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江·卡依索坦
摘 要 在 實施 素質教 育的過程 中 ,創新教育 是課堂教 學改革 的關鍵和 核心???技發展 到今 天 ,大有 “不十白做 不到 ,只十白想不到”的趨勢,所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 為教學 的重要 目標之一。
關鍵詞 培養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1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1.1激發學習興趣,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礎興趣
“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的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生一旦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能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探索之中,變 “苦學”為“樂學”。
1.2更新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化學課堂的主人
談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觀念,如何確立教育的基本目標呢?傳統的教學觀只把掌握知識的本身作為教學目的,把課本知識的記憶和重復記憶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致使教師忽略了人的要素,老師傳授課本知識,學生則是死背知識,這一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是極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應當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多方探討、解決問題,直至有所發明和創造。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得改變老師在課堂上單一表演這一模式,讓師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1.3盡量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初中化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落實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學和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并促使自學和輔導在教學活動中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施教者必須建立一個教與學民主的學習環境,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 " 教 " 向 " 學 " 的轉變,使教學活動確實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真正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共同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與全新的教學體系。應該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思維和心理特點,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并教給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和技能,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從而讓全體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誘發動機 培養創新精神
2.1誘發動機,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在創造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那種自覺的、勤奮的、實事求是的、不屈不撓的敢于冒險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訓練養成的。我們一是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創新成為一種習慣行為。二是要培養學生對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有責任心且敢于冒險、敢于挑戰的創新人格 。
2.2頑強是創新的精神
失敗是成功之母。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在許多次甚至上千次失敗中獲得的?;瘜W家諾貝爾的成功就是因其頑強、冒險的結果。他從小隨父從事軍工產品的研究,在制酸化甘油時,多次 發生 爆炸 ,他 本人被 炸傷 ,四位 助手和 他 的小 弟弟被炸死,但他沒有放棄研究。市里不允許做實驗 ,把實驗遷到湖中一只平 底船上 ,從 而獲得成功 ,成 了大發 明家 。
3探索性地解決化學難題
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的大多數化學物質的性質、制法,都是通過演示實驗驗證后得出結論。假設教師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將驗證性實驗,變成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充分地去做、去查、去發現、去探索,那將極其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3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3.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識讓學生聯想。如講到 NH 、CH 實驗室制法 時,根據所 用藥品及反應 條件 讓學生思考選擇 用以前學過 的哪一套 實驗裝置 。二是鼓勵 學生猜想 、幻想、異想天開。如講到氮氣的結構和性質時,假設 N 不存存N—N ,N 變得活潑 ,世 界將會 變成怎樣 ? 對 于學生提 出 司題 ,教師要 加以肯定 ,并加鼓勵。
3.2培養學生的實驗 、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切知識的窗戶,周密精確的觀察是 切科學實驗、科學新發現的基礎。實踐能力是將創意付之實現的精心設 計和勇 于實踐 的能力的總和 ,是 創意和 創新的橋梁 。培養實驗觀察能力,要加強和補充課堂演示實驗,最好是增加學生實驗 ,要 求學 生從 實驗觀察 、實驗操作 不同視 角去 仔細觀 察 ,善于發現共同現象和不同現象,形成 良好的觀察習慣。這樣 ,一方 面提高 了學生的實驗觀察能 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親 自動手 ,親 自實踐 ,領 “創新 ”成功的滋味。
3.3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以外,還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
可以將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特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這是創新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本人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介紹一些做法,以求拋磚引玉。
(1)可以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完成諸如分組實驗、趣味實驗、家庭小實驗等課外實驗任務,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小制作、小發現、小發明、小設想等創作活動,這樣不僅僅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2)多爭取機會組織學生參加化學競賽培訓、布置撰寫小論文等,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王書仁. 淺議初中化學的教學方式[J].學周刊. 2016(28).
[2] 孟少凌. 淺談實現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 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