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陳玉容+萬里+莫蘭

摘 要:文章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對海南省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基礎性問題進行研究,旨在對此項運動在海南省高校開展的可行性進行詮釋。通過對海南省12所高校進行調研,得出龍獅運動是我國傳統的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鼓勵傳統文化進校園有著重要意義,并提出要加大文化宣傳,形成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氛圍;加強理論體系研究,形成科研成果支撐體系建設;加強龍獅專業師資培養、引進;建立課程標準,降低技術難度,形成分層教學模式;利用競技平臺,發展和推廣龍獅運動;依靠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和社會資源,解決現實中經費難題等建議,以便加快龍獅運動在海南省高校的開展。
關鍵詞:海南高校 龍獅運動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4—0086—04
1 前言
龍獅運動起源于中國古代,兩千多年來,龍獅運動歷代相傳,鼎盛不衰,它是我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如今,它隨著華人不斷的遷移,現在這項運動已經傳遍到世界各地,近年來,國際性的龍獅比賽逐年增多。但在國內,龍獅運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作為高校這個重要的文化傳承的陣地應該發揮其載體的作用。在海南高校中推廣龍獅運動對構建平安海南、和諧海南、法治海南有著一定得積極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學院、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瓊中學院、海南軟件職業學院、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三亞城市建設職業學院、海南省儋州市體校等12所高校作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的需要,通過知網、省圖書館、校圖書館查閱國內有關龍獅運動的著作和論文,并進行整理、分類和總結。
2.2.2 訪談法
走訪海南省龍獅運動協會、海南師范大學及從事龍獅運動的專家、學者、教練員和運動員進行座談。在訪談中,通過筆錄的方式記錄相關的關鍵信息,結束后對信息進行整理,以滿足研究需要。
2.2.3 問卷調查法
2.2.3.1 問卷設計與質量控制
在設計方面,根據研究內容,遵循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擬出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初稿。在征求行業內相關專家的意見后,修改定稿。
2.2.3.2 問卷的發放
采用郵寄、委托和現場發放三種形式。其中學生問卷1200份(每所學校100份),回收983份,回收率81.9%;教師問卷55份(每所學校5份),回收55份,回收率100%。
2.2.4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分類整理,運用Excel對其中有效問卷進行整理和統計。
2.2.5 邏輯分析法
對得出的數據和查閱的資料運用邏輯歸納的方法進行歸納和邏輯推理,并得出相應結論。
3 結果與分析
3.1 龍獅運動的特點
3.1.1舞龍運動
龍獅運動有著深厚的歷史傳統,它是從一種以自發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傳統文化娛樂活動,逐步發展成為一項具有健身功能的體育運動項目。它是一項集體健身運動,充分體現了一種民族精神,展示出一種團結力量,代表著一個民族的象征。具有較強的文化觀賞性,不僅是一項體育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舞龍運動是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在它的創作過程中,包括繪畫、雕刻、紙扎等工藝。在想象中夸大地突出龍的形象,威武出神入化,美觀生動活潑,舞動起來彩色奪目,矯健活潑,盤旋飛躍,栩栩如生。我國舞龍技術不斷提高,在龍體的裝飾,結合高科技的優勢,表現出來的效果更為突出。它的進步,與我國經濟的繁榮、政治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著重要的關系。
舞龍隊一般由14-16人組成,其中龍珠1人、龍身9人、鼓樂4熱。比賽項目分為:規定套路、自選套路、障礙、競速、抽簽舞龍。比賽時間為8-9分鐘,比賽場地20X20米。舞龍是一種集體的健身運動,舞者須合作無間,動作步伐靈活敏捷,表現出龍的形態威猛又富有濃郁喜慶吉祥的熱烈氣氛。舞龍的套路以祥瑞、威猛為主,如:“龍游四海”“祥龍戲珠” “龍騰九霄”等各種套路。
3.1.2 南獅北獅運動
南獅是由北獅演變而來,經創新發展為新的模式,活躍在我國南方地區,以廣東省發展最為活躍。民間習慣稱為醒獅、瑞獅、雄獅等,是由一頭獅子表演,顏色一般分為黃、紅、黑三色為主,主要流行華南一帶。主要是在高樁上表演各種技巧動作,包括采青、飛樁、轉體等,動作細膩、扣人心弦。南獅隊由8-10人組成,其中獅頭、獅尾2人、鼓樂4-6人、比賽項目:規定套路、自選套路,比賽時間10-15分鐘,比賽器材:10-15米長的高樁。
北獅,民間習慣稱為圣獅、獅子舞、獅燈等。活躍在全國各地,較為分散,表演五花八門。主要是以平地上表演為主,同時也可以在梅花樁、高臺、彩球、高梯等器械上表演。由引獅員引逗兩頭獅子進行表演,主要流行與華北一帶。北獅隊由10-12人,其中引獅員1人、獅頭、獅尾4人(雙獅),鼓樂4-5人,比賽時間10-15分鐘,比賽器材為高臺。
