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飛
【摘要】地質災害會嚴危害我們的生活,使人民的財產與生命受到威脅,所以對于地質環境利用和地質災害防治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確保在未來面對地質災害時能有對應的措施加以應對。本文分析了當下中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狀況,并對地質環境進行分析加以利用,提出了地質災害防治體系,以確保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能夠實現。
【關鍵詞】地質災害;環境利用;防治
導致地質災害的原因有兩個——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而大部分地質災害都是兩個原因綜合導致的,使部分位于地球表面的巖土層出現移動。地質災害不僅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也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利用是一個全球性的研究課題,降低地質災害對人類帶來的危害,并對地質環境加以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研究這項課題的目的。將地質災害的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相結合,建立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盡可能的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破壞,合理高效的利用地質環境。
1.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
1.1 我國的地質災害現狀。由于我國疆域遼闊,有著較長的邊界線,使我國長期飽受地質災害困擾。在世界范圍內,無論是災害的強度、規模還是災害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帶來的破壞,都是相對嚴重的。如因暴雨在西南山區地區帶來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就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限制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正常通信,也限制了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所以政府應盡可能的減輕地質災害帶來的負面影響,構建一個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就顯得非常重要,包括了檢測預警、調查區劃、搬遷治理、應急處置、科學研究等多個方面的體系建設。
1.2 檢測預警建設。監測預警體系是一個能夠直接反映地質災害防治是否有成效的指標,在構建監測預警體系時,要重點在管理和技術方面加以投入。可以在被監測的區域出現異常變化時,通過監測預警技術中的實時技術監測,收集和反饋災害的信息,確保最快的發現災害做出災害的預警,最大程度地爭取救援避險時間。
1.3 調查區劃建設。對地質災害頻發地區進行調查與判斷是建設調查區劃體系的重要環節。對地區的地質情況、周邊情況加以調查,以劃分危險等級區域,對危險程度加以預測。對各地區發生地質災害的危險性和可能性的確定,提供了理論依據,配以相應的解決預警方案,能夠在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配合,做出預警應急。
1.4 搬遷治理工程建設。當監測預警體系作出了報警提示。就要分析對應地區的災情,若危害大、災害波及程度大就應該采取對應的搬遷和其他避險措施。相應的避險措施能夠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災害治理與災后恢復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將災后重建與環境相結合。
1.5 應急處置建設。地質災害應急處理體系的建設十分重要,要確保能夠在地質災害發生后,能在第一時間回應,確保救援人員和相關部門能最快的到達災害現場,進行救援處理,最大程度的減少災害波及范圍并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1.6 科學技術研究體系完善。對地質災害的防治需要有一套相應的科學技術研究體系。科學技術研究是高校科學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的保障,在開發監測預警系統、分析災害原因、模擬應急處理實況、后期災后重建與地質環境恢復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保障。
2.地質環境評價體系建設
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密不可分,地質的安全性直接影響到了人民的生存安全,我們要確保地質的安全性,對地質環境變化性和安全性進行加強了解,確保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這一首要任務的完成。
2.1 區域地質環境利用的評價
區域的地質環境利用的評價要集合其自身特點進行評價,其具有基礎、服務、公益等特性,要在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環境調查和地質勘查中分析當地地質環境的安全情況。充分了解該地區的地質環境利用情況,發揮區域地質環境利用評價體系的作用,加以分類建設,對當地地質環境充分利用,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最大程度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縮小其波及范圍。在進行區域環境評價的同時,還應該注意評價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實用性。在地質災害危險性的控制監控任務完成了后,還要注重可持續發展,實現地質環境可持續發展。環境評價時要開拓視野,敢于嘗試探究新思路,不能受限于固有思維。工程地質環境的質量、地質環境工程容量評價、工程功能區域劃分、災害防治調控是區域地質環境評價體系的幾個研究方面。要根據不同的區域特征和對象,劃分工作任務,選擇對策。
2.2 工程地質環境安全建設
存在的可能性和風險性以及環境相關的工程的地質環境和區域內外等因素是工程的地質環境安全問題中所包括的。最大程度避免工程帶來的地質災害,減少風險是地質環境安全性評價的目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長期利用地質環境是降低地質災害的基礎。要在利用地質環境和構建體系中注意與自然的相處,改造自然應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這不只限于在地質與工程的評價體系建設,還要以可持續利用的眼光,充分發展并保護地質環境,加以利用。所以應通過綜合多個方面的研究提煉出注意事項和相關要求——關于對建設工程地質安全評價的分析,以確保建立一個完備的工程地質環境安全體系。合理的、規范的、高效的建設,促進地質環境開發利用的規范化。
3.結語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規劃,建設發展的項目。而將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相結合,并作為將來對地質研究發展的一大重要領域,二者相結合,通過科學技術探究二者的內在聯系,最大程度減少災害帶來的危害和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最優目標。最大程度確保我國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建設一個健全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最大程度的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地質環境,為我國的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利用提供經驗。
參考文獻
[1]孫瑞剛.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35(1):197-198.
[2]姜游,楊麗.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J].電腦迷,2016,08(2):180.
[3]屈百茹,張海燕.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研究[A].《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6年5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建筑科技與管理》組委會:,2016(11):2.
[4]楊洪,馮薪霖,周芙蓉.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02(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