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增長,人均消費力提高,民族企業品牌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企業品牌的延伸在拉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另一層面上實現了對品牌資產的轉移,以一種全新的形象延續了產品的發展壽命,因而成為了我國大多數民族企業的現實選擇。本文針對我國民族企業品牌發展的價值、意義及常見問題進行探究,供行業工作者借鑒參考。
關鍵詞:民族企業;品牌發展;創新;管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F27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01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在市場競爭面臨著殘酷的“優勝劣汰”。企業在品牌的確立上,從產品性能、質量、價格等方面進行了深化改革。為了能夠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很多企業在品牌發展的過程中,推出了一系列的發展決策,試圖通過品牌創設的性能、價值、營銷、管理,助推民族企業品牌的發展。從根本上堅定我國民族企業的“走出去”戰略,提高民族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的品牌地位[1]。
一、我國民族企業品牌發展的價值
顧名思義,民族品牌也被稱為國產品牌和或自主品牌,是由中國企原創,產權歸屬中國企業的品牌統稱。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民族企業時曾經說過:“民族企業要想獲得更加產業的發展,要立足自身發展優勢,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制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為了貫徹民族企業“三個轉變”的發展優勢,2015年1月17日,“中國民族品牌”全國推進工作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品牌創新發展論壇新聞發布會。加快對“中國民族企業品牌”的宣傳和推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
當前形勢下,中國的民族品牌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和一些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國際品牌相比,在核心競爭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二、我國民族企業品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品牌作為民族企業一種無形的資產,成為企業一項戰略性的決策資源,如何更好的發揮企業的品牌優勢,塑造良好的產品口碑和經濟效益已經成為擺在企業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務。但是從當形勢上看,民族企業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民族企業的品牌創新不足
在很多民族企業中,所處的地理環境、經濟水平、思想觀念并不開放。造成了企業創新意識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的發展局面。一些企業管理者過于重視民族企業的經濟效益,固守著傳統的經濟和生產模式。依賴廉價勞動力而忽視技術創新力所獲得的經營成果存在著局限性,對企業自主創新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和理解。
2.民族企業的經營理念保守
創新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第一個需要不斷深化、不斷推翻、不斷改進的實施過程。很多民族企業的管理者都認為,創新的投入和產出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不能夠帶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因此沒有必要在經營效益較好的時候推進。這種思想導致企業篇品牌創新意識的提出“名存實亡”,企業不想創新、保守發展策略會對企業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增進我國民族企業品牌發展的實施對策
1.從產品質量上樹立民族企業品牌
可以看到的是,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產品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價格、銷量的精神,更是質量、內涵、個性的高層次品牌競爭。例如,海爾集團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整套家電解決方案提供商,1984年成立以來,海爾集團在自身質量上一直保持嚴苛的發展,親自銷毀了76臺有缺陷的冰箱,嚴抓質量而不是盲目上產量,對產品實施了全面的質量監控和管理。從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到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制造商,已經七次位居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全球第一。由此可見,民族企業要想和一些國際一線企業品牌抗衡,就必須要回歸于產品的實質,從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知名產品做起,提高民族企業的發展質量。進一步延伸對品牌前期、中期、后期的服務延伸,增加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情感認知,進一步提高民族企業產品的口碑和市場占有率[3]。
2.不斷提高民族品牌技術創新能力
俗話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針對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 ,不斷提高民族品牌技術創新,才能使產品更加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因此,企業管理者要立足自身的發展優勢,積極探尋突破傳統的而發展觀念。順應時代潮流、接受新的思想,進一步改善傳統企業的發展局面,營造有利于民族企業的文化思想。利用先進的獎懲措施、營銷制度,加大對企業品牌的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企業產品的含金量。例如,黑龍江飛鶴乳業公司始建于1962年,企業致力于開發嬰幼兒奶粉,旗下擁有了多個奶粉品牌,別譽為最安全的嬰幼兒奶粉。為了拓寬飛鶴專屬牧場,引入了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規范化的管理體系,和科學合理的專屬牧場飼養方式。并確立了“以牛為本”的奶源治理離理念,在企業品牌技術上嚴抓安全性、健康性、環保性,使“飛鶴標準”開創了中國嬰幼兒奶粉的新篇章。
3.建立完善的創新風險評估和預警
民族企業要想在品牌上進行創新,勢必要面對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受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和技術風險的影響,一些民族企業特別是小微民族企業,本身對風險的預警意識不足、評估能力較差。一旦首輪創新遭遇挫折,那么企業會受到巨大的沖擊。因此,企業管理者要在品牌管理中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制度,定時培訓企業主管管理人員應對危機的方法。要本著“細心、大膽”的理念,更好的充實自己的品牌羽翼。除了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在相應的研發技術、資金支持、政策輔助等方面,也要積極開拓發展渠道,不斷提升產品檔次,生產出科技含量更高、產業方向更鮮明的品牌產品。確保企業在應對創新危機時,能夠增加企業的凝聚力,積累更多的品牌力量和企業資產。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民族企業的品牌化建設中,品牌的的確立不僅關系到了新產品能否被市場所接受,而且決定了企業能否獲得較大的競爭優勢,使民族企業品牌建設的功能性更強、作用更大,獲得更好的市場地位。為此,廣大企業管理者要進一步結合地區發展優惠,通過資源開發、原材料創新、材料加工等一系列的手法,不斷提高民族企業的品牌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天嬌,張麗婷.我國國內民族企業品牌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3:66-67.
[2]段洪波,韓曉杰,王曉英.品牌延伸存在問題的分析及對策[J].企業經濟,2009(9):50-53.
[3]段曉婧,王才路.品牌決策與推廣[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王 鵬(1984-),男,山西運城人,畢業于山西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就職于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