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蓉
摘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也是高等學校主動適應教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現實要求。文章分析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結合學校實際和會計專業特點,從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等方面提出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具體路徑,以及建立健全管理運行機制、打造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實施保障。
關鍵詞:會計專業 創新創業教育 專業教育 融合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
(一)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大多是在一定的專業領域內進行,它必須有比較扎實的專業教育作支撐。這是因為,只有受到比較系統的專業教育,具備較好的綜合素質才能為日后的創新創業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相反,如果弱化專業教育,只是片面強調創新創業教育,則是本末倒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就成為“空中樓閣”。為此,高等學校應堅持以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為主要載體,在專業教育中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專業課程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和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二)創新創業教育是專業教育的拓展。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單純地進行創業知識的傳授和創業技能的訓練,而是將創業作為一種精神、一種能力、一種素質的育成過程,其內涵是使培養的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具備從事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因此,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應結合學校服務行業或區域的發展基礎、產業特征、發展規劃和政策法規等內容,遵循職業教育規律,重構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重組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而使學校畢業生不僅是一名求職者,更有部分畢業生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符合度。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目的一致。當前,許多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割裂開來,具體表現為:將創新創業教育獨立于專業教育,由教學部門在課內組織實施專業教育,由學工部門在第二課堂組織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從而失去了教育的整體效應,削弱了教育效果。實際上,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都是為了培養適應行業企業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它們的最終目的一致,而且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因此可以說,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一個整體,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目的一致。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路徑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導正確的教育活動行為。為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教育理念的融合是基礎。為此,高校的管理層要提高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在辦學理念的頂層設計上要從單一的注重專業教育向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并重轉變,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這是因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度,主要取決于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認同度;而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認同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學校辦學理念的頂層設計。這必然要求學校的決策者要將新的理念融入到各項管理制度中,通過制度的導向作用,使之得到廣大教師的理解和價值認同,并內化為責任感,成為一種自覺追求,進而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重組教學內容,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第二課堂活動和課外實踐等各環節之中,從而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從面向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轉為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由相互脫離變為全過程、多層次的融合。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而言,由于職業崗位(群)主要面向中小企業,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更要樹立融創新創業教育于專業教育之中的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要注重引導學生為自己或他人創造就業機會,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就業機會,要將創新精神、創業技能、創業素養等內容主動地嵌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
(二)人才培養目標的融合。人才培養目標是指教育目的在各類學校教育機構的具體化,它由特定社會層次和特定社會領域的需求所決定。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活動發揮著引導性作用,并通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完成。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由學校的辦學定位及專業特點等因素所決定,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而言,盡管各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各不相同,但在職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明確的要求。以我校為例,會計專業原來的培養目標確定為:為福建省中小型企業及會計中介機構的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納稅申報崗位、會計管理崗位、財務管理崗位和內部審計崗位培養具有相應的會計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生涯發展基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從以上人才培養目標中可以發現,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并沒有得到體現,從而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也就無法真正地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之中。為了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入到專業教育教學內容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我校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中增加了“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的明確要求,從而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和會計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推動了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扎實深入開展。
