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惠園
摘 要:在實施全民健身戰略和推進健康中國的新背景下武術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構成部分,學校武術具有悠久的人文價值。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從文化交流、健身、社會交往和審美方面對學校武術教育的價值進行探討,傳播武術文化,探索武術教育的功能,運用于實踐教學中,提高學校武術的質量,進一步弘揚武術文化。
關鍵詞:學校武術 教育 文化 價值功能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4—0084—02
1 學校武術教育的發展歷程
《禮記》中記載著,夏朝就有“癢”“序”“校”開展教育的地方。當時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就是和軍事有關的學習內容。[1]之后就有文武分家,并有重文輕武現象,對于當時來說,文和武都是不可缺少的。[2] 唐代武則天重視武舉,武術得到了發展和完善。[3]武舉制為習武之人開辟了道路,使技術得以規范化,提高了武術愛好者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教育考試內容也根據武舉制考試內容為標準。
在那個時期,也有很多的文人重視學校武術。明清時期的顏元,提倡實踐,自學武術,喜歡拳術,在當時的漳南書院的課程中添加有武備課,學生們在學習其他內容的外,對舉重、跑、跳等技術還要習練,這說明武術在學校中是很重要的。[2]
民國以來,許多有識之士把武術作為強國的一種教育手段推向學校。1918年后,要求全國中小學添加武術課。[4]學校添加武術課程使武術成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新中國成立后,學校體育中武術課程得到發展。2004年頒布一些列政策,其中就要求中小學各科中要添加有關民族傳統的內容,體育課教學中增加一些武術技術,由此可見政府對武術的重視。 [5]
2010年武術操要求在中小學普通職中推廣;在武術事業面臨的新形勢下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中國武術發展五年規劃,為在青少年中傳播武術,推出武術進校園的措施。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在十個省區市開展學校武術段位制推廣工作。
2 當代武術教育價值觀的理解
在教育價值觀念上,人們覺得教育價值是作為載體的客體的屬性和作為主體的人的需求之間的一定關系。 [6]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學校教育包含著學校武術。在現代社會的條件下,以武術技術為教學內容,通過人的身體動作對其進行教育,促進人的實踐活動。
社會文化現象的武術,已經漸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社會的進步武術被賦予了新的價值觀念,他是文化、教育、健身、娛樂為一體的活動。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享受方式上有不同的選擇。武術中包含是深厚中華傳統民族文化,悠久的傳統價值觀念深深地影響著習武者意識的形成,世界在不斷進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下,增強青少年對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至關重要。[7]
3 學校武術教育價值功能
3.1 文化教育價值功能
3.1.1 武德教育
“文以評心,武以觀德”這句話表現出來武德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武德思想逐漸被得到體現和發展,其表現為“任、義、禮、信、勇”等方面。[8]一直以來,武術的教學中也把道德作為武術教育的中心,強調武德,讓武德和技藝結合起來,這已經是現代我國學校武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但長期以來,武術教學中往往只注重技術的教學,而忽視了武德教育,使學生不了解習武的真正目的和意義,導致了許多問題的產生并造成了不良影響。
3.1.2 愛國主義教育
古往今來,在歷史中出現出來了眾多英雄,岳飛、戚繼光等等,他們為了祖國,不怕放棄自己的生命,并激勵著我們學習他們的品質。在這個信息化全球化時代那些武術明星李連杰、成龍,在學校武術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些人物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品質。武術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把優秀文化通過這種教育傳播給學生,讓學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與武術技藝相結合,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自信心增強。
3.1.3 意志品質的教育
武術中“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充分展現出習武的艱難。通過對學校武術的習練,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終生體育的目標,對學生進行頑強意志和艱苦品質的培養。學習武術是一個艱辛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身體和精神上都要受到痛苦的考驗,因此武術教學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意志品質。
3.2 強身健體的價值功能
武術練習是一個全身各個器官參與活動的過程。練習過程中配合呼吸是各個器官參與,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發展韌帶的伸展性,提高平衡能力,使身體素質得到加強。養成長期練習武術的習慣,可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預防感冒和調節身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4]在武術的練習過程中要注重手眼身形步的協調配合,強調神形兼備,在這個過程中都反映這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意識。在武術比賽中,運動員要穿相應的武術服裝,上下場行抱拳禮節,展示有特色的套路動作。在競技體育背景下,學校武術教育中一些武術動作對學生來說難度大、要求高,是學生有了畏懼心理,給素質教育要求“健康第一”有一定的影響,一些豐富多彩的中國武術符合學生群體心理和身體的承受力,是實現強身健體目的的有效手段。[9]
3.3 審美價值功能
武術動作復雜優美觀看價值高,有動靜結合的節奏美;踢、打、摔、拿等完美的結合,內外兼修、形神合一的和諧之美,讓人驚嘆。武術練習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健美運動、具有穩定的形態、和與音樂的節奏美。都給人們帶來了觀賞之美。在學校武術教學中,傳授者要根據武術套路的技擊和運動形式。要對受教育者進行美育教育,讓學生了解武術的運動美。
3.4 社會交往價值功能
人們學習武術后可以“以武會友”,展示技藝、相互比藝、進行學術交流、傳播武術。武術交流不僅促進武術愛好者之間的友誼還體現了他的交往意義,對社會的發展和人與人的往來起到了促進作用。社會的進步,人的交往頻繁,傳播武術文化技術,通過比賽、武術表演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4 結語
在學校武術教育活動中,技術學練、交流、武術教學中,在規則制約下,在武德的教育中,應該加強傳統文化思想教育,重視武術文化教育價值。以仁愛禮儀為指導,以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人際和諧交往為目標,將中國傳統美德教育融于實踐之中,把武德融入技術教學中,通過武德教育,讓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使武術文化從學校中發揚傳播出去。讓學生增強自信心,實現愛國主義價值觀,發展民族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1-41.
[2]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中國武術教材(上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4:9-13.
[3]林伯源. 中國武術史[M].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364.
[4]蔡仲林,周之華.武術[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32.
[5]李 龍.武術教育研究評論[J].搏擊·武術科學,2006(3): 48-51.
[6]王坤慶.教育哲學——一種哲學價值論視角的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178.
[7]韓愛芳.當代武術價值觀解讀[J].搏擊·武術科學,2005(6):13-15
[8]艾 文.論學校武術教學中的武德教育[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5(3):81-83.
[9]馬 榮.中國傳統武術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探索[J].綏化學院學報,2005(3): 173-174.
On the Value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Jing Huiyua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strategy and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Chinese new background martial arts as a good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fitness, school Martial arts has a long humanistic value.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value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in school from cultural exchanges, fitness, social intercourse and aesthetics, spreading martial arts culture, exploring the function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and applying in practice teach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artial arts and promoting the culture of martial arts.
Keywords: school education culture value and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