3.2 龍獅運動的功能
3.2.1強身健體,愉悅身心
龍獅運動是一項集武術、舞蹈藝術、民族鼓樂等綜合因素的體育項目,屬于大負荷強度的有氧運動項目,能提高人體身體素質,鍛煉體魄,愉悅身心。
3.2.2 傳承文化,教化后人
龍獅運動是一項典型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是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體現,是中華民族力量的象征,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奮發開拓、自強不息精神的代表,具有極強的名族凝聚力。它是傳統文化中活化石,龍獅運動開展可以加強中外國人對民族傳統的了解,可傳承中華文化,激發民族的自強不息精神和自豪感。
3.2.3 促進交流,傳播文化
在現代生活中,無論是重大節氣、慶典、開業及重要儀式上,都有龍獅表演的壯觀場面;在農村,它更是慶祝豐收及其它各種喜慶活動不可多得的保留節目。1995年1月23日,在香港正式注冊成立了國際龍獅總會。1999年7月,國際龍獅總會在馬來西亞召開執委會和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將國際龍獅總會執委會秘書處遷至北京。1998年11月,國際龍獅總會改選,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張發強任國際龍獅總會主席。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龍獅隊經常走出國門,參加世界競標賽和進行文化交流,可以說,龍獅運動架起了一座國際交流的橋梁。
3.3 海南省龍獅運動的現狀
3.3.1 海南省開展龍獅運動情況
2011年8月海南龍獅運動協會在海南師范大學正式揭牌,會長為海南師范大學肖勤教授。同期,由海南省文體廳主辦,海南省龍獅運動協會承辦,對海南省部分高校、中學教師、學生以及來自十幾個市縣文體局骨干學員,共計男女60多人進行培訓。邀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龍獅訓練基地劉順新大校、北京體育大學段全偉副教授、湖南師范大學雷軍容副教授,黃飛鴻龍獅館黎念忠總教練等,對第一期海南省龍獅教練員裁判員進行培訓,學員在培訓中學習熱情高漲,積極性較高,初步掌握了舞龍項目、北獅項目、南獅項目、獅鼓技法以及最新龍獅競賽規則,并進行了理論考試。2011年由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龍獅運動協會主辦,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地、市、(州)縣、區、鄉鎮具體組織實施的龍騰獅躍鬧元宵“全民健身”系列活動中,“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獲“最佳組織獎”,“海南省龍獅運動協會”“海南省體育彩票中心”獲“民族傳統推廣優秀獎”。2012年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舉行了“中國(海南)舞龍舞獅公開賽”,并獲得圓滿成功。近年來,海南組織了較多的龍獅交流賽、友誼賽等,海南省的龍獅運動有著天然的土壤,有著成熟的管理機制,有著國際交流、比賽的平臺。
3.3.2 海南高校開展龍獅運動情況
通過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學院、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瓊中學院、海南軟件職業學院、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三亞城市建設職業學院、海南省儋州市體校等12所高校的調查訪問,發現海南只有6所高校開展龍獅運動,其中有3所學校開設舞龍舞獅課程,分別為海南師范大學、海口經濟學院、海南省儋州市體校,有3所學校有龍獅運動項目,但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分別為海南大學、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瓊臺學院。在目前,全國部分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熱情非常高漲,而我們海南省高校還處于起步階段。
3.4 海南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有利條件
(1)海南龍獅運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間開展普及,為龍獅運動進校園奠定了基礎。海南屬于島嶼城市,華僑比較多,在人民群眾中喜愛舞龍舞獅,龍獅活動是傳統項目之一,傳播性較廣,影響面較大。經常被邀請參加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比賽。總的來講,海南悠久的龍獅運動歷史孕育了海南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龍獅運動在海南高校中的開展創造了文化氛圍。(2)良好的高校教學環境為龍獅運動進校園提供了發展空間。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學院、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瓊中學院、海南軟件職業學院、海南工商職業學院、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三亞城市建設職業學院、海南省儋州市體校等高校分別有體育教育專業或警察類專業,高校體育專業(警察類專業)學生是年輕力壯,充滿朝氣,屬于積極向上的高素質群體,參與龍獅運動條件較好。
