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沛
企業要發展,和諧的內部環境至關重要。我們說一個企業內部是和諧的,通常就是指這個企業處于較高的融洽和協調狀態,對抗性因素較少,發生影響全局的對抗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人際關系和諧,個人與組織和諧。由此可見,和諧既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和前提,也是企業發展的保障。企業和諧內部環境的基本要素是利益分配要均衡,處理事務要公正,溝通交流無障礙,增強企業凝聚力。在實際工作中,筆者體會到,企業構建和諧的內部環境,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要建設有凝聚力的領導班子
建設和諧企業關鍵在領導班子。我們要把領導班子建成團結有力的戰斗集體,要營造一個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建設和諧單位必須在領導班子團結上立足和諧,在工作決策上著眼和諧,在目標考核上突出和諧,在組織作用上緊扣和諧。黨組織要把班子建設作為各項工作的龍頭,堅持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班子,用民主集中制原則規范班子,用黨紀國法約束班子,用部隊雷厲風行的作風錘煉班子,提高領導班子的學習力、駕馭力、執行力。按照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要求,班子建設要在凝聚上下功夫,要凝聚黨心,凝聚民心,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要建立科學的規章制度
一個企業和諧與否,同單位的文化建設狀況、職工福利待遇高低有直接關系,但這種關系不是簡單的正比例關系。現實生活中,福利待遇不高但內部關系和諧、福利待遇很好但內部關系不順的單位也有很多。可見,單位內部是否和諧,不全在于物質利益的高低,關鍵在于不同層次的人的利益差距和分歧大小,即各種利益分配是否均衡。如果不同層次的人的利益差別過大,一部分人擁有太多而另一部分得到的太少,這個企業就不可能和諧。這樣的狀況若長期存在,必將導致對抗。所以,企業在制定制度時,一定要從全局著想,從小處著手,兼顧不同層次的人的利益,鼓勵強者冒尖,扶持弱者變強,用一種統籌兼顧的協調機制把差別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避免人為地制造矛盾。
三、要公平公正的處理事務
公正是和諧的基本內容,構建和諧環境必須努力消除不公、維護公正,處理事務不以感情親疏論短長,堅持規則面前人人平等。所謂規則,是對人的行為的硬約束即規章制度,也就是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允許怎樣做、不允許怎樣做。規則必須對一切人一視同仁、決不可因人而異、厚此薄彼。比如,獲得利益的方式必須是合法的,這對所有人都是使用的,不能有例外,不能讓按照規則行事的人吃虧,更不能讓違反規則行事的人沾光。就一個單位而言,在評職晉升、先進表彰、福利待遇等涉及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如果以個人好惡論高低,以感情好壞作取舍,缺少應有的公正公平,那么,這個企業就失去了團結和諧的基礎,其結果必定是人心渙散,內耗嚴重,戰斗力和凝聚力無從談起。
四、要妥善的化解內部矛盾
在現實生活中,利益分布難免會不均衡,難免會有不公正的現象發生,也難免會有傷害職工利益的事情出現。當職工的期望與企業的利益有差距、職工不滿情緒較大時,公司如何進行處理,既是一個態度問題,也是一個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問題。任何失之于偏頗的行為,不但會給企業內部和諧帶來損害,還會造成職工與領導的感情隔閡,降低上級組織在職工中的威信。正確的做法是,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上級的決策指示,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前提下,用足用好現有政策,努力維護職工利益,既堅持對上負責,又做到對下負責,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有機地結合起來。當群眾的要求與政策規定出現矛盾、群眾利益可能受到損害時,要認真進行分析,從中找出二者的最佳結合點,并主動向上級提建議、要政策,以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的利益。這樣,即使提出的建議因條件所限難以兌現,一時還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也能得到職工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在變化了的情況面前無動于衷,或者簡單化處理,甚至不惜損害群眾利益,就不但會傷害群眾感情,影響干群關系,實際上也是對上級組織的不負責任,對構建和諧環境有百害而無一利。
五、要營造良好的溝通協調氛圍
企業領導班子成員之間、領導與職工之間、職工與職工之間通過適當的方式,溝通思想,交流信息,對于增進相互了解、協調內部關系顯得特別重要。溝通是正確決策的基礎。通過溝通交流,可以學習新知識、獲得新信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開闊思路、增長見識,避免因知識缺陷或信息盲區造成決策失誤。溝通是搞好團結的前提。一個單位的人員,只有平時多交往,多溝通,相互之間了解多了、關心多了、體量多了,才會有共同語言,才能產生合作共事的基礎。溝通是凝聚人心的紐帶。一項決策是否正確,能否產生預期效果,能否得到職工的支持和擁護,不僅取決于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而且取決于職工的支持程度。決策實施之前,通過有效的方式與職工交換意見,有利于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有利于實現預期目標、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