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覽++孔原



摘要:基于DEA 的Malmquist 指數模型,測算和分析2009—2015 年無錫市制造類上市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和技術效率的動態演變情況和企業個體差距情況。研究表明當前技術創新已成為驅動企業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企業間技術創新效率差距呈現擴大趨勢,受傳統經營管理模式及資源配置技術效率的影響,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總體仍呈現較低的態勢。
關鍵詞:技術創新 數據包絡法 Malmquist指數 無錫上市企業
一、引言
當前,乘著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孕育興起的勢頭,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我國企業進入技術創新活躍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必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必須深入研究困擾企業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的各個制約因素,并配套制定多方面的激勵扶持政策措施,推進企業技術創新。
近年來關于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的研究成果較多,如張宗益(2008)分別應用數據包絡分析和隨機前沿函數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技術創新效率進行了實證研究;宮建成和陳凱華(2009)通過DEA方法,對我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進行了測度與評價。這些研究成果給我們研究企業技術創新問題提供了很多借鑒,但現有文獻多數以我國省級區域或我國主要工業行業為研究對象,側重技術創新效率的普適性機理研究,缺乏區域乃至企業個體的中微觀層面的技術創新效率研究(孔原,2014)。近年來,各地區都將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以無錫市為例,“十三五”期間,無錫將引育一批投資規模超100億元的龍頭型、基地型、旗艦型產業項目;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擁有核心技術,年銷售額超500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讓更多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通過優化區域創新體系和平臺布局,完善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建設覆蓋科技創新全產業鏈的服務體系,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引導各類要素向企業集聚。那么,無錫地區核心企業現有技術創新效率如何?企業技術創新效率變化趨勢又如何?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進一步貫徹落實企業技術創新配套政策的重要基礎條件。
企業技術創新產出一般分為階段產出和最終產出兩部分。當前文獻研究多數將階段產出成果量化為由企業研發投入產生的發明專利、知識產權成果數量,將最終產出成果一般量化為新產品銷售收入等量化指標。由于企業技術創新不僅表現為技術層面的創新,也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上述常見的量化技術創新的方法不夠充分,因此本文認為使用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方法,通過測度企業技術進步指數可以更為全面動態地研究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問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數方法,利用2008—2015年無錫上市公司數據,動態研究分析31家無錫制造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及其變動情況,以期為地區多舉措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和指標選取
(一)DEA數據包絡方法
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的DEA方法,是一種用于測度相同類型的多投入多產出情況下決策單元效率的非參數評價方法。DEA 分析法將每個被研究單元稱作決策單元(DMU),每個DMU 有多個輸入和輸出。DEA 模型包含兩種基本模型:基于“規模報酬不變”假設C2R模型和基于“規模報酬變動”假設的BC2模型。公式(1)中θ表示某DMU 通過產出體現出來的技術創新效率值,反映投入的有效利用程度;XjYj分別表示第j個DMU 的投入和產出。本文運用C2R模型評價2008—2015年期間,無錫市制造類上市企業經營效率。
(二)Malmquist 指數
Malmquist 指數最早由Malmquist 于1953 年作為消費指數提出,后經Caves 和Fare 進一步完善并與Chatnes的數據包絡分析技術(DEA)相結合,逐步引入到生產率分析領域,作為一種有效測定全要素生產率(TFP)的非參數方法得到廣泛應用。Malmquist 指數通過距離函數進行定義。
公式(2)中xt,yt,xt+1,yt+1表示第t,t+1期的投入產出向量,Dit和Dit+1表示以t 或t+1 期技術為參照的產出距離函數。根據公式(2)全要素生產率TFP分解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企業t到t+1期技術效率的變動;第二部分是企業t到t+1期技術進步的變化。本文將根據Malmquist指數分解的技術進步變化動態分析企業技術創新效率變動情況。
(三)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無錫市31個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決策單元,上述上市企業是區域工業企業的典型代表,能有效反映無錫市企業生產經營技術創新的發展狀況。考慮數據的代表性、可得性、連續性,本文選取企業固定資產總額、職工人數、主營業務成本作為投入要素,選取主營業務收入和稅前利潤總額作為產出指標。由于數據包絡方法要求投入及產出變量均需為正值,對于部分上市公司部分年度利潤虧損問題采用線性代換方式進行數據處理,上述無錫上市公司數據來源于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平臺。
三、實證研究結果及分析
借助DEAP 2.1 軟件,對無錫市上市企業TFP 指數進行測算,并分解為技術進步指數、技術效率指數、純技術效率指數和規模效率指數,匯總結果見表1。
(一)無錫上市企業技術創新總體情況
1.2008年以來無錫上市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企業技術創新是TFP增長的源動力。表1 顯示,除2011和2012年度外,上市企業TFP都實現了正向增長,年均增長為1.1%。進一步分解TFP指數可以看出,技術創新效率指數年均增長2.9%,技術效率指數則為負增長。這充分說明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傳統資源驅動的經濟增長效率不斷下滑,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成為驅動企業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2.技術創新效率指數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先行指標。由圖1可以看出,無錫上市企業技術創新指數先TFP生產效率指數見頂或探底回升,其波動多數階段與技術效率指數并不同步,總體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波動相一致。