龍獅技術有自身的特點,它集合了武術、體操、舞蹈等多門技術為基礎的復合型技術。而在高校體育教學或訓練中,這些技術都是比較全面和專業的,有專業師資隊伍、訓練場地、訓練方法和交流平臺,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發揮高校師生的模范帶頭作用,使龍獅進校園,為海南省建設平安海南、和諧海南、法治海南發揮自己的貢獻。
3.5 海南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現狀
海南高校龍獅運動總體水平在全國來說處于發展初期,目前只有海南師范大學開設了專業課程,其他學院只是選修課、運動隊等用不同形式在開展此項運動。海南高校開展“龍獅運動”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人才匱乏、大學學制制約,器材經費不足;部分學校領導對此項運動認識不夠,學生認識存在偏差等消極因素。
3.5.1 海南高校大學生對龍獅運動的認知情況
對調查的12所高校調查結果顯示:下學生了解龍獅運動途徑主要是媒體,占91%;現場觀看過龍獅運動,占5.3%;98%認為龍獅運動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希望學校開展此項運動;其中41%的學生愿意參加這項運動,47%的學生選擇看看在說,12%的學生不愿意參加,不愿意參加的主要原因是擔心學不會,難度太大。這一結果與現實情況較為一致,龍獅運動是一項集體項目,技術動作較多,屬于力氣活。當然,學生有較強的從眾心理,同伴的參與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3.5.2 教師對學校開展龍獅運動的認可度
從調查情況看,在被調查的教師中認為龍獅運動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認為在高校中對大學生開展此項運動會起到提升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認同、建設和諧校園、培養團隊意識、提升審美意識,以及對了解歷史和健身方面有積極的作用(見表1)。在表2中可以看到,有96%以上教師認為高校開展龍獅運動是合適的。在表3中可以看到,有87.3%以上教師有興趣開展這門課程,其中12.7%不太感興趣,主要是專業不對口,考慮到無法教好這門課程。
3.5.3 海南高校教師開展龍獅運動的制約因素
影響海南省高校教師開展龍獅運動的原因很多,通過調查表可知,排在前面的主觀原因有:高校領導重視程度、學生興趣及有無相關平臺(交流、比賽)。排在前面的客觀原因有:師資配置方面、場地方面、器材投入方面及學習資料建設、投入方面等。
4 海南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建議
龍獅運動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有著悠久雄厚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學校體育教育內容主要為西方競技體育,涉及到我國傳統體育思想的教學內容,目前只剩下太極拳這一項了。學校不重視傳統體育教育內容,必造成學生接觸、了解進而接受傳統體育文化機會的流失。通過調研發現,通過對學生參與度數據看,學生較多的還是愿意參與此項運動,不愿意參與的主要是擔心難度大學不會,普遍認為難度較大。在對教師問卷中,制約高校開展此項運動的主觀原因是領導重視程度不夠,客觀原因是師資配置狀況不足、經費不足、交流平臺不夠等。
4.1 加大龍獅文化宣傳,形成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氛圍
立足于校園,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宣傳傳統文化,加大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大力推廣傳統文化體育項目,讓更多的學生學習、了解和參與,讓社會、學校引起重視,為傳統文化進校園形成良性的氛圍。
4.2 加強龍獅理論研究,形成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
加強龍獅運動的理論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制定一套科學化、規范化、體系化學習資料。設計分層級目標和技術標準,根據不同層次目標,編寫不同的理論體系,制定教學計劃、目標和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實行由低到高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4.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定數量的高質量的專業教師團隊
加強師資隊伍梯隊建設,在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實行,不同專業集中有序的開展培訓。如:首先對武術基礎的教師實行短期培訓方式獲得技能;對其他體育專業的教師實行中期或長期的培訓方式以獲取技能。利用海南龍獅運動協會平臺,聘任兼職專業龍獅教練員,參與指導教學,形成相互學習的教、學、練的模式,從而快速提高學校教師的龍獅運動專業技能。通過學校人才引進,吸收專業的資深專家擔任這門的專業帶頭人,從而促進該專業的科學、系統的發展。爭取在體育院校或院校中體育專業里,將龍獅運動課程設置為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必修課程。
4.4 研究龍獅運動的技術動作,制定適合學校課程教學的技術動作
