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我有個大學同學,四川人,畢業后到重慶工作,單位附近有一排火鍋店,他幾乎每天都去吃一頓火鍋。我問,你就那么喜歡吃火鍋?他答,對啊,火鍋是人間至美之味,你這北方人怎么能夠理解。
后來,他連吃一個月麻辣火鍋,終于得了胃病。
不知道胃病在川渝一帶是否很普遍,反正我在成都碰到的幾個吃貨,多多少少都有點胃病。
在我的想象里,喜歡某一種食物,應該是吃得舒服吃得有益,就是有點弊端也能產生抗體,怎么還會得病?
不過處處有反證。對中國的口味分布,前人簡單粗暴地歸納為八個字:“南甜北咸,東辣西酸”,東辣西酸有生拉硬套之嫌,南甜北咸似乎還算靠譜。我老家在河北,后來我又在東北生活多年,深刻感受到北方人對“咸”的熱愛。其他地方的瓜子是五香的和原味的,我老家的瓜子都是煮成咸的。東北人沒有咸菜無法下飯,有的老人去早餐鋪吃油條喝豆漿還會自帶咸菜。其實我小時候并不喜歡“咸”,而是喜歡“香”和“甜”,但除了咸菜,也沒其他食物可以選擇啊,時間一長,就養成了對“咸”的依賴。所以,很多所謂的特色地域口味,最初是源于原料易得,比尋找其他食材更方便,說到底就是窮,有什么吃什么。這樣一輩輩傳下來,就成了特色。人是有惰性的,長期食用一種易得的食物,就懶得再花力氣去尋找其他食材了。而且,如果你細品的話,什么東西達到極致都是至味,都引人垂涎,咸是如此,臭豆腐也是如此。正因如此,北方人得心腦血管疾病的特別多,我的大舅二舅都得了腦血栓,長期臥床,最后凄慘離世。同時我還不斷聽說村子里的某某某被“栓”住了。這種地方病肯定跟他們長期吃過咸食品有關系。
廣東潮汕一帶的人喜歡喝熱茶。我剛開始了解時有點疑惑,這里常年悶濕,應該喜歡涼物才對呀。但潮汕人就是喜歡喝熱茶,而且花樣繁多,下午茶啦,功夫茶啦。條件好的,買個幾千幾萬塊錢的大茶臺;條件一般的,隨便擺一個桌子,放幾個茶盅也可以。但無論怎樣,茶一定滾熱,燙喉嚨才好。我試過幾次,那種感覺確實不一樣。悶熱的天氣里,渾身是汗,知覺近乎麻木,唯獨喉嚨一燙一燙,仿佛一跳一跳,很舒服,也間接轉移了身上的熱。這跟川渝男人夏天喜歡光著膀子吃火鍋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潮汕得喉癌的人特別多,喉癌是這個地方的通病,病人吃不下東西喝不下東西,很痛苦。
既然知道這些癖好會帶來可怕的后患,戒掉行不行?好像也不容易。大家都有僥幸心理,反正在沒得病之時,誰都不相信得病的概率會包括到自己。于是就好這一口,于是就得這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