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軍
摘要:地方政府性債務是指國家地方機關以及事業單位和地方政府為了提供基礎性、公益性服務而直接借入的貸款或者間接地為企業以及開發商提供擔保從而形成的債務。這些債務分為直接債務、擔保債務、政策性倒掛。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中央以及地方性收入也有所提高,但是遠遠不能滿足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區域經濟,在地方政府經濟緊張的前提下,不斷地擴展政府債務。國家審計署提供數據表明,地方債務連續增長已達到31.68%,遠遠高于地方生產總值的增加,這種經濟倒掛現象已經引起了國家政府的注意。在2013年中央經濟會議工作上,將控制地方債務規模,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作為發展地方政府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本文闡述了地方債務形成的原因、作用、風險,以及如果有效地規避,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產生原因;作用風險;規避風險;促進區域發展
中圖分類號:F812.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一、地方性政府債務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首先促進資源配置發展,地方性債務用于政府指定的特定項目投入,會促進政府以后年度財政收入的增加,同時還會增加公共資本。其次是提高區域居民生活質量,增加部分居民收入,基礎設施增加了,擴大了區域居民生活場所與質量,同時部分居民由于集資還會給他們帶來收益。最后促進區域經濟穩定發展,在政府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通過政府性債務可以緩解政府壓力,讓政府通過融資、招商、引資促進區域經濟平穩發展。
二、地方政府債務產生的原因
一是財政體制不配套。一方面中央要求地方加快經濟建設,另一方面中央的財政投入遠遠小于地方政府的建設需求,二者的差異,導致地方性債務的出現。二是個人業績的需求。一些地方領導,為了追求政績以及個人利益的驅使,不斷地擴大地方經濟建設,或重復建設以及過渡改擴建,從而導致地方政府債務急劇上升。三是政府監督不給力。從管理的角度看,政府缺乏嚴格的舉債審批程序,同時還缺乏有力的使用與監管制度,這些都讓地方政府通過舉債取得的資金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因此還導致地方政府資金的困乏,于是導致舉債規模擴大。四是共同利益的驅使。某些地方政府官員和一些個人經濟人為了其各自的自身利益,不斷地擴大或者新辦各種工程項目,導致舉債規模不斷超出預算。
三、地方性政府債務過渡而引起的風險
一是規模上的風險。債務的規模迅速擴大,如果超出政府的償還能力,導致政府無法按期償還或者足額償還,進而給地方政府以及上級政府帶來巨大壓力和風險,同時還影響了社會的和諧。二是結構上的風險。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務由顯著的直接借款,還有一些是隱形的擔保,隱形的擔保比例過多,導致政府無法預測和控制風險的大小,進而給政府帶來的風險最大。三是效率上的風險。近幾年來政府債務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只有少部門政府債務發揮了作用,促進了地方區域建設,而相當一大部分債務資金,由于使用項目不當,資金周轉不佳,導致其獲利能力弱化,從而導致收入與支出嚴重失調。
四、如何強化風險管控,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1.實現地方政府的集權與分權合理化匹配
中央與地方的權利與事項不能很好地匹配,使地方工作缺乏積極性。另外上級對下級的財政撥入嚴重不足,也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況。這樣的前提,導致中央與地方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平衡點。因此國家也應該轉變稅賦制度,讓地方發展一定比例的財政收入,彌補地方財政資金的不足,進而減少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比例。
2.提升地方政府官員的素質
樹立地方政府官員的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業績是踏踏實實地做出來的,不是冠冕堂皇、弄虛作假地“裝潢”出來的,“紙里是永遠包不住火的”,不能因為一時的名和利,而成為讓百姓罵一世的貪官。要通過案例告誡政府官員們,為百姓謀福謀利,如“焦裕祿”式的人物,黎民百姓將永遠愛戴他。貪贓枉法、中飽私囊將會成為人們的階下囚。另外地方政府要完善受托責任,并將責任落實到底,不能再次出現打著為民辦事的旗幟,拿著自身發財的主意去工作。
3.完善業績考核平臺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紅薯”,說明政府官員的確需要業績,但是這業績是實實在在的,是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考核制度,強化評價管理模式,要讓群眾參與考核,參與評價,要讓“三公開”更加透明化,讓政府官員真實的業績呈現在百姓面前。
4.建立有效規范的融資平臺
我們說科學有效的融資活動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所以正規的融資平臺十分必要。這里要包括從融資的目的、償還的能力、資金的用途、項目的進度、資金的來源、樹立與使用期限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核與調研,并且實行集體討論通過制。另外還要強調資金的統一安排與使用,以此最大程度地確保資金的安全有效。
5.規范實施與有效監督相結合
通過規范化取得的債務資金,一定要有效實施,因此這部分資金也必須要納入同年度財政資金預算中來,并且一同列入同級人民政府監督中來,同時其資金使用情況也應列入經濟審查范圍內。再有國家審計署也應該定期召開全國性以及區域性地方債務資金的審計會議,其核心目的是“摸清債務家底,提示債務風險、分擔債務責任、落實整改措施、確保區域經濟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運行中,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是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們承認地方政府債務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對其管理的不善,而導致其風險的存在。合法融資,正規使用,強化效益,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濤.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到底有多大[J].金融發展評論,2011(7).
[2]呼顯剛.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特點、成因、對策[J].財經對策,2015(4).
[3]李娟娟.當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問題與對策[J].開放導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