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軍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對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作了重要戰略部署,為國有企業實現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指明了方向。公安機關作為守一方平安,維護一方穩定的專職力量,如何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在黨的領導下,認真履行職責,為兗礦集團改革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保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居民安居樂業是擺在屬地公安機關面前一個迫切的問題,濟東分局作為專門負責兗礦集團轄區治安的公安機關,如何做好轄區治安防控問題尤為重要。
關鍵詞:兗礦集團;治安防控;問題;途徑
中圖分類號:D631.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兗礦集團是以煤炭、化工、裝備制造、金融投資為主導產業的特大型能源企業,是我國唯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臺的煤炭企業,是山東省首批改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實體企業。現已形成山東本部、陜蒙、貴州、新疆、澳大利亞、加拿大“六大基地”發展格局。企業資產總額2140億元,在冊職工9.8萬人。主要涉及煤炭生產、煤化工、電力、鐵路運輸、物流等方面。
濟寧市公安局濟東分局作為專門負責兗礦集團本部轄區治安的公安機關。近年來,濟東分局在市公安局和兗礦集團黨委的雙重領導下,不斷適應集團公司的發展變化,著力解決影響礦區和諧穩定的根本性、基礎性、問題,礦區職工家屬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為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一、轄區治安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兗礦集團轄區各種新的群體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治安問題層出不窮,人員流動多、網絡輿情管控難度進一步加大,職工收入少、社會治安受到經濟影響日益凸顯,傳統警務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復雜的治安情況。在新的常態背景下,當前治安防控已經難以適應復雜的治安形勢。
(一)機構缺失,防范薄弱
由于歷史體制改革的遺留問題,轄區內無派出機構,局治安管理大隊承擔著治安大隊和派出所的雙重職能,但是治安管理大隊畢竟是辦機關化半實戰單位,不能發揮基層派出機構的真正作用。防范薄弱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治安大隊人員力量少,雖然承擔治安大隊和派出所的雙重職能,但是人員配比率只占分局總人數的12%,與派出所警力要占到總警力40%以上相比,所占比例太小;二是在礦區周邊與農村交界地區,各項物防措施落實不到位,違法犯罪案件在交界地帶時常發生;三是“天網”工程覆蓋不全面。
(二)孤軍奮戰,配合無力
濟東分局負責主要是兗礦集團家屬區、辦公區、生產區等區域的治安,多年來,受國家改革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兗礦集團將社區管理、衛生綠化、保衛等社會職責由集團內部運營,這些部門整體上都各自以集團公司經濟發展為根本宗旨,社會責任感缺乏,未能統一規劃與公安機關共同參與到社會管理中,造成公安機關在治安防范方面孤軍奮戰的局面。
(三)出租房屋、暫住人口,管理滯后
隨著兗礦對外開發的戰略轉移,促進了兗礦本部轄區人財物的空前大流動,大量礦區住房被外來人員租用,但是隨著流動人口的大量增加,管理人員持續減少,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兗礦轄區內社會服務機構相對較少,公安機關警力不足,肯本無法組建專門的隊伍管理,都很大程度造成了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管理的滯后,造成出租房屋、暫住人口漏管、不管的現象發生。
(四)兗礦各單位內部保衛力量不足
近年來,煤炭能源行業利潤持續降低,降本止虧、提質增效任務艱巨。為了壓縮生產經營成本,兗礦集團將主動重心放在井下采煤和掘進等主業方面,對處于服務崗位的保衛部門就屬于減員增效的科室,人員減少,任務加重,有些單位的部位部門與其他部門合并,造成職責分散。
二、解決當前轄區治安問題的途徑
(一)強調人防的重要性
1.所謂人防即是從人的主觀意識和人為行動上做好防范工作,確保生命財產的安全。人防的起始來源于思想意識的高度重視,針對兗礦集團這種國企性質的公司,應將人防意識植根與公司職工的內心深處,讓其成為兗礦集團的文化精神內涵,因為無論何時人防都是最主動、最靈活的防范方式。
2.成立專門的社會治安保衛組織。針對兗礦集團職工多,居民分散等現象,成立由集團領導負責的治安防控部門,統一領導各個單位的保衛組織,做好社會治安巡邏防控,及時發現公司內部與小區的不穩定因素,對各單位的保衛力量做好培訓工作,增強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自我認知能力,將一些社會治安問題及時內部消化。
(二)落實天網工程,讓犯罪行為無所藏匿
落實天網工程不僅是嚴格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要求,更是對當前新形勢下的社會環境對證據要求的嚴格性的有力保障。古代時人們的思維意識單純,對自己犯下的罪行能夠做到秉認不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依法治國的要求,在證明一個人有無違法犯罪行為時,不再強調其口供的重要性,更加重視客觀的證據。而天網的全覆蓋就是對固定證據,確定罪行最直觀的有力武器。
(三)加強公安機關動態防控戰略的落實
1.在社會控制和社會治理的大格局下,以公安機關專業打防力量為主導,社區防范力量、職業化安保力量、單位內保職業力量和社會志愿者力量等為基礎,以視頻監控網、社區防控網、社會面控網、單位內部防控網、區域警務協作網、虛擬社會防控網為支撐,建設社會治安防控網絡。
2.根據社會治安形勢和公安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警力數量,優化公安民警素質,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業務部門和基層組織機構職能作用,提倡一警多能、多警綜合,確保公安工作綜合效能的提高。
3.用戰略的眼光組織和發動群眾開展社會治安管理和服務工作,賦予公安機關走群眾路線的新形式、新內容。特別是基層公安機關要指導好各機關、內部保衛、聯防組織建設;加強社區警務建設,構建靈活多樣的群防群治網絡。
參考文獻:
[1]李曉明,張躍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2:113.
[2]宮志剛,李小波.社會治安防控若干基本問題研究[J].改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
[3]張育勤,陳玉,余季豐.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制約因素及建設路徑[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