(三)課程體系的融合。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組成內容,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為此,根據新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我校重構了融創新創業教育于專業教育的新課程體系,具體如下:一是在專業課程中增設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項目。例如,在會計職業基礎課程中設置了“新設企業會計恒等式建立”教學項目,在管理學基礎課程中增設了“代理記賬公司經營管理”教學項目,從而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滲透到專業教育內容之中。二是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在選修課方面,設置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法規、閩商文化、創業融資、創業計劃書編寫等課程;在必修課方面,設置了大學生創業與就業指導、企業經營沙盤對抗、新企業會計工作組織管理等課程。其中,新企業會計工作組織管理按照“核名→制定章程→辦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證記證→開立銀行賬戶→會計制度設計”等新企業設立的工作流程分別設計教學項目,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分階段模擬完成一個包含上述全部流程的工作任務,使學生全面掌握新企業設立的創業技能。三是增設課外創業實踐活動和專題講座。如利用校外資源,對接財務管理公司、代理記賬公司等企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企業委托的代理注冊登記、代理稅務登記、代理記賬等業務,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心理品質和技能;聘請企業家、財務專家、營銷專家、創業成功校友等開設專題講座或創業經驗分享交流會,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四是開發數字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開發微課、慕課等數字化教學資源,突破時空的限制,滿足學生在線學習、自主學習的需要。
(四)教學內容的融合。專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陣地。為此,我們以專業技能與創新創業能力“雙培養、雙提升”為目標,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入專業教育內容之中,具體如下:一是重組教學內容。例如,將“創業風險管理”融入企業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將新設企業會計檔案的建立融入會計職業基礎的實踐內容;將“納稅籌劃”融入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的教學內容。二是將創新創業活動融入專業技能競賽。結合全省、全國開展的“會計技能大賽”“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大賽”“挑戰杯”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用友新道杯”創業設計大賽等專業技能競賽,組織學生開展市場分析、財務分析、成本預測、投資決策,制定創業計劃書等,在技術技能競賽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與此同時,我校以創新創業認知、創業模擬和創業實踐為載體,積極探索實踐“學業+專業+創業”的教育模式,并針對課程的不同特點,創新考核方式方法。例如,對于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閩商文化、創業計劃書編寫等創新創業認知課程,通過制定商業計劃、創業計劃書等形式考核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簡單運用;對于新企業會計工作組織管理等創業模擬課程按照工作任務的完成效果進行考核,從而形成了人才培養過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相互滲透、職業技能培養與創新創業項目相互契合、學生發展與創業實踐相互依托的良性循環。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融合的實施保障
(一)建立健全管理運行機制。為了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順利實施,各高校應有完善的管理運行機制與之相配套。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組織機構。成立了由管理專家、財務專家、營銷專家、就業與創業指導專家、創業成功校友等人員組成為主,校內教師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咨詢與指導;成立了由二級教學部門負責人、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小組,具體負責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優化、創業實踐基地建設,以及組織開展創新創業競賽、創業論壇、專題研究和教學研討等活動。二是制定管理制度。為了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我們制定實施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方案》《大學生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辦法》《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專門設置創新創業4個學分,放寬學生修業年限1—2年,允許學業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三是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制定了《創新創業獎學金評選辦法》,對在創業實踐、雙創競賽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扶持或獎勵。四是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考核。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與實踐指導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內容,調動專業教師主動對接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打造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當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數量少、經驗缺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導致難以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卓有成效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可以說,打造一支高素質、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既是高職院校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們堅持多措并舉,切實加強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建設。一是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校外導師庫。聘請25名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校友擔任本專業的創業導師,按照“一個項目有一名導師”的形式對創業項目進行全程指導與服務。二是從會計師事務所、財務管理公司等企業中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業務水平的人員充實導師團隊,負責創業計劃書編寫、新企業會計工作組織管理等課程的教學和校內創業實踐活動的指導。三是全面加強導師團隊的培養培訓。通過參訪培訓、研討交流,主持或參課程體系構建、課程內容重組、實踐基地建設、教學資源開發等,提升團隊的整體水平。四是提高專業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或實踐鍛煉,支持和鼓勵教師兼任企業財務顧問、兼職會計師,承擔項目可行性研究等技術服務,積累經驗,提高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水平。
(三)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在創新中創業,在創業中創新,客觀要求創新創業素質的養成、能力的培養不能脫離實踐這個根本途徑。高職院校應特別注重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并通過基地建設,將創新創業活動的學生、指導創新創業活動的導師和基地的運營管理融合在一起,以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結合學校與專業實際,從以下三個維度推進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一是校企共建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在學校層面上,引入合作企業建成了由創業服務中心、創業培訓中心、創業交流中心和獨立經營場所等組成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在專業層面上,建成了由創業商圈實訓室、企業經營沙盤推演實訓室、證券與投資實訓室和代理記賬工作室等組成的創業實踐基地。二是建立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以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原則,結合專業教育,在瑞算財務、衛閩林場等企業中建成5個校外創業實踐基地。三是校企共建技能競賽基地。以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品質和檢驗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為目的,引入廈門網中網、用友軟件等行業知名企業合作共建會計技能競賽基地,組織開展校級與省級的會計技能大賽、“用友新道杯”創業設計大賽,有力促進了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和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之中,并建立有效的實施保障。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Z
參考文獻:
鞏麗霞.應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探討[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