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問·靈蘭秘典論》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帝內經》中官稱隱喻的歷史背景和認知動因解析
——以《素問·靈蘭秘典論》為例

2017-07-20 10:22:29廖正剛趙金宇

廖正剛,趙金宇

(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語言·文化

《黃帝內經》中官稱隱喻的歷史背景和認知動因解析
——以《素問·靈蘭秘典論》為例

廖正剛,趙金宇

(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以認知語言學相關理論為基礎,采用內省法和考據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十二臟腑官稱隱喻形成的歷史背景和認知動因。研究發現擬人化隱喻、方位性隱喻是構成官稱隱喻的基石。官稱隱喻的語義遷移是從作為始源域的專制官僚體制中的官稱向作為目標域的臟腑映射,形成了“臟腑是官”的概念結構隱喻,該概念結構隱喻貫穿于整個篇章,官稱隱喻的語義遷移呈現整體性、系統性和多維度的特征。“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說明“心”在中國傳統醫學乃至傳統文化中地位顯赫,十二官的互相配合是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關鍵所在。對古典文獻《黃帝內經》官稱隱喻的研究將有助于解析現代漢語基本人體器官詞匯構詞或成語的認知動因。

黃帝內經;官稱;隱喻;歷史;認知

引言

薩丕爾(1929:209)指出:“語言強有力地規范著人們的思維,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語言決定的,現實世界并不是像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那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是某種特定的語言所構建了的世界,不同語言限制了人們對世界認識的方式,作為一種符號綜合體的語言折射出人類生活的整個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沃爾夫則進一步指出:“語言本身實際上就是觀念的塑造者,人們是沿著母語所設定的路徑去切分自然界的。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約定俗成的語言材料組織和分類法則,他根本就不可能開口說話,同時某一物理證據也不可能使得所有觀察者都得到同一宇宙圖像,各種概念系統(包括我們自己的)之間的相對性及它們對于語言的依靠是非常明顯的”。(沃爾夫:1940)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基礎,蘊含著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的精髓。該書運用了大量的概念隱喻,這些概念隱喻直接影響著現代漢語的表達,如“肝膽相照”、“魂不守舍”、“忠肝義膽”、“沁人心脾”、“深思熟慮”、“中國魂”以及“好心腸”等。以“好心腸”為例,按照傳統中醫理論,心和小腸都屬于火,它們互為表里,同氣相求。

官稱隱喻簡單地說就是把專制社會的官位稱呼語義遷移給了十二臟腑。

在中醫界和語言學界官稱隱喻均有所提及,如劉臻、盧衛中(2013:126)、馬子密、賈春華(2012:2085)等人從認知視角重點探討了“心”的官稱隱喻。李成華、孫慧明、張慶祥(2015:1906)探討了“心”、“肝”、“膽”和“肺”的官稱隱喻。因此,筆者擬在此文中考察十二臟腑官稱形成的歷史背景,同時解析它們構成的認知動因。

一、研究方法:內省法和考據法的結合

內省法(introspection)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心理學以及心理語言學的研究通常要求受試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動報告出來,然后通過分析報告資料得出某種心理學結論。該理論源自于哲學上的“形而上”的研究方法,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都是思辨哲學家。

Fauconnier(1997:36)、Talmy(2000:4-6)、楊忠(2008:3)、金勝昔、林正軍(2016:109)等均指出了內省法的不足。內省法的缺點是主觀性過多,研究成果的結論往往會遭到質疑。為了彌補內省法的不足,他們主張用實證的方法加以補充,考據法便是實證研究的一種。

