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摘要:最為企業黨媒,《中原石油報》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的思想,在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始終做到與企業決策同向,與企業發展同步,與企業建設同行,為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關鍵詞:改革;思想引領;正確導向;傳播力
石油行業進入低油價“寒冬期”以來,中原油田按照集團公司的改革總體部署,實施了油公司改造、專業化重組、社區整合、車輛集中管理等一系列大力度改革。從2013年起,中原油田持續4年多的改革調整,直接涉及到了所屬49家二級單位近2萬人。特別是今年3月14日,一天之內,油田改革重組9家單位為3家,涉及500多名科級以上干部和3000多名職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如此短的時間里完成如此大規模的重組,整個運作過程卻波瀾不驚,油田始終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生產經營穩定,與《中原石油報》始終聚焦油田改革,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全力營造的良好輿論環境密不可分。
一、堅持評論領先,高揚思想引領的旗幟,牢牢把握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輿論導向
改革必然要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只有贏得干部職工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平穩推進。在風起云涌的改革面前,如何緊盯油田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從多角度、多層面分析清形勢,引領好思想,引導好輿論,成為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中原石油報》堅持把新聞評論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其作為媒體的“旗幟和聲音”作用。今年初,報社借鑒《河南日報》“九論十八談”的形式,組織策劃10 篇系列述評,每篇字數都在3000字以上,內容上則聚焦于中原油田改革發展,深入闡釋改革重組的重大意義和用變革性的思路引領油田發展的必要性,詳細解讀在此過程中必須把握的關鍵、遵循的原則、注意的問題、方式方法等。系列述評文章著力析事明理,解疑釋惑,指明方向,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引領了一場靜悄悄的思想解放轉變提升的學習實踐活動。
為進一步提升宣傳報道的引導力,2017年《中原石油報》著力做大做強言論報道,開設“中原時評”欄目,積極探索用專版的形式組織言論。特別是在企業改革的關鍵期和重要節點,組織有針對性的述評專版,形成了階段性輿論強勢。年初油田年度工作會召開之后,圍繞確定的改革發展目標,報社組織策劃了9000多字的述評文章《在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有新作為》。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召開困難企業扭虧脫困專題會議,油田安排部署打好扭虧脫困、“四供一業”分離移交、企業瘦身健體三個攻堅戰后,報社第一時間組織策劃了8000多字的述評文章《全力打贏深化改革扭虧脫困攻堅仗》。這些文章澄清了對干部職工對企業改革的模糊認識,堅定了干部職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信心和決心。這些述評文章在《中原石油報》刊發后,中原油田領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成為基層單位開展形勢任務教育的生動教材。
《中原石油報》按照大型評論與小型言論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每個版面都有言論欄目,每一期都有言論刊發。近兩年,報社圍繞油田改革發展中心工作,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先后組織了涉及改革主題的大型系列評論10多組近百篇,各種小言論400多篇,做到了有重大事件必有言論、有重要活動必有言論、有重點工作必有言論,發揮了強有力的輿論引導作用。
二、做好權威解讀,讓改革政策的制訂者實打實交底、面對面交心,解答職工群眾的焦點熱點難點
作為我國最后一個靠石油會戰起家的東部老油田,中原油田油少人多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別是進入“寒冬期”以來,油田面臨的生存發展挑戰更為嚴峻。面對困局,中原油田別無選擇,只有不斷推進改革,但是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關系的調整,充滿了矛盾。其中,至為關鍵的一點是要主動向大家交底,讓大家明白“為啥改、如何改、干部職工的崗位和利益有何變化”。
在此背景下,《中原石油報》在油公司改革之初,就組織策劃了對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長、分公司總經理的專訪,采寫了4000多字的《油公司建設是老油田企業管理的一次革命》的訪談文章,在《中原石油報》一版頭條位置刊發后,引起了上至油田主要領導,下至各單位領導和基層職工的強烈反響,并由此而引發了關于油公司建設的一次深刻大討論。通過討論促使干部職工在“怎么看”上達成了共識,在“怎么辦”上匯聚了力量,打牢了攻堅克難的思想基礎,形成了真心想改革的共識,有力地配合了油田改革工作的開展。
