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川
【摘要】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是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加強文物保護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文物保護;意義;要求
一、文物保護的意義
1.文物保護有利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文物作為歷史的物質遺存,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和重要載體,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在歷史文物中得到了生動體現。此外,許多歷史文物是國家對文物所在的地域、水域、海域擁有主權的鐵證。因此,加強文物保護,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對于鞏固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對于加強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義。
2.加強文物工作,有利于推動科學研究,促進經濟發展。首先,文物反映著不同歷史時期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是歷史文化研究和現代科技文化創新、發展的依據,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文物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歷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在尚無文字記載的歷史發展階段,沒有文物資料,就沒有歷史研究可言。我國許多專業學科的歷史正是利用了現存的大量文物資料,才得以理順其演變、發展的歷程。今天的科技文化創新和發展離不開歷史文化遺產。大量古代科技和藝術成果至今還在被利用、借鑒和繼承,成為發展繁榮現代科技、文化、藝術不可或缺的條件。加強文物保護,深入研究文物的科學原理和高超的工藝技術,能夠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推動科學研究,促進科學、文化、藝術發展。其次,文物遺跡遺物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合理利用和管理文物,能夠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寶貴的資源,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擴大就業,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3.加強文物工作,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大量的歷史文物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和創造力,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見證。加強文物保護,能使廣大群眾了解并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藝術鑒賞力,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很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保護好歷史文物,能夠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揮歷史文物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4.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友好關系的發展。我國文物豐富多彩的內涵,亦可供世界其他民族借鑒和鑒賞,在出國展覽時,被譽為“文化大使”受到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歡迎,甚至許多國家興起“中國文物熱”歷久不衰。中國文物在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友好關系方面發揮著積極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具有現實意義。總之,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對歷史文化的傳承、傳播具有重大意義,能積極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展現獨特的人文景觀,充分發揮社會教育作用。
二、文物保護的要求
1.文物保護工作繼續堅持“四有”。1961年,國務院批準公布了《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首次提出“四有”工作要求,“四有”就是有保護范圍、有保護標志、有記錄檔案和有保管機構。1982年11月19日,《文物保護法》正式頒布,“四有”工作作為各級政府的責任,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下來,這標志著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工作開始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對文物保護單位加強“四有”工作應該從經驗走向科學,使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向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法制化方面發展。
2.認真貫徹落實文物保護工作“五納入”要求。《文物保護法》規定:“國家發展文物保護事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應當根據文物保護的需要,事先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會同文物行政部門商定對本行政區域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措施,并納入規劃;文物保護要納入體制改革;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眾所周知,文物保護工作牽涉面廣,不是文物管理部門一家所能完成的任務,只有由政府牽頭,組織文物、公安、城建、工商和文化等部門,齊心協力,才能擔負起這一歷史重任。同時,要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形成全社會人人愛護文物、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氛圍。
3.要正確處理好文物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關系。要加強文物保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統一思想,轉變觀念,不斷提高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全面認識,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來對待文物保護工作,做到合理利用與旅游開發的協調統一。要本著既有利于文物保護,又有利于經濟建設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原則,妥善處理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以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局部性矛盾,正確處理好文物保護與文化建設以及其他工作的關系。做到對文物實行合理、適度、科學的利用。堅決糾正“重利用,輕保護”的錯誤觀點,堅決打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法人違法等錯誤行為,把文物保護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4.文物保護工作要求高素質的現代化專業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文物保護的管理人員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文物保護單位要進一步加強有關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并有計劃地組織對外技術交流,選派優秀中青年科技人員到國外學習先進的文物保護科學技術,不斷提高文物保護技術水平,提高文物鑒定、修復、古建筑維修等專業技術人才的專業技術水平,促進文物保護工作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
結語:總之,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具有優秀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歷史文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我們要從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實現民族復興的高度,認識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認識到盡可能完整地保留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并使之傳之于后世,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我們要保護、管理、利用好文物,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王丹華;對文物保護科技工作的一點看法[J];中國文化遺產;2004年03期
[2]胡繼高;當前文物保護科技發展中人才培養問題[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6年01期
[3]黃舟松;科學發展觀和文物保護的系統性[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