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上市公司的政策逐步呈現量化寬松,自由發展的態勢。上市公司經濟效益能夠帶動當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上市公司因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一旦發生財務危機,債務重組將成為上市公司擺脫財務困境,過度負債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債務重組有效性的相關研究,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債務重組;有效性
自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之后,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規模發生了一定規模的攀升。同時也暴露了許多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差、資金回籠慢、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及管理疏漏等諸多經濟問題。債務重組對于上市公司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突破企業發展瓶頸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企業解決財務危機,提高公司業績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利用債轉股的方式為企業減輕負擔,優化企業資本。本文對債務重組的運作方法和有效性進行了分析。
一、債務重組簡介
債務重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債務重組指的是修改債務條件;狹義的債務重組要求是在債務人經營業績不佳、財務難以周轉時,債權人按相關協議做出修改債務的事項。狹義的概念對債務重組的情況做了相關的規定,即企業正常經營的情況下不需要進行這種活動。
債務重組包含以下幾種類型:資產清償、債轉資、修改債務條件、其他重組形式。
1.資產清償
資產清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現金清償的方式,另一種以非現金清償。現金清償的重組活動賬面價值與債務人所付現金值之間的差值計入營業外收入,并歸入當期損益。非現金清償中重組活動的賬面價值與債務人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值,作為債務重組的利得,計入營業外收入計入當期損益。現金清償的其優點在于債權人可以回收部分流動資產,雙方操作簡單。但是一定程度上影響債務企業當期的現金流,企業規模也會受到波及。而對于債權人而言,接受現金式資產清償明顯優于非現金清償。
2.債轉資
債轉資:負債企業將負債轉為對本企業的股權投資,其中負債轉為實收資本,將公允價值和實收資本之間的差值計入股本溢價。這種債務重組方式對負債企業來說相當于增加了投資,債權人可以對債務企業進行經營控制。企業盈利債權人可參與分紅;但是如負債企業不能扭虧為盈,則債權人會遭受經濟損失。債轉資的負債成本相對較高,而負債企業本身并沒有獲得資金注入,只是權益的比例成分有所變化。
3.修改債務條件及其他
修改債務條件:如降低利率標準、延長還款期等方式。此種情況多發生在負債企業向金融機構借款,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債務企業并不存在實質性的幫助。
其他重組方式:通過對以上三種方式的有機結合進行債務重組。
二、債務重組前后對企業各項能力指標的影響
1.盈利分析
企業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中,主要有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兩個重要指標。主營業務利潤率等于主營業務利潤除以主營業務收入凈額;該指標主要體現公司獲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等于利潤額除以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比值代表企業獲利能力。比值大代表企業所有者獲利能力高,比值小則相反。通過債務重組,企業負債得以減免,使企業整體趨勢是上升的。債務重組能夠有效的提高公司整體的盈利能力。減輕負擔,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壓力,使企業在運營活動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從而實現盈利能力的全面提升。
2.運營能力
運營能力的主要考察指標是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成正比,即應收賬款周轉率越大則存貨周轉率越大。當企業在應收賬款周轉率數值較小時,代表著企業資金流動性不強,此時的存貨必定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積壓。因此,可以采取相應措施提高企業存貨出售,有效去庫存,能夠使應收賬款周轉率增加,從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3.償債能力