3.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各個年度呈現較大的波動。由圖1可以看出,無錫市上市企業技術創新效率指數的波動幅度顯著高于企業技術效率波動幅度,2013年以來企業技術創新波動進一步加大,2015年創出了近7年的最大波幅。這說明近年來的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配套扶持政策顯著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意識,另一方面也反映各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差距呈現不斷加大的態勢。
(二)無錫企業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類型
在分年度分析無錫上市企業總體技術創新效率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對各個上市企業2009年以來平均技術效率指數、技術創新效率指數、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以及企業指數波動幅度(標準偏差)進行了測度,結果詳見下頁表2。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分析無錫各上市企業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的特征,利用各企業TFP指數、技術效率指數、技術進步指數進行聚類分析。由表2技術進步標準偏差分布數據看,四環生物和海潤光伏標準差非常大,反映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受資產重組等外部干預較大,不能真實反映企業技術創新實際情況,故聚類分析過程中將上述兩個公司予以排除,實際聚類分析企業數為29個。
令K=4,采用SPSS進行K均值聚類分析,將29個上市企業依據TFP、技術創新效率指數以及技術效率指數分為四個類型,結果見表3。無錫上市企業中海瀾之家技術創新效率和技術效率指數都非常高,實現了高效聯動發展,是技術創新高效型企業的典型代表。
查閱海瀾之家報表可以看到,企業主營傳統服裝生產,在傳統制造領域企業重視技術創新投入,近年來先后申報專利71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設計專利68項(包括30項面料專利和38項服裝專利)。2010年12月8日,公司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效率改善方面,公司創新“品牌+平臺”的經營模式,通過打造產業鏈戰略聯盟、構筑千店一面的營銷網絡,形成了獨具特色與競爭優勢的“總部品牌管理-生產外包-總庫物流-連鎖銷售”運營管理模式,技術創新效率優勢明顯。
技術穩步增長型的企業共有7家,占統計數量的24.13%,主要分布在家電制造、紡織服裝、機械制造、微電子技術四個行業領域。上述企業在技術創新效率領域和技術效率領域都較為接近,沒有嚴重的“偏科”和“不足”,企業技術進步標準偏差均值為0.09,反映區間波動幅度不大,企業技術創新動態穩定,呈現良好的企業運營態勢。
技術創新低效型企業共有16家,占統計數量的55.17%,上述企業技術創新效率指數高于技術效率指數,反映該類企業技術進步是“單驅動”企業增長,企業現有經營管理模式、要素配置尚不能圍繞技術創新進行有效的匹配,最終弱化技術創新對企業增長的有效拉動。因此,對于該類型的企業,要加強行業指導做好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配套及服務工作,企業自身要轉化經營管理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效率。
技術創新無效性的企業共有5家,占比17.24%,其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值均低于平均值,導致TFP負增長。對于這幾個企業,既要加大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生產工藝,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還要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發展的主要問題采取相應對策,淘汰落后經營業務,轉型發展。如中南文化由中南重工資產重組形成,2015年以來該企業主業從單一的工業金屬管件及壓力容器制造向先進生產制造與文化產業轉型,截至2016年6月公司文化娛樂產業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44.98%,初步實現了企業經營業務的轉型升級。
四、研究結論
運用Malmquist 指數法對無錫市31個企業的技術創新效率情況進行了細致分析和比較,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第一,2009—2015年無錫市制造類上市企業,技術創新效率指數年均增長2.9%,技術效率指數則為負增長。說明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傳統資源驅動的經濟增長效率不斷下滑,技術創新成為驅動企業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隨著技術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的確立,2013年無錫市企業技術創新效率指數顯著提升,但受傳統發展模式困擾,企業間技術創新效率指數離散程度較高,表明企業間差距不斷加大。
第二,去除四環生物、海潤光伏兩個離散數據,對無錫市29家上市企業技術創新效率指數、技術效率指數以及TFP指數進行聚類分析,獲得技術創新驅動效果的四種類型。統計樣本顯示,技術高效型和技術穩步增長型的企業有8家僅占樣本的27.5%,技術創新低效型16家,占比達55.17%,而技術創新無效型5家,占比17.24%。上述數據表明,無錫地區多數上市企業受既有管理模式資源配置方式的影響,技術效率數值較低弱化了技術創新對企業增長的拉動效應。對此,一方面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企業轉型升級給予窗口指導和政策配套扶持,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優化管理模式以市場需求導向合理配置企業資源,趕上新一輪科技技術革命的浪潮。J
參考文獻:
[1]張宗益.新環境與區域技術創新效率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08,(12):123-127.
[2]宮建成,陳凱華.我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的測度[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10):19-33.
[3]孔原.科技環境對區域高新技術創新效率的影響研究——以江蘇省13個地級市為例[J].企業經濟,2014,(12):127-130.
[4]Charnes,A.,Cooper,W.,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429—444.
[5]Banker,R.D.,Charnes, A.,Cooper,W.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6]呂潔,趙程程.區域工業TFP 變動特征及行業差異研究——以江蘇鎮江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64-67.
[7]劉覽等.高新企業自主創新與政府科技投入的關系研究——來自深市高新上市企業的經驗證據[J].會計之友,2013,(22):73-77.
[8]常浩然,李曉靜.基于財務視角的企業技術創新績效評價綜述[J].商業會計,2015,(22):49-51.
作者簡介:
劉覽,女,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