姚小平(1999:17)指出:“考據,也叫考證,是研究歷史、語言等的一種方法。根據事實的考核和例證的歸納,提供可信的材料,做出一定的結論。考據方法主要是訓詁、校勘和資料搜集整理。”《禮記·禮運》就有“以考其信”。明清之際學者顧炎武等主張“通經致用”,推崇漢朝儒家樸實無華的學風,反對宋朝儒家空談理論,開創了考據學的先河。張之洞在《書目答問》中說:“由小學入經學者則經學可信,由小學入史學者則史學可信”。對于考據學,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有幾句扼要的話:其治學之根本方法,謹遵“實事求是”,強調論據的重要性。能夠運用考據法研究傳統醫學典籍,首推近代最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章太炎,“他融考據學、西醫學和中醫學為一體。”(段曉華2006:42-45)

考據法既是追根溯源、辯清淵源關系的手段,又是一種支撐論據的手段;內省思辨需要有現實依據和專業知識基礎,才能鑒別真偽對錯。內省思辨不一定需要考據,但考據的過程一定伴隨著內省思辨。

二、官稱隱喻的歷史文化背景

官稱隱喻體現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能夠把社會存在的官稱語義遷移到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理解上去,反映了當時古人已經具有高度的認知能力。筆者將以《素問·靈蘭秘典論》為例逐一考察十二臟腑官稱隱喻的歷史背景。

例1: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此職設立最早。天子、諸侯也稱“君王”。如《尚書·大禹謨》載:“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在中央集權制的社會里,君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掌控著國家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中醫認為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因此心是君主。《素問·婁論》指出:“心主身之血脈”,《靈樞·九針》認為“心藏神”,《靈樞·邪客》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神明論——中醫學認為“神”的一切活動都由心來主宰。《素問·宣明五氣》有“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在中醫學中“魂”、“魄”、“意”和“志”均屬“神”的范疇。“魂”:指在“神”的統領下的一種快速反應的精神活動,常和睡夢有關。“魄”:指與生俱來的一些本能活動和感覺功能。“意”和“志”:指記憶力和記憶力的保存。“五臟藏神”,這在西醫中是不可思議的,他們認為人的大腦是人類認知的根本;中醫則認為五臟均藏神。

例2: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在相傅或傅相中,相、傅同義,古時稱協助國君或諸侯王的官為相傅、丞相、宰相、相國,該官稱為百官之長。戰國秦悼武王設左右丞相。這一正式官稱始于漢景帝時期,漢景帝五年頒令諸侯王不得治國,改丞相為相,統稱傅相。秦朝、漢朝、三國以至南北朝時期時設時廢(見:《通典·二十一卷·宰相》)。

明人張景岳說:“肺與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猶之宰輔,故稱相輔之官。肺主氣,氣調則營衛臟腑,無所不治,故曰治節出焉。”由于肺和心同居胸中,其地位和功能相當于宰相輔佐君主。《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肺主鼻”也就是說肺主呼吸,以滋養全身。《素問·經脈別論》有“肺朝百脈”即通調氣血,內溉臟腑,外營皮毛。“制節”強調了肺的功能主呼吸和肺朝百脈,由于肺的管理才使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得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例3: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將軍是武官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戰國以后轉為武官之稱,加號頻繁。

中醫界對“肝者,將軍之官”的解釋,唐人王冰注曰:“勇而能斷,故曰將軍,潛發未萌,故謀慮出焉”;《素問吳注·卷三》曰:“肝氣急而志怒,故為將軍之官”。肝不僅有脾氣而且還有魄力。“謀慮”是說肝有主思想活動的功能。將軍的本質是在于“謀略”。“肝內能調和臟腑氣血,外能抵御諸邪,攘外安內,故曰‘將軍之官’”。

《靈樞·本神》認為“因思而遠謀謂之慮”,“謀”是策劃,“慮”指想得非常遠,所以,將軍最重要的特點是統籌兼顧,運籌帷幄,起到統帥的作用。因此,可感悟到“將軍”和“謀略”是指肝的特性和肝的功能活動。“謀略”屬于精神和認知范疇,肝的深謀遠慮還需膽的配合。