近幾年,每年年度工作會后,《中原石油報》都聚焦中原油田改革發展工作部署,開設領導訪談欄目,讓四五十名油田職能部門和單位的“一把手”站出來,圍繞分管改革業務和職工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逐一進行詳細的解讀解答。這種“面對面”式的訪談,提升了權威性和公信力,解除了職工群眾的疑惑和疑慮,有效引導了輿論。
針對油田出臺的相關改革政策,報社開設了重點欄目“權威解讀”,圍繞油田領導關注的和職工群眾關心的問題,第一時間邀請權威部門和專業人士,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在油田合并采油五廠、采油六廠和對社區進行整合重組時,我們分別推出了企業管理處副處長貝遠根、公共事業處處長李強關于機構整合政策的權威解讀文章,從中央、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原油田以等多個層面解讀了重組整合的必要性,對干部職工關心的機構設置、人員安置、人員待遇和居民關注的重組后的服務問題等一一作了詳解的解答。這個欄目的文章集時效性、思想性和權威性一體,既體現了油田領導的關注,又回應了職工群眾的關切,有效推動了油田改革工作部署的落實。
三、內外宣聯動,全媒體互動,協同主動發聲,最大限度地彰顯企業改革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面對老油田用工龐大、創效能力低等問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將中原油田確定為油公司改革試點單位,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索,形成可復制、易推廣的改革模式。為全面反映油田油公司體制機制建設和充分發掘人力資源創造價值的做法和成果,《中原石油報》開展了深度調查采訪,采寫了 5000多字的專題報道《打通油公司改革最后一公里》,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機關報《中國石化報》一版頭條近乎整版進行了刊發。該文刊發后,不但引起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決策層的重視,也在中國石化各子公司中引起強烈反響,深化改革的“中原經驗”一時不脛而走。
今年5月份,中國石化油公司專業化改革推進會在中原油田召開,總結推廣中原油田油公司專業化改革經驗。報社認為,中原油田實施的這些成龍配套的改革措施,對集團公司上游板塊老油田通過深化改革,危中尋機、逆境突圍具有較強的示范價值。經過反復研討完善,推出了7000多字的專題報道《中原油田勇于改革破解發展難題》。此稿在《中國石化報》頭版頭條位置刊發,完整展現了中原油田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歷程,以及中原油田干部職工著力發揚改革精神,轉變觀念、自我突破、變革圖新的責任擔當,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與此同時,報社還進一步拓展外部宣傳報道渠道,由《中國石化報》這一塊陣地,擴大到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高端媒體,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光明網等高端門戶網站。一大批反映油田改革亮點的稿件,在外部高端媒體得到刊發,樹立了中原油田的新形象。其中,《新華每日電訊》刊發的《“走出去”“取暖”,在油市“寒冬”中“突圍”》,全面介紹了油田深化改革,持續“走出去”、開拓外部市場的經驗做法,并被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經濟網、網易、搜狐、全球新能源網等20多家網站轉載。
在做好外宣傳報道的同時,報社積極探索實踐媒體融合發展,借助報社全媒體平臺,充分發揮“兩微一網”等新媒體優勢,提高了新聞的互補性、可讀性。在油田形勢任務集中宣講活動中,報社利用微信平臺組織策劃了“形勢任務教育有獎答題”活動,油田70%以上職工6萬多人參與答題,使大家進一步明確了大形勢、大趨勢,認清了油田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增進了共識,堅定了信心。這種靈活的形式和良好的效果,受到油田領導的稱贊。
凡是涉及油田改革的事件,凡是職工群眾關心關注的改革焦點熱點,報社都第一時間給予關注,《丟掉幻想!油田改革此起彼伏:整合、壓縮、調整!》《改革將持續,下步油田或許會試點區塊承包!》《油田“四供一業”及其他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工作進行到哪一步了,戳進來看看!》《重大改革,中原油田合并采油五廠、采油六廠,組建濮東采油廠!》等一系列反映油田改革的微信,都受到了大家的高度關注,總閱讀量超過20萬次,較好地引導了輿論,配合了油田改革工作的開展。在油田一系列涉及改革的會議和活動中,我們還注重組織微博進行現場直播,第一時間發聲,贏得廣大網民的好評。
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改革仍將是中原油田未來很長一個時期的主旋律。對于企業主流媒體來說,企業改革發展既是宣傳報道的中心和重點,更為企業新聞媒體提供了豐富的新聞資源。《中原石油報》將一如既往地聚焦油田改革,助力改革,并力求通過我們的報道,為集團公司上游板塊深化改革提供一份“中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