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妍
【摘要】我國2006年以來開始實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改變目前農村的貧窮狀況,但在農村依然有不少貧困人群,我們深入基層做了一些調查,對農村的低保,救濟金社會保障問題等做了深入研究,以下就針對實際調查結果做進一步研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貧困地區;基層調查;低保政策
引言:
農村貧困問題是當前社會的一大難題,嚴重影響著農村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穩定。貧困造成農村落后地區貧富差異加大,導致社會矛盾尖銳,威脅社會穩定。另一方面很多農村封建思想都是要生男孩,導致農村人口增加速度過快,本身家庭就非常貧困,孩子又多,壓力變得更大。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是負相關的,人口越多,社會經濟發展越慢,經濟發展慢,就越想多生,因此造成了惡性循環。農村社保問題對于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為此我們深入貧困地區基層進行了調查,來考察農村貧困地區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
1.農村調研結果
1.1 調研方法
本調研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關廟鎮(以下簡稱關廟鎮),關廟鎮屬于國家重點貧困地區,也是安徽地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點地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因此我們選擇關廟鎮為調研地點,可以了解貧困地區基層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關廟鎮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個農業大鎮,面積72平方公里,總人口63869人,2016年人均收入為7860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5262元,2016年享受低保人數為2300人,低保家庭為1856戶,享受低保人數占總人數的4.86%,低保標準是89元每月每人。低保制度基本普及到每個鄉村。
具體調研方法就是尋找當地關廟鎮工作一定年數的政府工作人員,通過訪談、資料查詢等辦法進行的調研。
1.2 調研情況基本匯總
表中調查主要是這次調研中有代表性的幾個低保戶,其中有個別戶有爭議。
根據入戶訪談以及現場了解,在最貧困組級別中,王某、楊某、嚴某確實生活非常困難,家庭生活入不敷出,溫飽無法解決,并且缺乏勞動力,其貧困程度在村民中沒有異議。但劉某與牛某享受低保,但在村民中有很大爭議,子女都從事一些高利潤的買賣,并且兩家都刻意隱瞞子女收入,達到騙取低保金的目的,這種情況不光在關廟鎮,在中國其他地域都存在這個問題,其原因很明顯就是政府工作人員沒有深入基層做考察。
1.3 農村低保標準與滿意度
經過我們深入的考察,有51%的低保戶對低保的標準都不滿意,認為低保標準過低。但并沒有說出他們需要多少才能滿意。我們就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對每人生活需要,對消費情況做一項估算。算出基本生活費大概210元,不過在農村,很多食材水費都可以省去,因為菜可以自己種,肉類蛋類可以自己飼養,去掉這些費用,每月的基本生活費為88元。而關廟鎮2016年低保費用為97元,對農村居民來說,此標準高于實際生活標準9元,而對于沒有耕地的城鎮居民來說,這個標準遠低于210元,不能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
2.調研結論
2.1 保障標準沒有因人而異
關廟鎮的農村與城鎮的低保標準是統一的,也就是說農村與城鎮的標準都一樣。這對居住在農村有地的居民來說,菜類,肉類都可以自己解決,足以支撐他們的正常生活,但對于城鎮居住的人民來說,這個費用標準就太低了,不能夠滿足他們的正常生活消費需要。
2.2 低保不透明操作
一些低保戶實際上生活水平并不差,而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去考察時候他們把家里值錢的東西全部藏起來,讓我們誤以為之生活貧困。將低保金給予了并不貧困的家庭。
3.貧困地區的生活保障政策建議
3.1 完善低保工作的流程,對騙保人員給予法律懲罰
對申請低保的貧困人員要仔細審核,查出騙保人員,在法律上要給予嚴厲的處罰。嚴禁“人情保”,“關系保”情況出現。
3.2 合理分配低保制度
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配不同家庭低保戶的標準,在農村居住的低保戶,食材不需要購買的家庭,當前的低保標準就可以。但對于在城鎮居住,所有消費都要考慮進去,可以適當提高最低保障救濟標準。而且對于在讀書的低保戶家庭孩子來說,可以鼓勵社會上的富裕人們自主孩子們上學。
3.3 增加鄉鎮級別民政部門工作人員數量。
農村人口逐漸增加,現有鄉鎮居民越來越多,當前鄉鎮民鎮工作人員數量遠遠不足以完成低保審核要求,最后造成一些基層考察不夠仔細。因此提高民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人員數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齊旭.貧困地區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8):241-241.
[2]河北金融學院課題組,韓景旺.河北省農村社會救助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2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