例4: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中正之官相當于現代的法官,處理問題不偏不倚。唐人王冰云:“膽剛正果決,故官為中正,直而不疑,故決斷出焉。”張景岳云:“膽稟剛果之氣,故為中正之官,而決斷所出”。《靈樞·本藏》“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肝和膽是互為表里的關系。《素問·奇病》“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于膽,咽為之使。”如果某人深謀遠慮,但優柔寡斷,說明是膽虛。再者肝膽屬于木家族,肝屬陰,膽屬陽。它們共同主目,人的視力模糊是肝沒休息好。如果P看成q說明是膽出了問題。

唐人王冰注的《素問·六節藏象論》說:“然膽者中正剛斷無私偏,故十一臟取決于膽也”。

明朝的馬蒔在《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亦道:“《靈蘭秘典論》云: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故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耳。蓋肝之志為怒,心之志為喜,脾之志為思,肺之志為憂,腎之志為恐。其余六臟,孰非由膽以決斷之者乎。”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成語有“肝膽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見,從中醫的認知和功能上講,肝膽之間的關系可以比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密切。

例5: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臣使之官的作用相當于君主身邊的宦官階層即傳達君主意志和命令的官員,它代行君主的命令。

膻中也稱為膻中穴,在兩乳頭的中間第四肋間隙處;膻中的另外一個稱呼為心包絡,很多人體的氣機通過這里表現出來。唐人王冰云:“膻中者,在胸中兩乳間,為氣之海。”張景岳曰:“膻中、胸中也,肺之所居”。《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

傳統文化認為君主不能夠把自己的各種狀況和情緒展現給他的臣民,他們主要工作和居住在深宮大院,對外保持著某種神秘性,號稱天子。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是心包來承擔的,喜樂是出自于心臟,而非膻中。另外《靈樞·邪客》曰:“故邪氣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絡。”君王都是真命天子,君權神授,不能展現他的瑕疵,心包這個傳令官只好替主受過。

例6: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倉廩之官相當于古代糧倉總管這個位置。《禮記·月令》云:“谷藏曰倉,米藏曰廩。”胃負責接受和容納食物,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味。脾胃通過經絡聯系而互為表里,脾主運化,主升清,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輸布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脾以升為順;胃主受盛、腐熟,主通降,食物入胃,經胃的腐熟后,進入小腸,才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為和(李莉莉2010:29)。中醫強調“脾乃后天之本”,古人也強調“民以食為天”。因此,在《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把脾胃連在一起論述,五臟六腑就是指的十二官。五臟六腑和十二官能指不同,但所指卻相同。

《素問·五臟別論》云:“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養五藏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府之氣味,皆出于胃,變見于氣口。”因此,五臟六腑之氣味皆處于胃。《素問·太陰陽明論》云:“四支皆稟氣于胃,而不得至經,必因于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例7: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腸的職能相當于現代社會食品安全總局的職能。《素問·玉機真藏論篇》言:“五臟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胃是飲食進行消化的第一站,經過胃初步消化的飲食下傳于小腸,小腸接受經胃初步消化的食糜后,進行進一步消化,將食糜轉化為水谷精微,并進行分清別濁,將水谷精微上輸于脾將剩余的糟粕傳之于大腸(弓淑珍,侯麗穎,劉江凱2009:367)。

此處的化物指的是小腸能夠將水谷變成精微和糟粕的能力。

例8: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這個傳導之官有點像現代社會的環保部。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傳導小腸排下的糟粕,這些糟粕通過肛門排出體外。柴瑞震(2012:940)指出:“小腸和大腸的功能就是,小腸分別清濁(化物),使精華滋養全身各部,水液歸膀胱排出為尿,糟粕移于大腸排出為糞。”

