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石杏茹 盧凱瑞
創新 引領企業發展的強大引擎—訪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局長、西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甘振維
○ 文/本刊記者 石杏茹 盧凱瑞
企業搞創新,要樹立創新思維、打造創新團隊、保持創新的胸襟,只有推動創新發展才能成就美好未來。

攝影/周 方
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如何實施創新驅動、如何推動創新落地生根才是關鍵。
技術創新有時候可能會得益于某個人腦海的靈光一閃,研發工作卻是“最沒有捷徑”稱號的職業,必須頂得住喧囂和浮躁,經得起失敗和詆毀的考驗。
研發工作沒有捷徑,更需要土壤、更需要氛圍。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是如何提高專業研發人員的創新能力的?“企業未來在于創新,先要樹立他們的創新思維,打造一個強大的創新團隊,同時要保持創新胸襟,克服功利,心無旁騖的搞科研。”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長、西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甘振維如是說。
中國石油石化:“井下全通徑無級滑套系統”是西南石油局科技創新的典型成果。請問您怎么認識和看待創新這個熱詞?
甘振維:一是必須深刻認識當前形勢,創新是企業發展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隨著油氣行業進入“寒冬期”,世界能源體系及油氣行業也進入顛覆性變革的前夜,正迎來新一輪全局性調整,競爭日趨激烈,創新如火如荼。對油氣行業而言,創新之路勢在必行,做不好,企業的生存都是問題;反之,做好就是機遇,挑戰和壓力轉化為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發力點和突破點。
二是必須深刻認識責任和擔當,創新是企業發展基點。從大環境看,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新興經濟體和人口最多的國家,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但因能源稟賦原因,油氣對外依存度超過60%。天然氣是一種清潔能源,2015年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上升到5.9%,但遠遠低于23.8%的世界平均值,大力開發利用天然氣對我國加大綠色低碳能源供應、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面對新一輪全局性調整,我們西南石油局在天然氣大發展中承擔著主力軍的重任,必須勇往直前,加快天然氣的開發,創新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目前,全球油氣行業處于低迷的“寒冬期”,需要高效、低成本開發,才來迎來新的春天。所以,油氣企業要實現質量更優、效率更高的發展,只能依靠創新驅動。西南石油局尤其要如此,我們的資源家底好,在致密碎屑巖氣藏和超深高含硫化氫氣藏的勘探開發中具有獨特優勢,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天然氣快速增儲上產,在創新、管理、人才等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經驗。但創新無止境,必須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制高點,才能當好中國石化天然氣大發展主力軍。

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除了“全通徑無級滑套系統”外,幾年來西南石油人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攝影/上官妮娜 王 穎 王 平 高振中
中國石油石化:您剛才提到了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請問創新如何在西南石油局落地生根呢?
甘振維: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磅礴動能,創新的推進實施和落地生根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近年來,我們按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思路,加強組織領導和系統規劃,切實推進企業創新主體建設,完善科技創新矩陣式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創新激勵機制,加強科研體系和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激發全員創新創造活力。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創新的源泉。我們把打造創新團隊放在突出位置,在許多方面予以扶持和幫助,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科技人才隊伍,讓創新源流充分噴涌。比如,在提升隊伍素質上,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系統培訓、課題研究、技術交流、繼續教育等方式,持續提高科技人才隊伍整體專業素質;在拓展成才通道上,不斷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等機制,實施了首席專家、首席技師、專家、技師等制度,同時增設高級職務,加密成才通道;在搭建平臺上,實施科研協作,同高校及系統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凝聚各方創新力量;在強化激勵上,我們每年評選一批科技標兵、優秀創新團隊、優秀創新成果予以重獎。在成果應用上,提供貼近生產試驗的“自留地”,給予科研團隊試驗機會,解決好推廣應用“最后一公里”問題。這也是其他研究單位所不具備的創新平臺。
這些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創新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創新文化,或者說形成創新“場”,讓職工運用、創造、分享知識和創新的氛圍更加濃郁,充分發揮職工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作用,挖掘全員創新智慧,掀起全員創新熱潮,讓職工增強歸屬感、成就感和獲得感。
中國石油石化:除“井下全通徑無級滑套系統”外,西南石油局一線還有哪些創新舉措?
甘振維:如果說“井下全通徑無級滑套系統”是創新的“高大上”,那么一線有更多“接地氣”的例子。比如首席技師鄧遠平,他是一線職工,在工作中小改小革、不斷創新,有專利10余項。他還通過帶徒弟,建立創新工作室,帶動了一大批一線職工投入創新。這些小“甜點”累積起來就是大效益,為企業降本增效起了大作用。
前不久,我們被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命名為“創新型企業”。這對我們既是鼓舞,又是鞭策。下一步我們要抓住作為中國石化科技創新激勵試點單位這一契機,探索完善激勵機制,繼續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行業領先優勢,堅定走好創新型、引領型發展之路。
中國石油石化: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請問如何進一步讓科技人員心無旁騖和長期堅持呢?
甘振維:創新需要一種胸襟,一種胸懷、一種追求。我們的創新不是一時所想,更需要放眼事業、放眼大局、放眼長遠,創新也不是為了爭名爭利,不是為了論文和獲獎,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為了奉獻更多的清潔能源,就像中國石化的企業使命——為美好生活加油。這也是我們石油石化人的優良傳統。如果沒有這種胸襟、這種胸懷、這種追求,我們可能常常惦記著功名或錢財,難免急功近利,缺乏定力、欲速不達。
創新是功不在當今,功在未來。有些研發工作雖然一時見不了效益,有些項目甚至最終是以失敗告終的,但不能因噎廢食,就此放棄。我們要著眼于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著眼于行業的未來需求,克服浮躁心態,靜下心來,凝心靜氣,踏踏實實搞研究。這才是科研工作者應該做的。因此,創新最需要心無旁騖地攻堅克難。
中國石油石化:去年西南石油局天然氣年產量為55億立方米。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天然氣年產量要突破100億立方米。展望未來,如何進一步讓創新成為發展的強大引擎?
甘振維:一是增強創新緊迫感。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有可能被推倒重來,企業如果不自我顛覆,就可能被顛覆。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思想根源上增強創新的緊迫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擁抱創新,厚植創新優勢,把創新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頭,全力做到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開辟企業發展新境界。
二是抓好重大和關鍵技術的創新。我們要瞄準未來,聚焦“百億氣田”建設,評價和選擇一批中長期戰略性技術及近期重大關鍵技術,開展戰略前瞻研究和技術攻關,破解發展瓶頸,只有這樣才能練就我們的真本領、真功夫,才能既超越別人,也超越自己,才能為企業、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三是抓好全方位創新。創新不單是技術創新,還包括機制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在管理、信息化創新方面,我們目前通過辦公系統就能夠看到全局任何地方的任何動態,基本上做到了數字化管理,下步將繼續深入推進“兩化融合”,通過信息化將管理流程全部再造,也就是說,從決策到實施到運行到管理到我們的整個經營、安全生產,我們全流程、全鏈條打造智能氣田。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