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堯
摘要:近年來兩會上關于“五險一金”改革的提案不斷增多,廣大人民群眾也迫切希望通過“五險一金”改革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增加新的保障。然而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面臨著尷尬局面,一方面繳費率高,遠超其他發達國家;另一方面就業形勢嚴峻,老齡化問題突出,社保費收不抵支。基于此對我國“五險一金”費改稅進行初步探究。
關鍵詞:“五險一金”改革;統籌
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方國家紛紛進行了社會保障基金“費改稅”的改革,改革后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就是利用稅收的強制性填補地方和國家的財政空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一直在對“五險一金”的繳費率做積極地調整,盡管如此,我國費用的征收依然較為混亂,企業負擔較重,依然無法把握主動權。
一、我國社會保障繳費存在的問題
(一)整體統籌層次低,缺少完備法律
當前階段我國“五險一金”征收后采取地方省市統籌的形式,資金在一個省內可以進行自由的調用,但卻無法實現省與省之間的劃撥。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省與省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經濟水平的差異也越來越大,社會保障不公平現象凸顯。一些東部發達地區每年的社會保障金都會有剩余,然而在一些更加需要社會保障的中西部地區,社?;鹜詹坏种???梢?,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的總體統籌層次低,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綜合繳費率高,企業負擔重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險繳費率比較高。與此同時我國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社會養老方面的支持將不斷增加。原本企業就面臨著承擔的繳費高的負擔,一旦社會保險費抽取了參保企業的大部分利潤盈余,必然會打擊企業參保的積極性,而如果企業不參保,個人的未來保障又將何去何從?其次,我國收費項目繁多,企業往往弄不清各個名目繁多的費用之間的差別,只是在被動繳費。
(三)缺乏監督機制,征收方式不規范
我國社會保障不同地方征收方式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按協議繳費,有的地方差額結算繳費。盡管這樣做給予了地方充分的自主權,但是也增添了籌集資金的不穩定性。由于缺乏法律的嚴格約束,缺少必要的監管機制,導致欠費欠繳問題嚴重。其次各個地方“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略有偏差,也導致了社會保障收支矛盾突出,地方之間差異大,缺乏監督機制,使得不同地區的人們未來保障出現偏差。
因此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形勢依然嚴峻,收費形式靈活但卻存在不穩定性。如果能以稅收的形式,增強其穩定性,將會更好的協調國家,企業,個人三方的利益關系。
二、國外社會保障籌集形式借鑒
(一)以稅收形式征收,法律完備
縱觀目前主要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都是以稅的形式來強制力保障實施。其中,美國是較早征收社會保障稅的國家,美國自1935年就開始征收工薪稅,并通過了《社會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實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主要西方發達國家,如法國,英國,加拿大紛紛開始征收社會保障稅,并逐步構建起一套完備的法律體系,保障社會的穩定運行。
(二)征收機關統一,降低人工成本
現在像美國、瑞典、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社會保障稅的征收機關主要為稅務機關;當然也有少部分國家通過基金管理機構來進行征收,不論是那種征收方式,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征收的形式統一。這樣做大大減少人工數量,避免雇傭不相關的員工,管理形式統一,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三)社會保險稅的領用具有靈活性
美國曾頒布《美國國內收入法典》,這條法案充分體現了社會保險稅的靈活性。其中規定社會保險由企業和員工共同繳納,盡管在員工退休之前不可以提取賬戶中的錢,但是可以將這部分資金用于投資。同時員工退休后可以將這部分錢一次性領取,也可以分次領取。這種具有充分地受到了美國人民的歡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收入形式日趨多元化,合理借鑒其他國家的社會保險稅征收領用形式,將對我國稅制改革帶來很多新啟發。
三、我國“五險一金”費改稅的幾點思考
(一)不宜過快,應逐步“費改稅”
“五險一金”的變動關乎千家萬戶,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口基數大,經濟地區發展不平衡,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社會保障制度本就是經濟發展的產物,沒有強大的經濟做支撐社會保障就無法有效落實。因此“五險一金”費改稅既應該重視起來,有效調動企業積極性,又應該結合我國國情穩步落實??梢允紫仍趲讉€城市做試點,然后逐步推廣,減少變革的阻力。
(二)稅務機關作為主體征稅機構
近年來,我國提高“五險一金”問題的關注度,逐步解決農民等特殊群體的“五險一金”問題。目前我國應將稅收機關作為我國“五險一金”費改稅的征收主體,減輕不必要的人員開支,降低行政成本。
(三)加強預算和征收管理,提高支付能力
對于企業來講繳納社會保險稅一種特殊性質的稅金;對于國家也是一樣,現在征收上來的稅金將在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后還給企業個人,因此十分有必要對“五險一金”的征收做恰當的預算??梢栽谖覈斍皬褪筋A算的基礎上,增加社會保障的預算,嚴格對“五險一金”做定量管理,使社會保障落到實處。一方面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擴大社會整體效應。
參考文獻:
[1]陶醉.關于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4(5).
[2]史正保,李智明.論費改稅視角下我國社會保障稅的開征[J].西北人口,2014(2).
[3]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未來發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5).
[4]吳文芳.社會保險費與稅之關系的基礎理論探究[J].稅務研究,2014(7).
[5]鄧子基,楊志宏.中國社會保障費改稅的幾個基本問題[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