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摘 要:做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實際深挖教材,科學設計教學。同時,須有效運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熱點激發學生“樂學”。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興趣;多媒體;教材;情境
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課程。加強思想品德課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實踐教學中,教師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堅持情理互動,通過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科學性、思想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人文與科學、智力與人格協調發展。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談一些粗淺看法,與同仁共勉。
1 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樂學”
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引導學生“多思”。即提出典型的問題,發動學生積極思考,進行深入的分析、比校、抽象、概括。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
2、引導學生“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于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時,進行“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多做”。即要求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墨筆不讀書”。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后布置適當的練習,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4、引導學生“多情”。即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展示更動情、更真實的內容和畫面,讓學生能夠直觀、真實地體會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在情感上受到更多的觸動。例如,教學“老師伴我成長”一課時,首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聽著宋祖英優美而深情的歌聲,同學們情不自禁地隨著樂曲唱起來:“小時候,我以為你很有力,你總喜歡把我們高高舉起;長大后,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歌曲已結束,可同學們仍沉浸在那動人的旋律和樸實的話語里。通過運用多媒體使同學們在感情上自然而然地親近老師,融入教學。
同樣,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視頻向學生展示真實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情感和現實生活的體驗,促進對抽象理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結合學生已有經驗,創造性使用教材
教學中要注意正確、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在講“多彩情緒”一課時,提問:“情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當人產生情緒時,人的身體各部分將發生什么變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通過思想品德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對生物知識也有了突破性的認識。
同時,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感悟,注意將已有生活經驗與教材內容聯系在一起,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經驗,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教師在備課時,不妨仔細思考一下,學生已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哪些經驗可以作為本次教學的鋪墊,讓學生從事哪些實踐活動可以強化對這些知識的掌握,這樣設計的課堂教學,學生就會感受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生就會躍躍欲試,一旦有了完整的回答,就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 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設問題情景是指創設與教學目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結構有關的事物情景,經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創新學習的興趣,促成學生進入探究的境地,引導學生體驗創新的喜悅,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的目的。初中學生耐力和自控力不強,需要情趣來感染,教師要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抓住學生。例如,借助于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自由觀,然后提出問題:“自由意味著隨心所欲嗎?” “中國歷史上提倡的是個人自由還是政治自由?”“獲得自由的個人和社會條件是什么?”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探究精神。
4 結合熱點時事,助力教學更加有效
教師還要及時把社會上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就、學生生活中新問題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一方面由于將社會的鮮活材料請進課堂,消除學生對學科知識的陌生感,從而真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統一。例如,教學“誠信”一課時,把文登拾金不昧的環衛工人鞠遠模等人的事例與學生周圍發生的事件,尤其是本班學生的典型事例結合起來,使學生認識到,其實偉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質并不是高不可及,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實踐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則。
總之,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需要教師多措并舉,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指導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對人生的認知規律,促進學生“樂學”,達到“授之以漁”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閆桂琴:《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論》,北京師范大出版,2010。
[2]《有效教學的基本功》,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