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今年母親節前后,一份《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出爐,報告中的焦慮媽媽,是指2016年11月到2017年4月,搜索、閱讀“焦慮癥”“抑郁癥”“婆媳關系”“壓力”等偏焦慮類內容超過10條的已育女性互聯網用戶。中國“焦慮的媽媽”這一群體呈現在公眾面前。
報告分別從城市、行業、年齡等各維度描述了媽媽們的焦慮狀況,一二線城市媽媽的焦慮指數遠遠超過其他城市。從事金融、互聯網等高壓行業的媽媽們有著極高的焦慮指數,全職媽媽的焦慮處境也不容忽視,80后媽媽成為“最焦慮群體,”而90后新媽媽的焦慮程度僅隨其后。
雖然身處地區與行業有所不同,媽媽們焦慮來源的構成卻有其共性。資訊關注熱度與榜單顯示,十大家庭的焦慮因素分別為:小孩健康、小孩教育、夫妻關系、小孩人生安全、家庭經濟、婆媳關系、贍養老人、家務、二孩及子女婚姻。圍繞子女成長與生活中的多重因素,導致了媽媽們的焦慮與不安全感,而婚姻生活中的家庭關系與經濟情況等,也是造成焦慮的主要原因。
一位女性成為母親,就意味著她要對人生進行取舍。從懷孕到分娩到哺乳期,再到對孩子與家庭的照顧,意味著從身體到心境上都要發生改變,而個人時間與精力的分配、工作的重心等,也必然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拼搏在職場上的媽媽除了承擔工作壓力,還要負擔一部分的家庭經濟壓力,同時兼顧對家庭和子女的照顧。試圖面面俱到,結果往往力不從心。時間和精力是職場媽媽最稀缺的寶貴資源,如何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生活之間的關系,需要堅韌的毅力與平衡各種因素的智慧。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等高壓行業從業的媽媽們,行業性質本就迫使人投入極大心力,加上需要兼顧家庭,更是不易。職場媽媽甚至需要更強的業務能力與不可替代性,方可在職場上占據一席之地。而企業從自身收益出發,讓身處職場的媽媽們感到不友善。
對全職媽媽來說,雖然不必在職場上打拼,但她們所承擔的工作并不比職業女性少。雪花是全職媽媽,她每天的時間表從早上六點半起床,到晚上十一點全部排滿,幾乎沒有喘息的時候。雪花每天面臨的是在時間上的完全失控與情緒上的嚴重抑郁,全部的生活讓位于孩子與家庭:“我想明白了,在兒子上幼兒園之前,我不再對看電影吃飯逛街旅行抱有幻想了。在他三歲之前我都不是一個人?!???
80后的媽媽們漸漸步入中年。在人生這樣一個階段,她們所承擔的責任加重,上有老下有小,面臨的是子女升學、贍養老人、夫妻關系經營等多重壓力?!爸心晡C”的灰色陰影也開始吞噬著媽媽們,經濟基礎是否足夠應對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老人的醫療費、以及人生路上種種風險與不可控因素。重壓迫使80后媽媽們無時不刻不處于一種深刻的焦慮之中。
80后是唯一一代獨生子女,贍養四位老人的養老焦慮如今擺在80后夫妻們的面前。中青報的一項調查中顯示九成80后稱自己無法贍養父母。尤其碰到老人生病,這種困境顯得尤為嚴峻,80后媽媽想要帶孩子兼顧照料生病的老人根本難上加難。報道同時顯露:有一半以上的80后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
在公眾眼里,還曾是孩子的90后,也漸漸成為了母親,成為不可忽視的年輕媽媽群體。她們的焦慮也被時代賦予了鮮明的印記:這一代人自我有個性,熱愛自由,對自己的職業與生活有著更為理想主義的期望,更強調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而成為母親,則意味著這些方面都要做出妥協。喵喵是位90后的年輕醫生,她說:“不想當母親的我,可能會是這場生育唯一的受害者。我要帶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繼續工作,承受生產的劇痛,臉上長斑、身材走樣,我要為孩子操碎心。可我也有自己的事業和目標啊。我以后大部分的口紅、包、衣裳,都會變成紙尿布、學費,空閑的時間不能想睡就睡,想玩兒就玩兒,我要盡一個母親的責任?!边@是90后新媽媽們的普遍心態。
中國“焦慮的媽媽群體”,你是否也身在其中呢?《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只是母親們焦慮的縮影,說到底,成為一個母親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長長久久的焦慮與不安。畢竟,“母親”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一份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