往還是坐在位子上,很少有下位活動、放松的情況,造成了下課比上課時還“沉默”的現象。本文主要通過觀察法,了解某高校學生課間行為活動情況,查找并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相關原因,從而對高校學生正確安排課間時間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課間;行為活動
1 觀察方法
1.1 記錄方式
本文綜合采用時間取樣法與事件取樣法。在上課前隨機選取十名觀察對象,等教師下課就立即開始觀察。一次觀察一名同學,每名同學觀察三十秒;如果十名同學觀察完后課間還未結束,則繼續選取觀察對象進行觀察,記錄下所觀察到的人數,判斷觀察對象的行為類型并記錄表格,做好適當備注。
1.2 后期資料整理
1、整理數據,對7項不同的操作定義統計各自頻率。
2、為方便進行橫向和縱向研究,選取了三個不同年級的班級,每個年級進行兩次觀察,同時保證上下午都有觀察數據,在資料整理時對各年級的不同情況進行縱向統計分析,對上下午課間不同情況進行橫向統計分析。
2 觀察結果及分析
2.1 觀察結果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在課間活動占比最大的是玩手機,占到了所有活動類型中的42%,其次是睡覺,占到了所有類型活動的24%。而在所有活動類型中占比最少的為問老師問題,而下位放松(簡單肢體活動、游戲)也僅僅只占到4%。
通過縱向比較,我們發現大三同學在課間睡覺和與同學交流的情況最多,大一同學在課間玩手機、以及下位放松的情況占比比其他兩個年級多,而大二同學則大多數處于中間地位。
對于觀察定義,我們可以進行以下的簡單分類:上廁所、倒水和下位放松(簡單肢體活動)屬于下位活動,其他則屬于不下位活動。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下位活動僅占所有活動中的20%,其中有16%是上廁所、喝水,即下位活動、放松的方式在學生的課間行為活動中只占4%。
另外我們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在下午課間選擇睡覺的同學多于上午課間;并且在公共課(英語課,自由選課)這樣的課間,一般學生不會選擇與同伴聊天,而在全班一起上的專業課的課間,選擇與同伴聊天的人數要更多.
2.2 結果分析
通過觀察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學生在課間往往選擇玩手機和睡覺兩種行為活動,睡覺情況在下午出現更多。可能是因為較多大學生對手機“上癮”,睡覺則可能是因為學生中午沒有進行午休,上課容易犯困,利用課間時間進行休息。
2、學生課間很少選擇下位活動,大多數是在位子上不動。大部分大學生對課間活動的理解僅限于休息(包括閉目休息、睡覺)、聊天、上洗手間等消極性休息(比例達到80%),只有12%的學生進行簡單的游戲或自由活動肢體。
3 學生課間行為分析反思
在平時學習生活和觀察中我們發現,并不是所有學科都有課間,有部分課程是無休息時間的,大多是讓同學們在想上廁所的時候自行離開教室去廁所,不影響班級教學活動的繼續。
并且幾乎所有的課間時間都在5分鐘左右,課間時間短且無規律,學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課間進行活動,課間活動往往處于自由散亂無組織狀態,而且活動內容單調無序,消極活動居多。
4 教育建議
針對在觀察中展現出的幾個問題,我提出了以下幾個教育建議:
1、教師重視課間活動,在課間提醒同學們要外出進行放松活動。
2、學生可以在課間進行強度小、能耗低的活動,比如簡單活動身體或跳跳韻律操,在這些活動中放松身心,以便更好的投入課堂學習。
3、多在課間進行師生、生生交流。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可見多和學生聊聊,同學們也可以借助課間互相溝通,也可以利用公共課的課間多認識一些同學,擴展交際面。
4、學校可以根據四季變換來調整上課作息時間,例如夏天可以適當延后下午上課的時間或者把上午下課的時間提早。
參考文獻
[1]李睿恒. 大學生課間體育活動現狀及干預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 2011.
[2]田曉莉. 手機,想說愛你不容易——手機依賴癥心理輔導[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4(4).
[3]徐巖. 淺談如何巧用“課間十分鐘”[J]. 都市家教月刊, 2013(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