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程的目標分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終極目標,是思想品德課的最高境界。在課堂中如何落實這一目標,成為了教師的教學難題。下面,筆者將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二框《天下父母心》為例,論述這一問題。
1 了解教授學科性質
在教授一門學科之前,教師本身要深刻理解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教學性質以及教學特點,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思品是一門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的活動課程,并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宗旨,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公民教育。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著力引導學生踐行道德與法律,促進其正確思想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是思品課恒定的主旋律與方向。《天下父母心》一課,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為通過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愛,產生感恩之心,形成孝敬父母的內心情感沖動,為體貼、關心父母等實際行動提供情感基礎。
2 思品課堂中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方法
1、創設情景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熱愛這門學科,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可以用情景創設的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教師再適時點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的實現便容易水到渠成。在《天下父母心》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以韓國“歲月號”最終短信曝光的視頻貫穿課堂,學生深受感動。接著,筆者創設情景:“愛的短信”
當我們,也處在這一艘游輪上
當船身,開始傾斜
我們是不是也會想起,在出發前一刻
父母對我們的叮嚀囑咐
或許你覺得厭煩,或許你覺得啰嗦
但是現在的你,是否有那么一絲絲的后悔
因為我們沒有能給他們一個擁抱
因為我們沒有能與他們好好告別
那一句“你好煩”或許就成為了我們與父母最后的訣別……
現在,你知道船開始沉沒
現在,你了解生還幾率不大
拿出你的手機,發出最后一條短信給你的父母,告訴他們一句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聽過的:“爸媽,我愛你……”
在接下來的學生回答中,收到了許多感人的短信,學生眼中含著眼淚,讀出了他們對父母最后的只言片語——
“爸媽,我愛你們,好想再回家吃一次你做的韭菜餡餃子……”
“其實,我一直沒有讓你們驕傲過,如果有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兒子。”
“我后悔的是,今天早晨出門,沒有和你們用力的擁抱。”
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心中充斥著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從而有效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2、活動教學法。每一個觀點的介紹和形成都借助活動,可以讓教學變得更生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在活動中內化知識,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天下父母心》的授課過程中,筆者借用了當下較紅的一檔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用其中的環節貫穿課堂,既貼近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又激發了學生的樂趣。
(1)首先,筆者介紹了簡單的活動規則,將學生分組
每人抽一張撲克牌
黑桃A和梅花A為一對、黑桃2和梅花2為一對,以此類推……
紅心A和方片A為一對,紅心2和方片2為一對,一次類推……
黑桃和紅心為父母,梅花和方片為子女。
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代入角色,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2)寶貝任務一:
你知道從孕育開始一直到你出生再到你成長,你的父母為你們付出了什么嗎?
讓學生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以及教育,如:給我們起名字,撫育我們長大,教會我們走路、說話,教會我們怎么做人……讓學生了解父母不僅養育了我們的身體,還塑造了我們的靈魂,體會天下父母之愛。
(3)爸媽任務卡一:
從孩子出生開始,你是怎樣規劃他的未來的?
讓學生以父母的角度去規劃孩子的將來,體會父母對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感受父母對我們的嚴格要求的出發點是一片愛子之情。
(4)寶貝任務與爸媽任務二:
兒行千里:
1、你希望工作的地方是……
2、距離父母的車程是……
3、你打算多久回來一次……
4、在預計最壞的打算是多久回來一次……
父母擔憂:
1、你希望子女工作的地方是……
2、距離你的車程是……
3、你希望子女多久回來一次……
將兩組分別作為父母和子女的觀點進行比較,從而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父母的出發點是孩子,孩子的出發點是自身的發展。當父母的意見阻礙孩子發展時,父母一般會尊重孩子的選擇。使學生明白盡管父母對子女愛的方式各異,但本意都一樣,都是渴望兒女成才與幸福,天下父母同心。
3、實踐教學法。初中思品課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即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拓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以《天下父母心》為例,老師在教授本課之前,就舉行了一系列活動,例如:分組照顧嬰兒、與父母進行角色轉換等…,對于學生能感受父母之愛,體會父母苦心等,都是很好的機會,實現了學生形成孝敬父母的內心情感沖動,為體貼父母和關心父母等實際行動提供了情感基礎。
4、生活教學法。初中思想品德課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點,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么教學內容和方法要生活化,即接近學生生活和經驗。教師要下功夫研究書本知識與生活世界的聯系,能夠借助鮮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淺顯的語言,最巧妙的辦法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書本知識。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導入了“爸爸去哪兒”中王岳倫寫給女兒的一封信。然后教師問:“你們收到過父母寫給你們的信么?”學生在下面紛紛搖頭表示從來沒有。教師用課件展示在上課之前搜集的班級學生父母發來給學生的信——
“項宇澤,成績的好壞并不是一個人唯一的成功標準,首先學好做人,老爸相信你!加油!”
“夢涵,爸爸媽媽好愛你,雖然爸媽有時會嘮叨,有時也會生氣,但這絲毫不會減少我們對你的愛。你健康平安快樂地長大,是我們唯一的心愿,我們會在你成長的道路上無微不至地關愛你,無論遇到什么困難與挫折,都不要害怕,爸媽會一直陪著你。”
“倩倩,媽媽對你很嚴格。我知道你有時也很反感,媽媽知道你很懂事媽媽很欣慰,媽媽很愛你,有時教育的方法不好,媽媽有不對的地方也請你原諒。媽媽愛你的心是 不會變的。蔣倩倩媽媽”
“親愛的豆豆,媽媽今天又要外出學習,在遭受打擊的期中考試之后,媽媽與你共同分析、交流了你學習的狀況,現在留你獨自面對和思考。其實人生必然會遇到諸多挫折,我希望你擁有力量,越挫越勇。對于你的為人,我們希望你坦蕩、真誠,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也希望你懂得寬恕、包容和感恩。爸媽是弓,你是我們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靜止的弓深愛那飛出的箭,我們給你愛和自由,希望你盡可能發展你自己!陸煊承媽媽。”
在學生讀完爸媽寫給他們信后,我分明看到他們眼中的淚光。我相信,在這節課后,對于本班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肯定是一個質的飛躍。
總之,把握好學科特點,找準學科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深挖教材內涵,擴充教材,加強知識延伸,使學生的心受到觸動,產生心動。感動、激動,從而付諸行動的共鳴,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的人,這就是一節成功的思品課。
作者簡介
石祎(1990-),女,漢,江蘇省常州市人,中二,本科畢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