例9: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該官職相當于古代宮廷規劃總管。‘作強之官’這個官稱在十二官中爭議是最大的。 如曲黎敏(2009:8)說“古代打仗時,會有戰車,戰車上一般站三個人,這個大力士有的時候就會居于中央駕車,古時強調‘左邊為尊’,所以君主或者將軍一般都立于左側,而‘作強之官’,即這個大力士,就是保護君主或將軍的。他的力量非常強。車掉到溝里大力士要把車抬出來。腎的主要功是保護心臟,如果心臟出了問題,腎就得來救援。”

張明德(1995:61)卻認為“強”是“匠”的通假字,成書于戰國至秦漢之間,秦朝初期有“匠作府”這一機構,主管“工匠”,阿房宮就是體現“作匠”技巧的例證。唐人王冰注:“強于作用,故曰作強。選化形容,故云伎巧。在女則當其伎巧,在男則正曰作強。”張志聰注:“腎藏志,志立則強于作用,能作用于內,則技巧施于外矣。”明·馬蒔注:“惟腎為能作強,而男女構精,人物化生,伎巧從是而出”。腎主骨生髓,主人體的生長發育及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所以腎氣充盈則筋骨強健,動作與思維敏捷,精力旺盛,生殖機能正常,胎孕得以化生。

張衛國、趙麗(2011:1879)認為:“作強:作通‘祚’,祚強,指國祚強盛,源遠流長。伎巧:伎通‘技’,指技巧,指推陳出新——在國家和人體,最大的技巧莫過于‘推陳出新’,亦即現代醫學所指的新陳代謝。全意為:腎者,乃是掌管國運命脈,使國祚昌盛,源遠流長,推陳出新的器官。”

例10: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之官是古時管理江河之官。“決”是通的意思、“瀆”是水道,所有人體營養之物及廢棄之物,皆受其管轄。

三焦是六腑之一,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靈樞·營衛生會》說:“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別回腸,注于膀胱而滲入焉”。

三焦首先是水道:《靈樞·本輸》說:“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

其次三焦是人體元氣的通道: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根于腎,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達于五臟六腑,故稱三焦為元氣之別使。《難經·八難》云:“諸十二經脈者,皆系于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再次三焦為谷氣的通道:《素問·五藏別論》稱三焦為傳化之府,其具有傳化水谷的功能;《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三焦…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指出三焦具有把水谷的精微變化為營氣,以及傳化糟粕的作用。

例11:膀光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

根據陳宇、丁娜(2004:3)的考證“州都”之官名最早見于《傅子》,其中提到“魏司空陳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各為輩目。州置都而惚其議”。“州都之官”負責評判人才,掌握著用人的原則,所以他們起著向中央政府推舉賢才,向下傳達中央政府旨意的作用。明·張景岳注:“膀胱位居最下,三焦水液所歸,是同都會之地,故曰州都之官”。與之相應,在人體,“洲都之官”則職司津液的管理,把對人體有用的津液向上輸布至全身,無用的津液則向下排出體外。

津液藏于膀胱,達到“出”的目的要依賴膀胱本身的氣化還要依靠其他臟腑的氣化功能。《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依賴于中焦脾氣的運化,氣還要隨肺氣而下注,三焦的氣化也很重要,三焦只有氣化了,才能保持三焦道路的通暢。如果肺氣失宣,脾氣失運,三焦失于氣化,那么津液連到達膀胱的機會都沒有。《靈樞決氣》說:“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澤補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

現代人往往認為膀胱是貯藏尿液的地方,但是《黃帝內經》里講的膀胱不等同于現代解剖學上的膀胱,《黃帝內經》里的膀胱講的是功能,中醫里有個專門的器官貯藏尿液叫尿脬。《素問·熱論》說:“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于風府,故為諸陽主氣。”足太陽膀胱經,太陽,巨陽也,主一身之陽,主一身之表。《靈樞·本臟》說:“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膀胱中的津液一部分氣化為汗液而排出;膀胱中的津液還通過氣化,清者上升而濁者下降。因此“能出矣”應該包括了小便、汗液和血液。

