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航空運輸由交通方式逐步衍生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引擎,甚至成為促成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推手。作為內陸省份的山西,區位優勢相對不明顯,以航空運輸業的率先發展,帶動全省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從臨空經濟建設和航空旅游業兩方面探討太原機場推動山西經濟轉型的作用。
關鍵詞:太原機場;經濟轉型;臨空經濟建設;航空旅游業
民航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產業,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大力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民航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帶動相關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和消費轉型等方面,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1]。民航業將在助力當地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太原機場發展概況
太原機場為國內省會級、干線機場。飛行區等級指標為4E級,可起降B747機型,滿足F類A380備降需要。機場為單跑道,機位43個,航站樓面積8.3萬平米。2016年旅客吞吐量達到984.8萬人次,同比增長11.3%。在全國218個機場中排名29位。預計2017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當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時,就會對地方經濟、人才等資源產生明顯的聚集效應,這對推動全省經濟發展、旅游文化交流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對地方經濟積極影響
(一)推動臨空經濟建設
臨空經濟是一個具有區域性、產業性和經濟性的綜合體,一方面孵化培育各相關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反哺推動航空業進步,是民航業和地方經濟互利共贏的紐帶[2](72-74)。山西曾是典型的資源型省份,“一煤獨大”成為外界對山西的普遍認知,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因處于全國產業鏈最上游,經濟周期調整影響大于其他地區。自2013年以來,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一路下滑,“一煤獨大”不再是引以為傲標志,反而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頑疾。從2013年至2016年,山西GDP增速分別為8.9%、4.9%、3.1%和4.5%,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面對當前的發展難題,只有采取經濟轉型,通過機制、體制改革,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徑,而加快臨空經濟建設,使其成為當地重要經濟增長級。
1.加大市場開發,促進蓬勃發展
面對嚴峻的環境,太原機場負重前行,確保了運輸架次持續上漲,航線覆蓋范圍日益擴大。目前運營航線約80余條,通航航點50余個,周航班量可達1890架次。新引進昆明航設立運營基地,使駐地公司達到3家。航空貨運除客機帶貨外,加大國際國內貨運航線的開發,先后引進郵政航開通定期全貨機業務,新加坡貨運航、澳洲航開展國際貨運包機業務。航線航班的增多,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航空貨運代理人、承運人和物流商在太原機場設立轉運中心。
2.以政策為先導,加快臨空經濟建設
隨著“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拓展轉型載體”的提出,以及以太原都市區為主戰場建設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的決定部署。太原機場臨近有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以及山西科技創新城。根據政府對轉型綜改示范區的整體規劃和部署,由于地域近緣和產業關聯,太原機場可尋求與綜改示范區深度互動,借助集群優勢,釋放開發區的改革開放窗口作用和轉型升級示范作用。
(二)推動航空旅游業的發展
機場業和旅游業是兩個相互關聯的市場,旅游業是機場業發展的驅動因素,機場業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條件[3](40-46)。山西不僅是資源大省,而且地上文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在促進旅游開發,機場擁有其他運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太原機場作為山西對外的第一窗口和最后一道風景線,責無旁貸成為推動山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帶頭兵。
1.完善航線布局,提高旅游通達性
積極引導航空公司加大運力投放,重點加密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干線航班。結合冬夏市場特征,新開至海拉爾、無錫、麗江、博鰲等旅游航線,航線網絡通達性顯著增強,促進山西與各省份之間交往。此外,大刀闊斧開辟國際市場,相繼開通至日本、泰國、朝鮮、俄羅斯以及澳門、臺灣等國際和地區境外航班。
2.整合交通方式,發揮整體優勢
在構建空中網絡同時,積極探索空地聯運項目。協調駐地航空公司和各大線上旅游運營商,開發空鐵聯運產品。以目前開通的陽泉城市航站樓為標桿,繼續在省內布局更多的城市航站樓。通過改善交通,資源整合,打造精品服務,吸引更多旅客來山西旅游觀光。
3.創新宣傳渠道,提升品牌形象
2016年9月配合集團公司攜手中國民航權威主流媒體,以“展示山西美好形象、助力山西振興崛起”為主題,組織實施了“中國民航帶您看山西”大型宣傳報道活動。采訪足跡遍及山西省11個地市,通過對山西境內著名景點、歷史文化、轉型發展成果進行全方位展示,達到讓更多社會公眾了解山西,走進山西的效果。
三、結論
由此可以預見,隨著山西省經濟轉型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作為山西境內唯一干線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即將達到1000萬人次并向更高規模發展的太原機場,必將在改善全省投資環境,為臨空經濟成長創造條件,加強與旅游產業聯合,促進旅游事業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12,24號.
[2]劉千瑜.山西臨空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A].理論探討,2012,5.
[3] Bieger Thomas, Wittmer Andreas.Air Transport and Tourism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for Destinations, Airlines and Governments[J].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06,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