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風燕
摘 要 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定枯燥而乏味的。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就要善于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喜新的口味,有針對性的進行調“味”。“味”調得準,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和認知積累,使他們樂于識字并學會識字,而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關鍵詞 趣味識字 玩中識味 字謎教學 識字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一眨眼,我已經在三尺講臺上站了十幾年了,在這十幾年里的教育生涯中,我嘗到了酸、甜、苦、辣,也總結了一點教學經驗,就拿識字教學來說吧。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定枯燥而乏味的。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就要善于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喜新的口味,有針對性的進行調“味”。“味”調得準,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和認知積累,使他們樂于識字并學會識字,而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
那么,怎樣進行調“味”呢?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
1玩中識“味”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而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游戲更是他們的天堂,它無限量的滿足了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如在教學“媽”字時,可以根據合體字的規律,把它們分別制成偏旁部首和獨體字兩個部分的卡片,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用最快的速度,邊跑邊說:“我是‘女字旁,誰來和我交朋友?”當我問到誰愿意扮演“女”字旁時,小男生田龍上來了,他故意裝著女生的聲音,妖聲妖氣的說:“我是‘女字旁,誰來和我交朋友?”邊說邊跑到講臺前,另一個女生劉悅也不甘示弱,她也裝出副男人的語氣拿著卡片,邊跑邊說:“我是個‘馬,小馬的馬,我來和你做朋友。”兩個人把“女”字旁、小馬的“馬”組合成 “媽”字。這時候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我也笑得眼淚直流,這兩位學生本來就是班上的機靈鬼,看著他們天真有趣的表演,讓我著實一驚,說實話,當時在設計這個字的教學時,我只是突發奇想,并沒有考慮這樣教的效果如何,但在此刻,課堂氣氛馬上活躍了起來,我趁熱打鐵,接著讓學生說說“媽媽”的“媽”為什么帶“女”字旁,有學生說:“因為媽媽是女的,所以帶‘女字旁。”這時候我就乘機讓學生初步了解形聲字的形旁表義,聲旁表讀音的識字規律。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區別同音字媽媽的“媽”和小馬的“馬”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采用生動形象、趣味無窮的游戲學習的方法,不但抓住了學生的口味,而且又為學生創設了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識字教學步入“師教得輕松,生學得快樂”的理想境地。
2編中嘗“味”
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的學習,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
在一次識字教學法中我這樣做了布置,在頭一天晚上讓學生給以下這些字編字謎、編順口溜、兒歌。如:體、怕、鵝、步、人、八、影等。第二天在課堂上,我開展猜字謎比賽。分兩組,一組出謎語,一組猜。最后評出優勝者,這下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先站起來的是田甜,她迫不及待地說:“一個人累了,靠在樹上休息。”張燕馬上回答:“休。”馬媛接上:“由于心里害怕,臉都嚇白了,是什么?” “怕”,另一組的學生齊聲說。羅鑫結結巴巴地說:“我也是一只鳥。”說完后臉漲得通紅。這個學生有點兒口癡,平時根本不發言,還沒等同學們回答時,我搶先說:“羅鑫的這個字謎出得妙,看來要難住大家了。”說完我溫和地摸了摸他的頭,讓他坐下,在我期待的注視下,他滿臉的通紅消失了,并開心的一笑。我趁熱打鐵:“我就喜歡像羅鑫這樣動腦筋的孩子,并且編得謎語特有意思,多聰明呀。”這樣一來,舉手的同學更多了,都來搶著回答,這時,我故意點名了一位學習最困難的學生,讓他來答,他居然毫不猶豫地說:“鵝。”看著他那自信的樣子,我心里一喜,這不正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嗎?把不愛學變成了愛學,把被動變成了主動,這難道不是教學中的一大成功嗎?
我還發現,編故事對低年級識字教學也非常有幫助。如在教“六”字時,我提醒小朋友,把這個點想成小螞蟻,你會編個小故事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來了,有的說:一只小螞蟻生病了,另外兩只小螞蟻找來一根棍子,把那只生病的小螞蟻抬到醫院去。我為學生如此深邃地思考不禁感嘆:只要教師留給學生探索的權利和機會,每個學生都在思考探索中展示才華。又如在一次閱讀課時,碰到“茶”這個字時,我靈機編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家里沒有茶葉了,請傭人去借。他叫傭人戴上草帽,穿上木屐,說鄰居會知道他要借什么的。小朋友知道為什么嗎?想了一會兒,李成站起來說:草帽就是草字頭,木屐就是木,中間就是人,合起來就是“茶”。在聽故事的同時,學生不但認識了生字,還學會了思考,并且學會了編故事,同時又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總之,只要教師準確把握“味”字,隨時進行合理調配,就能充分激發學生識字的欲望,誘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認識更多漢字。使學生的識字能力、創新思維、語文素養等,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