根據石相臣(2007:5-7)對《黃帝內經》的考證,《素問·靈蘭秘典論》是對《黃帝內經》的補遺,它的成文時間不早于隋煬帝到唐初這段時間。歷代并無倉廩、傳道、受盛、作強、決瀆之類的官稱,在歷史上雖有類似的職能部門,但是并沒有與之對應的具體官職。筆者認為在《黃帝內經》中,醫家能夠用官職系統來隱喻人體的臟腑系統已經相當不易。

三、官稱隱喻的認知動因

(一)擬人隱喻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解釋,實體分為三類,分為具體之物,抽象之物以及使得具體之物和抽象之物成為可能的上帝。中醫談論的五臟六腑實際上指的是第二實體。

《黃帝內經》中獨特的“取象比類”思維方式與當今的概念隱喻思維觀異曲同工,堪稱為“中國式隱喻認知模式”。《黃帝內經》對人類生命現象的闡述是基于對自然物象的審視。石勇、劉毅、黎河(2015:1-3)認為貫穿于其中的一條主線是“人體是自然”的隱喻。這個母隱喻派生出一系列子隱喻系統,與以陰陽五行系統為基礎的《黃帝內經》知識體系相對接。筆者認為“人體是自然”這句話只說對了“中國式隱喻認知模式”的一半,實際上《黃帝內經》中還滲透著“萬物是人”的基本隱喻。

傳統修辭學把擬人(personification)看作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段:擬人是指把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修辭手段。但認知語言學家把它看成一種隱喻認知方式,是最基本的隱喻形式,這些學者把擬人上升到認知的高度。(萊考夫和約翰遜2003:34;鐘小佩2004:488)《素問·靈蘭秘典論》中對五臟六腑理解的第一步,是把五臟六腑擬人化,因為只有人才有嚴密的社會組織結構,這為理解官稱隱喻打下了基礎。

(二)空間隱喻 空間隱喻以空間域為始源域,將空間域的意象圖式結構映射到非空間,抽象域之上使得我們用空間域來理解思考和談論非空間域。(藍純2005:131)社會等級:地位較重為上,地位較次為下,通過這一隱喻上下的意象圖式結構被映射到目標域社會等級上。萊考夫和約翰遜(2003:15)指出:管理者和統治者是地位在上的,而受管理者和被統治者社會地位是低下的。

物理基礎:一個人的高矮與他的體力相關,格斗中的勝利者往往位于上位。

隱喻實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社會地位和權力大小密切相關,地位越高,權力越大,反之亦然。萊考夫和約翰遜(同上)重點分析了上下方位隱喻,而對中心——邊緣的隱喻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黃帝內經》中最基本的方位詞有五個,它們分別是“東”、“西”、“南”、“北”和“中”。根據自建《黃帝內經》語料庫的統計,“東”、“西”“南”、“北”和“中”五個基本方位詞出現的頻次依次為“中”1016次、北“40次、“南”37次、“東”32次以及“西”31次,由此可見中華民族是個重視“中”的民族。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秦相呂不韋所作,該書為研究先秦文化和《黃帝內經》的基本思想提供了重要歷史和文化依據。《呂氏春秋》以心與中央相配,體現了“心”為“君主”的地位,該書記載的“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進出東南西北四門,中間是帝王居住和行令之所。

從以上分析得知,兩個空間方位隱喻奠定了君主的社會地位。君主的社會地位是最高的,號稱天子,君權神授。由于“心”在中醫里的重要性,醫家認為“心”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所在。“心”的地位也是最高的,因為“心”位于人體的上三焦。這樣把君主社會地位和功能語義遷移給了“心”。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有“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之說。

(三)結構隱喻 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指以一種概念結構來構造另一種概念結構,使兩種概念相疊加,將談論一種概念的各方面的詞語用于談論另一概念。如在漢語中有“時間就是金錢”即為概念結構隱喻。《素問·靈蘭秘典論》中也存在著概念結構隱喻:“臟腑是官”,也就是把“官稱”作為始源域,把“五臟六腑”作為目標域。(見表1)