主要參考企業的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即流動性資金和流動性負債的比值。這個值代表企業短期時間內將流動資金轉變為現金來償還日常債務的能力。流動比率的值越大則意味著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越大。資產負債率是總負債和總資產的商。通過這兩個指標衡量企業在債務重組時,企業通過債務重組使負債減少后,是否快速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如果資產負債率比值已經超過了100%,則債務重組不具有效性,還是會面臨破產清算的危機。
三、對各種企業債務重組的合理化建議
1.國有控股性質上市公司
國有控股性質上市公司一般擁有良好資產基礎,會因為存在管理或者經營上的問題,導致資金不暢,引發生產經營問題。債務重組的對象大多是因為資不抵債造成頻臨破產的上市公司。因此,對資不抵債的國有控股性質上市公司一般采取以非現金資產進行債務清償、債務資本轉移、修改其他債務條件等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
如某舊體制下的國有能源上市公司,債務重組的第一步是要根據上市的股票不同的發行制度,對殼資源做不同形式的處理。如果實行股票核準制,要先保住殼資源,利用其集團公司的優勢間接償還銀行欠款,先擺脫退市的風險。其次,從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的結構入手,實行債務重組。在尋找企業進行融資整合。如果實行注冊制,則上市企業的殼資源不是最為重要的,要根據負債企業的相關企業能力進行分析,若債務重組之后企業的價值下降,則債務重組不能幫助企業擺脫經營危機,就只能破產清算。債務重組不是萬能的債務處理辦法,巨大結構的負債下,針對企業負債應當及早作債務重組,否則時間越久越要增大破產清算的風險。
2.企業集團上市公司
負債企業集團主要債務是大股東占用資金現象嚴重,入住企業發生貸款危機,在多家金融機構貸款逾期使企業資金鏈斷裂。因此,對于企業的債務重組要采取修改債務條件、債轉股等方式。如某集團公司,其主要以股份制構成,幾個公司在金融機構信貸方面發生信用危機,致使資金凍結,資金鏈出現斷裂,其中債務結構較為復雜,涉及工行、農行、建行、交行、中信、光大、浦發等等2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存在負債關系。致使集團企業進入無法挽回的境地。因此針對這種債務復雜的情況,債務重組的方針是采用債權分層受償退出的方法來減輕企業債務負擔。公司的非核心的高價值資產進行盡快的變現,通過債權人委員會對該現金進行合理的分配,首先償還高風險的負債。其次,要尋找具有實力的投資人,最佳結果是一次性買斷債務,之后調整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務關系,修改債務條件進行債務的處理,或者通過債轉資的方式,將債權人轉變為投資人。之后,通過對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發展策略的調整,提高企業的整體業務能力和盈利能力,企業方可擺脫破產清算的命運,起死回生。
3.混合重組方式
近年來,上市公司采取混合重組方式也較為常見。如通過以流動資產抵債和修改償債條件有機結合的方法進行債務重組。債權人也采用組合的方式進行,如豁免部分債務和修改償債條件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法通常是商業銀行作為債權人,為了收回本金,對上市公司負債融資時的債務在償還時采取延長債務期限,降低債務利息等措施。但是前提是債務公司必須全部歸還或者分期歸還本金。
四、結束語
通過對企業債務重組的狀況調查不難看出,債務重組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的財務困難,使企業走出財務困境。當企業不能按照約定還款時,運用債務重組的方式能使企業以最快的速度消除生存的威脅,為二次發展的可能性奠定基礎。同時債權人能夠避免較多的財務損失,盡快將債務變現,對自身企業資金的回籠及降低風險有很大的意義。從有債務企業的角度上來說,將高風險債務進行償還后進行債務重組,為企業贏得了十分珍貴的喘息時間,同時提高企業對資產的利用率,避免資產閑置造成的損失。引入新的戰略合作機制能夠使企業煥然一新,迸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但是,當企業已經完全不具備償債能力,債務重組之后的資產價值大幅度縮水的情況下,債務重組講對于企業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企業不可避免的走向破產清算的末路。因此,如何抓住時機進行債務重組是挽救企業十分關鍵的因素。
參考文獻:
[1]林樂琦.債務重組準則的應用研究[J].商業經濟,2015,(4):115-116.
[2]葉婷.債務重組能夠提高公司的績效嗎?--以*ST西北軸承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6,34(5):95-100.
[3]唐雪飛.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J].經營者,2015,29(12):284.
作者簡介:張萱(1995.08- ),女,漢族,籍貫: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專業,學生,研究方向:債務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