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紅
摘 要: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碰撞、借鑒與共享是不同文化傳統交融過程中必然發展的歷史規律。通過對比來映照自身發展的缺憾,從中尋找有利于促進其發展和進步的突破口。以中、日、韓三國的武術禮儀為例,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咨詢法、比較分析法對中國武術、日本武道、韓國跆拳道中的武術禮儀進行系統對比,并從中找出一些經驗規律,進而為中國武術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參照與借鑒。
關鍵詞:武術 跆拳道 日本武道 禮儀 武德 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4—0026—02
1 前言
中、日、韓三國地處東北亞,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從地緣上講同屬于儒教文化圈,在文化根源上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和相融性[1]。中、日、韓三國相鄰的地理位置和相似的文化背景也為中國武術、日本武道和韓國跆拳道相互借鑒與交融提供便利條件,在文化共享日益明顯的今天,各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交融,在共享互動中增加理解與認同。武術的交流不僅僅是技藝的交流,還是文化的交流,而禮儀在交流過程中起著相互交往和禮讓的作用。對此,本文從中、日、韓三國的武術禮儀進行對比研究,以期對武術禮儀的完善以及武術禮儀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起到推動作用。
2 中、日、韓三國武術禮儀的外在要求對比
2.1 中國武術禮儀的外在要求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凡習武之人,也常常將“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作為入門學習的行為準則與規范。現代武術禮儀主要有抱拳禮、注目禮、持(遞、接)械禮。其中抱拳禮是現代武術文化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禮儀方式,“抱拳禮”要求:并步站立,左手置掌,右手握拳。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兩臂撐圓。“抱拳禮”從最初的一種武術實踐活動逐漸成為當前大部分習武之人約定俗成禮儀規范。廣泛地運用于武術訓練比賽、表演及教學活動之中,存在于對手、同伴或者師徒及師兄弟之間的傳授與交流活動一般都會行抱拳禮致意、致敬和答謝[2]。
2.2 日本武道禮儀的外在要求
武道作為日本民族文化,在日本民眾的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日本武道強調“以禮始、以禮終”。不論是空手道、合氣道還是劍道,均規定了出入道場的禮節、擺放器械的禮節、穿戴護具的程序,開始之前的禮節、對抗中的禮節、對抗接收的禮節,同伴之間、師生之間的禮節。要求學生懂得無論練習道場,還是同伴、老師都是自己格斗技能提高的原因和條件,都是應該感謝和尊重的對象。以劍道為例,常用的禮節主要有立禮、坐立、欠身和點頭等等。其中,坐禮是劍道中最高的禮儀,點頭和欠身禮儀多數是在道館或者是比賽場地使用,用于兩個或多個互相不認識的劍道練習者之間,多表示友好和禮貌[3]。
2.3 韓國跆拳道禮儀的外在要求
近年來,跆拳道運動風靡全球。其在世界上成功推廣的原因之一就是注重非常練習者對禮儀的學習與遵從。習練者不但在練習過程中彬彬有禮,在練習之余也懂得禮儀行為,可謂是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頗受大家好評。跆拳道的禮儀在形式上可分為“站立禮”和“坐禮”,在使用上可分為道場禮節和比賽禮節,行禮方式主要是鞠躬禮。敬禮時要求身體面向對方,并步直立,雙手握拳置于身體兩側,上體前傾15度,頭部前傾45度,目視地面稍停后,還原成直立姿勢,行禮完畢。
3 武術禮儀的動作內涵對比
3.1 中國武術禮儀的動作內涵
自古以來就有著“學藝先識禮,習武先明德”的優良傳統,武術禮儀除了表現外在的禮儀規范以外,還表現其內在的禮儀內涵。這種規范對習武之人有著強大的約束力,按照禮儀規范約束自我,習武之人有規有矩,有尺度有分寸。武術“抱拳禮”要求“左掌右拳”,其中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置掌寓意崇文,同時又有文武雙全、文武兼學之意。左掌掩蓋右拳,表示“武不犯禁”“勇不滋亂”。而“左掌大拇指內扣”表示謙虛和不自大及虛心向對方請教的意思,“兩臂屈圓”寓意“天下武林的一家”[4],“抱拳禮”的主要作用是用“武以德立”“德武合一”“以德統武”的禮節來潛移默化的約束或教育習練者。
3.2 日本武道禮儀的動作內涵
日本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禮儀的傳統深深影響著日本武道。無論的弓道、劍道還是柔道,在練習過程中都有一套嚴格的禮儀,要求習練者和參觀者都要嚴格遵守。包括簡潔的儀表,規范的局長,甚至說話時眼睛的視線,話語的輕重,起、坐、行、立的姿勢都有很多講究。如,講道館將儀式分為入門登錄、修行者須知、每年的開鏡式、月次比賽、紅白比賽、寒稽古、署中稽古等。其中入門規則與登錄制度就包含《五條誓約》等內容,而修行者須知更是細化到十四條內容。等等,日本武道將禮儀作為最基本的修行要素,無論面對何種狀況,都不能忘記禮節[5]。
3.3 韓國跆拳道禮儀的動作內涵