從海南省高校開展龍獅運動來看,需結合海南省的特點及學生需求,來組織省內高校、省龍獅運動協會、國內外行業的專家、學者進行共同研討,制定龍獅運動的技術標準和技術動作,形成一套適合高校教學、適合用于比賽、適合用于對外交流的不同層級的技術標準。降低高校教學的技術難度,形成適合龍獅運動的教學方法。同時,在道具方面可減少舞龍的長度,減輕器械的重量或單人舞獅等。
4.5 建立交流比賽平臺,發揮競賽的杠桿作用
競技體育是目前的主流,爭取省運動會設立龍獅運動項目,這對于高校普及龍獅運動方面將會起到積極作用,從而帶動高校龍獅運動的普及。在此項運動發展中要注重其競技價值的開發,舉辦各級各類院系之間得交流賽。
4.6 立足海南國際旅游的大市場,解決開展龍獅項目的經費難題
開展龍獅運動離不開經費的支持,在高校中要主動開發教材、實訓指導書、課程標準,充分滿足龍獅運動的教學需求,爭取國家投入資金進行建設。根據海南省的特點,目前正在開展國家旅游島建設,可充分利用市場規律來促進龍獅運動競賽形式的多樣化和資金來源的社會化,提倡“以龍養龍”“以獅養獅”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謝明川,張一龍,劉安兵.芻議“全國百校龍獅進課堂”[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2):60-63.
[2]羅 敏,曾 偉.龍 專.高校開設龍獅運動課程的可行性分析[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2):91-92.
[3]謝明川.舞龍獅運動與龍獅文化[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2):65-67
[4]尹華丁.高職院校開展龍獅運動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4):134-136.
[5]劉珊珊.龍獅運動在高校開展所面臨的問題[J].體育教育,2012(36):46-48.
[6]周建新,馬傳浩.江蘇省高校開展龍獅運動的調查與分析[J].搏擊 ·武術科學,2008(11):75-77.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Dragon and Lion 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Hainan Province
Yuan Li1 Chen Yurong1 Wan Li2 Mo Lan3(1.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99,China;2 Ha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Haikou Hainan 571100,China;3.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5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a variety of research methods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Dragon Lion Spor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ainan province, aiming to explai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port in Hain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12 universities in the provi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Dragon Lion Spo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a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ncourag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ampus, and proposed to increase cultural propaganda, form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ampus atmosphere; to strengthen the theory system of, form a suppor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of dragon and lion dance, introduction;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echnology, form stratified teaching model; use competitive platform, develop and promote dragon and lion dance sport; rely on state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social resources,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 of cost and so on,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Sport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ainan province.
Keywords: Hainan University Dragon Lion Sport fea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