表1 “臟腑是官”隱喻表

“心”在人體五臟六腑中處于統治和支配的地位。表1只能展現官稱隱喻語義遷移過程中遷移的是屬性或功能。楊忠、廖正剛(2003:71-80)根據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推導出隱喻中的語義遷移除屬性遷移外,尚有關系遷移。

《素問·靈蘭秘典論》在分別論述完臟腑的功能后,有一句關于十二臟腑彼此關系的話語:“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以此養生則壽,殆世不待。以此為天下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這十二官位在宮中不可缺少,身體中也不可或缺。因此君主明則民能安,用此法養生則能長壽,不會因病陷于危險之中。君明則天下必然昌盛,君不明那么十二官也危險,使得流通之道閉塞不通,于是人的身體外形必然萎靡不振,用此養生,人肯定會有大災。

結構隱喻為心-君主-神明、肺-相傅-制節、肝-將軍-謀略、膽-中正-決斷、膻中-臣使-喜樂、小腸-受盛-化物、大腸-傳導-變化、三焦-決瀆-水道、膀胱-州都-津液(氣化)。結構隱喻是隱喻中關系遷移的動因。就整體而言,這里存在著系統性關系遷移,每一個器官都與其他臟腑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不考慮組合順序,兩個器官兩兩相連就有66種關系。

《黃帝內經》認為五臟為貴,六腑為賤。五臟不可以針刺,而六腑卻可以針刺。從上表1可以看出“心”、“肺”、“肝”、“膽”的重要功能是參與人類高層次的認知活動,并與人的智慧和心理活動密切相關,而“膻中”這個臣使之官控制人的情感等相對低一點的人類認知。但“脾”除了是后天之本外,還具有“思”的功能,“思”是五志的一種。令人遺憾的是《素問·靈蘭秘典論》也沒有提到“脾”的高級認知功能。《素問·宣明五氣篇》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也就是說五臟與人的高級認知活動相關,同時《素問·陰陽應向大論》“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悲”和“腎在志為恐”,而“胃”、“大腸”、“小腸”、“腎”、“三焦”和“膀胱”主要與物質世界打交道。

在五臟六腑當中,權力最大的為君主“心”,以它為主導,形成了嚴密的人類生理系統和心理系統,不僅主導人的生理機能而且也主導人的精神或心理以及情感。

通過對《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的認知動因研究發現官稱隱喻具有如下特點:其一,專制性:“心”具有絕對的領導地位;其二,等級性:“心”的社會地位是最高的,五臟的地位要高于六腑的地位;其三,協調性:十二官互相配合,協調發展,才能保證人體各機能正常運轉;其四,統一性:人體各部分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切分是為了人類理解方便。臟腑的劃分是按照一定的原理進行的,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在診治患者時要整體進行把握;其五,平衡性:五臟六腑的功能處于平衡狀態人體才能處于健康的狀態;其六,選擇性:選擇性是指把每種官職的主要功能遷移給了五臟六腑,而把與官稱相關的臣子的年齡,文化水平,家庭狀況等次要成分隱去。

結語

本文通過對官稱隱喻形成的歷史背景和認知動因研究,發現官稱隱喻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古人能夠用較為復雜的專制官僚體制中的官稱來了解人體更為復雜的十二臟腑系統,說明《黃帝內經》成書時,當時的醫家認知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高度。《素問·靈蘭秘典論》官稱隱喻的主要體現方式為擬人化隱喻、空間隱喻以及概念結構隱喻。在官稱隱喻的語義遷移過程中不僅具有屬性或功能的遷移,而且具有關系遷移,更準確地說是篇章層面的關系遷移,在篇章層面呈現多維度、系統性的關系遷移。“心是君主”是中醫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十二官相互配合是人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規律。十二官詞匯的單音節詞對現代漢語構詞及成語的構成影響較大,雙音節詞匯影響較小。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2]Spair,E.The Status of Linguistics as a Science[J].Language,1929,5(04):207-214.

