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公路二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與施工處理技術
李萬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公路二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本文闡述了路橋工程中常見病害的施工處理技術,從而提高道路橋梁的服務質量。
道路橋梁工程;處理技術;常見病害
目前車輛的增多使交通壓力進一步增大,因此道路橋梁的質量問題也備受社會廣大群眾的關注,道路橋梁建設是國家基礎性土木工程建設,是緩解交通、促進交通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今一些工程已經使用了較長時間,隨著車輛通行壓力的增加,可能出現塌陷等嚴重事故,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傷害,為了預防道路橋梁工程的常見病害,如何進行施工處理技術來使其得到控制,這是道路橋梁施工建設所有工作人員需要共同研究并解決的重要問題,下面就將對其展開闡述。
1.1路面裂縫
道路橋梁施工階段比較常見的就是路面裂縫,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要給予細致的分析,滿足施工具體要求。其一,是和溫度有關,當前施工過程中,以瀝青混凝土為主要材料,因此對于行車安全和舒適度等有一定的要求,考慮到鋪裝設計的具體要求,如果存在養護處理不到位的現象,則會出現內外溫差大的現象,形成裂縫。其二,是荷載力,每個路橋工程本身承載力都是固定的,如果路面行車超過了已有的承載力要求,則會出現超載的現象,引起裂縫。
1.2沉降裂縫
路面沉降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如果路基質量比較低,材料包括軟土或者黏土等,填筑不規范,壓實質量不合格。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置換和加固處理,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必然會引起不均勻的沉降。橋頭跳車是典型的沉降現象,主要是和建設行為存在一定的聯系,在前期工程勘察、階段沒有及時對地質進行檢查,各項因素思考不周全,在施工過程中盲目趕工,不重視工程質量,進而出現了不均勻沉降的現象,整體難度比較大。
1.3局部損害嚴重
局部損壞的情況比較嚴重,通常情況下和橋梁端頭變形存在一定的聯系,此外,考慮到應力結構以及使用壽命的具體要求,需要對病害類型以及施工設計要點進行分析,采用合適的材料。如果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必然增加行車承載力,給道路施工帶來安全隱患。工程初期的設計不合理以及沒有準確對縮量值進行評估,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橋梁梁端頭的局部破損會降低橋梁的適應功能,損壞橋梁的結構。
1.4剝蝕病害
剝蝕病害主要是破壞路橋工程外觀,具體表現為路橋工程表面會存在剝落、蜂窩麻面和起皮等病害。如果實際的路橋工程出現上述這些病害,那么就可能減小構件截面面積,同時其所受的壓力也會相應增加,加之空氣等各種有害物質的相互作用而引發嚴重的侵蝕質量病害。從該種病害成因角度來講,可以將剝蝕病害劃分成三種類型的剝蝕破壞,即:水質侵蝕、凍融剝蝕和風化剝蝕。
1.5鋼筋銹蝕
在路橋工程中,鋼筋銹蝕也是常見的一種病害,其會對路橋工程質量產生損壞。如果鋼筋存在銹蝕問題,那么就會出現膨脹問題,致使混凝土在過大壓力作用下而出現開裂問題。如果相應的膨脹應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強度,那么就會使混凝土出現裂縫,影響其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甚至可能會引發重大安全事故。
2.1裂縫處理技術
(1)表面修整技術
表面修整技術的優勢明顯,屬于比較便捷的處理方式,能對施工階段存在的淺顯的裂縫進行處理。考慮到裂縫的承載力要求,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對承載力進行評價,結合受力標準確定修整方案。表面修整操作技術的應用方式比較簡單,工作人員要找到橋梁道路工程中裂縫的具體為主,對裂縫處進行涂抹施工。選擇的材料可以是水泥漿,也可以是環氧膠泥。涂抹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要選擇一些性能比較優越的材料,包括水泥和瀝青等,將其覆蓋到原有的裂縫表面。最后施工人員可以選擇實用性比較強的土工布或土工格柵進行覆蓋操作,避免出現延伸的現象。
(2)填充技術
對于部分裂縫面積小的情況,可以應用填充技術,所謂填充技術,指的是將樹脂膠結物和水泥漿等填充到工程裂縫中,該方式操作簡單便利,能滿足施工要求。由于樹脂形狀比較穩定,配合應用水泥漿可以起到理想的填補效果。此外,施工單位可以沿著裂紋發展和延伸的方向進行固定,及時向槽內放入橡膠和防水性比較高的材料,避免出現嚴重的病害現象。
(3)注漿修補技術
注漿法是重要處理方式,需要將裂縫內灌注水泥材料、環氧樹脂材料等,對裂縫進行填充和粘接后,能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注漿結束要進行加固護理,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滿足施工要求。
2.2沉降處理技術
在對路基進行處理的階段,一般采用易于和其它土壤混合的砂礫土和增加土壤粘合力的亞粘土;還有就是在填充時必然要比出現故障的土壤面積范圍大,分層次的進行填補并且確保土壤每層的承載力與周圍土壤的承載力基本相同,有利于雙方土壤的融合,并且也降低了上方土壤承載力的不均勻,降低了公路路基的沉降概率。針對預應力的具體要求,如果路面出現不均勻沉降或者其他現象,可以結合程度變化給予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果沉降的程度比較小,具有處理條件后,要對其進行壓實,采用置換或者灌漿處理形式,借助壓路機的作用對表面進行壓實。置換指的是對軟土路基進行置換,在置換階段要合理應用處理模式及方法,改善地下軟土、淤泥的土體性質,提升地基承載力和穩定性。
2.3預應力加固法
此種加固法主要就是針對混凝土受彎構件。當道路橋梁受到預應力以及新增外部荷載的共同壓力時,拉桿內部就會產生軸向力。拉桿端錨固偏心傳導至構件時,構件的偏心壓力增大。在上述作用力下,能夠避免外部荷載對橋梁結構構件產生過多的制約。因此,就能夠直接提升構件的整體抗彎承載能力,以及斜截面抗剪承載能力。與此同時,在壓力的有效傳遞下,能夠有效加強結構構件的整體性,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縫病害。同樣對于混凝土的構件,在加固預應力下撐拉桿后,就會形成超靜定的結構體系。在一系列物理效應的綜合作用下,就能夠有效提升構件整體承載能力。
2.4養護技術
道路橋梁的養護是施工的關鍵環節,如果養護不到位會出現其他病害現象。因此,在處理階段,對于常見的松散、波浪或者裂縫等現象,需要采用新型技術手段進行控制。如果存在超標的現象,必須及時對其進行處理。養護結束后采用綜合評價體系對路面壓實度進行評價,詳細評價流程,如圖1所示。在對原有的養護治理計劃進行調整后,為了避免出現嚴重的磨損現象,要限制超重型貨車通行,避免增加路面承載力,出現其他病害。

圖2 路面養護技術應用流程
近些年來,我國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很多病害,給橋梁帶來一定的通行壓力。考慮到交通設施建設的具體要求,在實踐階段,需要對病害類型進行分析,按照國家相對應的規定標準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可以不斷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材料,延長我國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進而提升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道路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1]江飛.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病害和施工處理技術研究[J].中國住宅設施,2016(4)
[2]丁泓力.分析道路橋梁工程中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措施[J].才智,2013(12)
[3]李敏.道路橋梁工程中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措施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
U45
B
1007-6344(2017)06-0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