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洋洋
短跑王國的秘密
◎文/王洋洋

博爾特的橫空出世,讓牙買加成為眾人眼中的田徑王國,這個地處加勒比海的小國,人口不足300萬,卻已誕生了眾多的短跑明星。且不算唐納德·夸里、梅里·奧蒂、坎貝爾·布朗、阿薩法·鮑威爾等本土名將,移民他國的牙買加人也有很多成了短跑的“標志性人物”——1992年、1996年奧運會男子百米冠軍克里斯蒂、貝利都出生在牙買加,就連1988年的加拿大田徑“大明星”本·約翰遜也曾經是牙買加人。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今人類的速度是由牙買加人來決定的,而牙買加何以能成為“短跑王國”,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牙買加短跑的優勢不是曇花一現,那里潛伏著很多博爾特和鮑威爾,研究報告下了這樣的結論:這是由基因決定的。很顯然,那里還有很多人擁有這樣的潛力。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幾乎所有的牙買加人都屬于非洲裔移民,非洲人的運動天賦早已世界聞名,因此牙買加人天生的肌肉類型賦予了他們在田徑運動上的過人能力。
牙買加理工大學教授莫里森對超過200名牙買加運動員的研究分析,發現有70%的人體內擁有一種能改進與瞬間速度有關的肌肉纖維,就是這些纖維可以使運動員跑得更快,而在對澳大利亞隊員的研究中,這個比例僅為30%。
此外,他們和其他美洲人固有的天賦也可見一斑:血液中荷爾蒙含量很高,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紅細胞更多,所以能夠更快地從疲勞中恢復,他們臀部上翹、蘿卜腿、胸腔小下肢長……
而多山的熱帶雨林地形也鍛煉了牙買加人過人的體魄。這里的地形多為山地,人口不多,人們不得不經常走路,或許這有利于田徑選手的培養。
還有一種說法是,“牙買加人超快的奔跑速度與他們喝的水和吃的食物有關”。這個回答來自于牙買加體育部長格蘭奇。在談到自己的兒子之所以能跑得那么快的原因,“飛人”博爾特的父親韋爾斯利·博爾特的回答也從側面證明了食物的重要:“我要感謝我們老家的山藥,博爾特就是吃這里的山藥長大的,是山藥造就了他今天的力量。”在博爾特的老家特里洛尼,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山藥從這里出口。
雖然許多人對這個說法可能一笑了之,但確有不少牙買加人相信,正是他們的塊根類蔬菜和草藥鑄就了飛人的成功。
在牙買加,田徑和足球、板球、拳擊并列為四大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牙買加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會參加田徑運動,每年大約有260支田徑隊、8萬多人參加近20種各級比賽。因為有如此良好的群眾基礎,要想選拔出來點田徑人才自然不難。
牙買加國內還有一項傳統,就是專門為全國頂尖短跑選手舉行冠軍錦標賽,這一傳統賽事自1910年就開始了,那年牙買加的所有中學開始舉行體育聯賽,獲得冠軍的學生給獎學金,最終演變成為牙買加每年最大的體育盛會。每年有2000名運動員參賽,3萬觀眾捧場。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稱,這個島上只要你發現有荒地,一定會看到孩子們在進行即興賽跑,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能登上冠軍領獎臺。
體育上有所建樹的牙買加運動員,都會有較好的回報。1911年,諾曼·曼利(Norman Manley)成績優異,被選送參加1912年奧運會。盡管他沒能創下第一個100米世界紀錄,卻是第一位獲得獎學金到牛津大學讀書的牙買加體育特長生,而牙買加的諾曼·曼利國際機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并且諾曼·曼利在后來的歲月里,一步步走上政壇,擔任牙買加總理,成為民族英雄。這樣的故事激勵了很多牙買加孩子,有的甚至從5歲就開始參加短跑比賽。博爾特就是12歲時參加比賽被發現的。
牙買加的經濟并不發達,一些歐美國家對這個國家的優秀選手很是垂青,他們用優厚的獎學金把其中的佼佼者吸引進大學。大搞“田徑移民”,幾乎把牙買加田徑好手一網打盡。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代表英國拿到百米冠軍的克里斯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代表加拿大參賽的百米冠軍貝利,和代表美國參賽的200米冠軍約翰遜都是牙買加裔的移民。
三十年前,牙買加的有識之士為了本國的體育傳統和人才的成長,決定采取保護政策——凡是留在牙買加受訓的運動健將,都能得到和移民歐美國家的運動員一樣豐厚的待遇。政府保證他們得到上大學的獎學金和到歐美國家交流的機會。這樣的保護政策持續三十年后,世界的短跑終于進入了“牙買加時代”。現如今,牙買加的一些田徑學校很出色,像鮑威爾、博爾特、弗雷澤等選手都選擇留在牙買加訓練,成了真正的“本土制造”。而在國外集訓的牙買加選手也無一例外地為祖國而戰,他們身披黃綠戰袍,一展雷鬼音樂所代表的牙買加精神。牙買加科技大學體育部主管安東尼·戴維斯驕傲地說:“今天,你看到我們國家的田徑選手遍地開花,完全是得益于我們多年前的播種?!?/p>
不僅運動健將會受到政府的眷顧,就連牙買加的田徑教練所得也非常豐厚,從各地學校的體育老師,到國家級運動隊的教練,他們的收入都要遠遠高于牙買加人的平均水平。除此之外,牙買加體育部還會花費巨資經常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學習到世界上最先進的訓練技術。也正是在這種不惜代價的投入下,才有了牙買加今天“雄霸短跑天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