[3]Taml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M].Cambridge,Mass:A Bradford Book,2000.

[4]Whorf B.1940.Science and Language[J].Technological Review:1940(42):229-231.

[5]柴瑞震.柴浩然講解《素問·靈蘭秘典論》[J].中醫學報,2012(08):940.

[6]陳 宇,丁 娜.淺談“州都之官”[J].吉林中醫藥,2004(11):3.

[7]金勝昔,林正軍.《概念之源:整合、創造力和人類的思維火花》介評[J].中國外語,2015(06):109.

[8]藍 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9]李莉莉.淺析中醫脾胃之說[J].中醫學,2010(01):79-80.

[10]劉 臻,盧衛中.《黃帝內經》中的概念隱喻[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3(01):126.

[11]馬子密,賈春華.取象比類——中國式隱喻認知模式[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2(05):2086.

[12]曲黎敏.靈蘭秘典論的五臟解讀(五):腎為作強之官[J].家庭醫學,2009(02):37-39.

[13]姚小平.考據學與科學語言學——梁啟超、胡適論中國傳統語言研究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02):17.

[14]石相臣.從古代官制看《靈蘭秘典論》的著作時間[J].中醫文獻雜志,2007(03):5-7.

[15]石 勇,劉 毅,黎 河.《黃帝內經》多元隱喻系統的語義表達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5(03):1-3.

[16]楊 忠.英漢語義認知基礎對比研究的框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11):3.

[17]楊 忠,廖正剛.隱喻中的語義遷移及其體現[A].楊忠.張紹杰主編.語篇功能認知[C].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1-80.

[18]張明德.“強”乍“匠”解,諸疑可釋[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5(01):61.

[19]張衛國,趙 麗.“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新解[J].中醫雜志,2011(21):83-85.

[20]鐘小佩.從認知的角度看漢英“世界是人”的隱喻概念[A].語言的認知研究[C].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A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the Official Title Metaphor in Yellow Emperor Bible——Take“Plain Questions Linlan Secret Colde”as an Example

LIAO-Zheng-gang,ZHAO Jin-yu
(School of Publi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130012)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using the introspection research method combining with the method of textual research,the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of twelve official title metaphor.The personification metaphor and orientation metaphor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he official title metaphor.The semantic transference of official title metaphor is from the title of the autocratic bureaucracies to the internal organs forming the conceptual structural metaphor:“Internal organs are official titles”.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metaphor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aper.The semantic transference of official titles metaphor presents the holistic,systematic and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heart is the king,the spirits coming out from it”.The hear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stands for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status.The regular running of the twelve official organs of the human body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is the key of the main function of human mechanism.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official title metaphor in Yellow Emperor Bible helps people with interpreting the cogni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ords or idioms.

Yellow Emperor;the official title;metaphor;history;cognition

G112

A

〔責任編輯 馮喜梅〕

1674-0882(2017)02-0084-07

2016-12-25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意義進化視角的英漢語法隱喻研究”(12BYY008)、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國際區域問題研究及外語高級人才培養項目”(201406170197)、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黃帝內經》基本等級詞匯跨范疇問題研究”(2014WY29)

廖正剛(1964-),男,吉林長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

趙金宇(1977-),女,吉林四平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a| 欧美在线一级片|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亚洲欧洲综合| 99国产在线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日韩黄色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91九色国产porny|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朝桐光一区二区| 操美女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色视频国产|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日韩专区欧美|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久久综合干|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免费|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AV| 久操中文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精品视频福利|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丁香色| 欧美在线国产|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欧美在线|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自拍偷拍一区|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伊人91视频| a级免费视频|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99精品免费在线| 伊人无码视屏|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91色在线观看|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网站免费看|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欧美精品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