跆拳道練習者始終把“禮”作為訓練內容,強調“禮始禮終”,即練習活動都要從禮開始,以禮結束。給人們留下的較深印象始終是在不同的場合行禮鞠躬。跆拳道禮儀最大的特征就是行為規范,重視禮儀細節的培養,推崇“禮始禮終”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撓”[6]。
4 中、日、韓三國武術禮儀的異同
4.1 中、日、韓三國武術禮儀的共性
通過上述對中、日、韓三國武術禮儀的系統比較,我們不難看出其共性在于以下三點:第一,中、日、韓三國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同屬一個文化圈,武術禮儀上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和相融性;第二,禮儀的目的都在于通過技術練習來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三者都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第三,三者都非常重視禮儀的培養,強調習練者“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
4.2 中、日、韓三國武術禮儀的區別
首先,日本武道、跆拳道運動的禮儀舉止優雅且簡潔,更為細化。而武術禮儀所賦予的內涵過多,過度解讀,顯得繁瑣、復雜;其次,日本武道、韓國跆拳道無論在比賽還是教學訓練中,都要向國旗和教練行禮,以此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國旗的尊重和對教練、老師的尊敬,而武術禮儀卻缺少了這部分內容;第三,韓國跆拳道、日本武道的禮儀無論是在武術練習場所還是日常的生活中,均能得到很好的體現。而武術禮儀中的抱拳禮基本上作為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應用,如在日常生活與人相處時很難用抱拳禮來表達禮節,抬頭挺胸、立身中正的抱拳禮姿勢很難看出友好、謙遜的行為意向。
參考文獻:
[1]謝桂娟.21世紀東北亞文化融合的動因探析——以中、日、韓三國文化為視角[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16—21.
[2]張 娜,屈國鋒,高文健.試論武術禮儀——從抱拳禮的局限性談起[J].中華武術·研究,2015(10):16—22.
[3]何兆國.劍道與劍術的比較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2:33.
[4]張繼生.中華武術禮儀[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2:20.
[5]鄭旭旭,袁鎮瀾.從術至道—近現代日本武術發展軌跡[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108—258.
[6]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傳播對武術傳播的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44—47.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Martial Arts Etiquettes
Zhou Xinhong(The P.E Center of Nanfang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70,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irreversible trend for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 collision, learning and sharing of culture. By way of this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process, the shortcomings of self-development will emerge,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self-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can be easily identified. With the etiquette of martial arts from Chinese Wushu, Japanese budo and Korean taekwondo as exampl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research, expert inter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conducts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martial arts etiquettes, aiming to find out some lessons and regular patterns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Keywords:martial arts taekwondo Japanese budo etiquette martial virtue intern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