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平+王琳
摘要:農業投入的資金主要是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資金。而信貸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非常重要,然而,我國現代農業對于信貸資金的需求與實際投入卻有著非常大的差距。本文首先對農村信貸進行概述,并對我國農村信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剖析其原因,進而得出完善我國農村信貸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信貨;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相關理論概述
農村信貸是指自然人或法人在有資金需求時,按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從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獲得,并約定貸款額度、期限和利率,到期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的行為,主要應用于三農生活、生產、經營、周轉、基礎設施建設等的信貸資金。
在20 世紀 80 年代以前,信貸補貼理論一直在農村信貸理論研究中占據著主流的地位。該理論認為農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資金供給不足的問題,而且由于農業自身的局限,農戶的收入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農村不可能成為商業銀行信貸供給的主要客戶群。
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后,提出了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該理論的主張主要有:第一,發展農村信貸的前提是保持穩定的經濟形勢。第二,保持并好控制利率的波動。第三,運用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支持。第四,合理使用擔保、保險及互助合作等形式來改善信貸。第五,確保信貸資金的回收。
二、我國農村信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我國農村信貸的現狀
我國建立的是以農村合作金融為主體、農商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民間信貸和小額貸款組織為補充的農村信貸組織體系。具體現狀主要表現為:
第一,農村信貸需求量大,銀行信貸約束條件多。我國農村正規借款需求遠遠高于城市平均水平,但實際上農戶信貸滿足率卻并不高。第二,對農村家庭信貸的認識較少。由于農民對金融知識認識不足,對相關信貸政策缺乏理解,我國農村居民向正規銀行借貸的意識較差,習慣通過自己的渠道來解決資金需求而不敢向銀行伸手。第三,農村信貸的方向存在著偏離農戶、農業的問題。我國農村信貸還是主要用于非農經濟的發展,提供給了非農戶口。農戶貸款的渠道不斷改善,而農業貸款不斷后退。
2.我國農村信貸存在的問題
第一,農村正規信貸市場主體功能弱化。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主要吸收存款,面向農戶發放的貸款少之又少。第二,農村信貸機構經營管理體制落后。我國農信社的體制障礙不僅僅在于其與政府的關系問題,還有其管理體制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合作金融的產權制度安排。第三,非正規信貸活動隱含較大風險,農村信貸中存在很多的居民間的借貸活動,非正規信貸現象較多。
三、我國農村信貸現狀的問題分析
1.二元經濟的影響
我國農村信貸供給不足的根本原因應歸根于二元經濟。農業金融的發展滯后,導致了農村信貸的嚴重供給不足,同時,也局限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農業自身特性的制約
農業本身的特點(生產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等)也嚴重制約了農村信貸的供給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更是如此。
3.體制性因素的影響
第一,貸款手續比較繁瑣,審批時間過長。農戶覺得貸款的主要障礙在于手續繁瑣。而金融機構又紛紛轉型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性金融機構,將資金投向到城市。第二,擔保與抵押制度是制約農戶獲得正規信貸支持的主要制度障礙。首先商業金融機構所要求的貸款抵押物、信用擔保等農戶難以提供。其次,農村也缺少其他可提供第三方擔保的途徑。再者,一些信貸員使申請貸款的隱性成本居高不下,相當多的農戶反映“不走后門貸不到款”。第三,利率管制使商業性金融機構缺乏足夠的盈利空間。大多數農戶生產性貸款需求往往金額小、季節性強、時間性強。即使農戶能夠滿足商業銀行所要求的各種苛刻條件,商業銀行發放單位金額的農戶貸款卻要付出比工商業貸款更高的管理成本,同時利率官定導致商業銀行缺乏足夠的利潤驅動。
四、完善我國農村信貸的對策
美國農村信貸的需求一般分為五個方面,即:農業、農村住房、消費、農村小企業和農村社區發展。美國農村的信貸來源和金融市場支持包括零售貸款人、二級市場和信用增級項目。在我國,應借鑒美國的相關好的做法,完善農村信貸。
第一,政府應加強支持,完善相關政策。比如:增加農村信貸的投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引導并規范民間信貸等非正規信貸的發展;給予一定的財政稅收優惠等。第二,強化金融機構相關職能,完善農村信貸體制。比如:深化銀行體制改革;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發揮更大的支農作用;加快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積極鼓勵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建立相應的金融組織。第三,加強并完善相關保險制度的建設。比如:進行信用體系、農業保險體系、農村信貸保險體系、農村信貸抵押擔保體系等的法律法規建設,完善保險功能。第四,放松管制,創造更有效的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機制。在美國,其農村金融市場有為數眾多的直接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直接促進了農民和農村企業提供更多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的發展,而在中國的農村金融市場上,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較少,發展比較緩慢,所以中國應放松管制,讓農村資金互助社等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第五,保持合作金融體系的獨立性。多年來,美國的農場信貸管理局一直強調經營分權、抵制經營和人員任命方面的政治壓力。第六,政府以恰當的方式提供援助。美國就是如此,只要農村信貸陷入困境,美國政府都會對其提供援助。當然,這些援助資金以后都必須還本付息,這樣可以規避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
參考文獻:
[1]馬九杰,劉海英,溫鐵軍.農村信貸約束與農村金融體系創新[J].中國農村金融,2010(2).
[2]劉衛鋒.農村信貸需求與農村金融改革創新[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3]鞠榮華,何廣文.美國農村信貸供給體系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2(11).
[4]任元芬,江山.發展農村信貸市場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2(22).
作者簡介:阮小平(1981-),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
王 琳(1984-),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度項目:項目名稱: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小額信貸支農績效評價——以江西共青城為例:項目批準號:JJ1548,項目類別:規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