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明
(南京理工大學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00)
探討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的共享與互動
任 明
(南京理工大學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追求健康、高質量的生活狀態,也引發了全民健身的熱潮,然而,現有的體育設施與高漲的全民健身需求顯現出矛盾性。因而,需要充分挖掘高校體育資源的價值,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的共享與融合,轉變原有的觀念,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資源的有機融合與協調發展,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實現。
高校體育;社區體育;資源;共享;互動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頒布和實施,將全民健身的熱潮推向了新的高度,然而,關注社區體育發展情況,我們發現體育資源緊張與體育健身需求兩者之間的矛盾,緊張而短缺的體育資源無法滿足社會民眾對體育健身的實現,因而,需要將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充分融合,在充分挖掘高校體育資源的條件下,實現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的資源共享,充分釋放巨大的高校體育設施資源潛能,全面提升我國的體育健身水平。
社區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集中于社區空地、廣場等,社會民眾對運動的意識有所增強,追求生活的質量和健康,社區體育活動的時間也大多集中于早晨8:00之前或者下午、午餐之后,社區體育在活動區域的項目依次為球類運動、散步、慢跑、健身廣場舞、氣功、武術等。體育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于當地部門的撥款、活動者會費、體育彩票公益金等。在進行社區體育的活動參與度方面,民眾進行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分別為增強體力和體質,舒緩身心、休閑娛樂,創造社交機會。在社區體育活動的指導者方面顯現出社會體育指導員缺乏的現象,居民普遍認為如果有專門的體育指導者,應當能夠幫助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也能夠掌握一些活動的技巧和方法。
2.1 高校體育場館資源
在高校體育場地設施中,通常是由教育部門進行投資建設的場地,用于學校體育教學、體育競賽及體育訓練等,而在寒假時間或節假日時間則處于空置狀態。隨著我國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精神,高校體育場地的使用率要符合經濟效益原則,可以實現多種經營方式,因而,高校也可以利用其體育場館資源,在雙休日、節假日期間,向社會民眾開放,滿足社會民眾對體育的需求,同時也給高校學生和教師展示體育能力的舞臺。
2.2 高校體育師資資源
在高校中,通常配備有專職的體育教師,而且高校的體育教師具備較高的學歷,如碩士學歷的體育教師、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國家級裁判、一級裁判等,顯示出高校強勁的體育師資資源,可以成為高校體育教學和社區體育服務的支撐。
3.1 資源共享的服務經費缺乏切實的保障
高校的經費大多來源于國家教育經費,高校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將有限的教育經費投放于高校科研項目之中,而高校體育所爭取到的體育經費并不寬松,如果高校的場館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則會使維修費用大幅增加,體育經費超支,這就大大降低了高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的積極性。
3.2 缺乏安全性的必要指導
由于高校體育資源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缺乏高校教師必要的體育指導,這就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導致人們不會科學合理地使用高校體育資源,產生人為性的損壞現象,民眾也可能因此遭受安全事故。因而,這種安全隱患的存在也是使高校體育資源開放受限的因素之一。
3.3 對外開放的管理制度還不完善
在高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高校缺乏統一、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主要表現為:(1)體育資源對外開放時間的合理性的有效管理辦法沒有完善;(2)體育資源對外開放對象的選擇范圍還沒有明確的認知和界定;(3)高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的收費標準及安全系數沒有明確的責任界定和利益劃分;(4)高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的管理人員的崗位安排不夠明確;(5)高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的管理體制尚未完善。
3.4 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資源共享宣傳力度還不足
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的共享與開放性是一個實踐性和開拓性較強的系統,需要轉變原有的體育觀念,引入開放式的、創新的體育教育管理理念,要通過大力的宣傳,使各個階層意識到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的意義和必要性,這樣才能營造出高校與社區交融、互動的發展氛圍,從而促進體育事業向前推進。
4.1 轉變舊有觀念,增強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資源共享與開放性互動的理念
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張,高校的體育教學模式也由單一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高校體育模式的不斷拓展,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需要更新傳統的觀念,要在與高校體育教學不相沖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高校體育資源,促進高校體育資源的產業化發展、多樣化經營,從而改變高校體育設施閑置的狀態,最大化地發揮高校體育資源的功效,實現與社區體育的資源共享與開放性互動。
4.2 整合高校體育資源優勢,實現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資源的共享
為了解決社區體育運動的場地設施的限制問題,可以挖掘高校的體育場設施資源,將高校體育場地設施的優勢延伸到社區體育服務之中,實現場地設施體育資源的共享。高校還具有強大的體育師資資源,他們具有專業的體育知識、較強的體育運動技能和科學的體育管理能力,社區體育可以與高校的人力資源優勢相整合,運用高校優秀的體育專業教師或學生,為社區體育活動提供體育指導。同時,社區體育還可以邀請高校退休的體育教師作為社區群眾健身活動的指導力量,通過多元化的渠道,為社區體育增添助力,同時也給高校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
4.3 采用可以接受的、合理的高校體育資源收費標準
高校的體育場所設施不同于公共體育場館或營利性體育場館,它具有自身特殊的社會角色和地位,因而,要遵循低廉收費的標準和原則,體現出社會公益的服務性和一定程度的利益補償特征。高校體育資源的對外開放多種經營服務,必然要完善其對外開放的服務體系,具體包括內容有:(1)可行的、合理的對外開放計劃。高校體育應當根據其實際教學安排,在確保體育教學秩序不被干擾的情況下,制訂對外開放的時間,如周末、節假日。(2)合理確定對外開放的服務項目。高校體育要根據自身的資源性質及功能狀態,在不改變資源的功能性質的前提下,確定對外開放的服務項目。(3)確定合理的對外開放價格標準。高校體育管理者應根據服務的時間、項目情況進行管理職責的劃分和確定,明確對外開放服務管理的責、權、利等關系。
4.4 開拓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內容,創新互動形式
4.4.1 增強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群體的情感,提升牢固的連接點 通過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資源共享與開放性互動,可以增強和提高群體情感的凝聚和粘合力,由于高校和社區分屬于不同的系統,兩者對共享和互動的需求存在差異,其中:高校體育期望針對具體任務的短期、間斷性的互動;而社區體育則期望長期、持久性的互動,因而,可以采用特定的任務事件的合作與協同處理方式,在具體的任務操作服務過程中,可以滿足具體化的服務需求,從而使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之間增強互動性。
4.4.2 通過開展單項訓練和比賽,推進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共享與互動 在社區體育的活動過程中,可以根據民眾個體對體育運動知識的渴望,在體育單項訓練和比賽中,獲得體育運動和交流的刺激,社區體育可以運用高校體育的師資力量,向社區體育單項運動提供訓練指導和競技指揮、裁判等服務,從而提升社區體育訓練和比賽的水平,推動社區體育群體規模的發展。
4.4.3 構建體育活動基地,實現資源共享與互動 高校體育與社區存在互補性,隨著社會體育理論研究的不斷加強,兩者在尋求融合與互動的最佳路徑,為了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結合,需要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理念,明確高校或社區對公共體育資源所享有的特定權利及服務的義務,還要采用市場的方式,走“有償使用、有償服務”的道路,使高校與社會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文化資源得以高度共享和互動,推進終身體育的實現。而體育活動基地的建設模式,則是一種較佳的選擇,它可以避免高校體育正常教學與社區體育共享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可以在確保高校正常體育教學秩序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利用高校的閑置體育資源,并獲得社會收益,無疑這是一種資源共享、開放性互動的有效形式。在高校與社區的合作與協同之下,高校將空余場地對外開放,而社區管理者則依照不同的體育服務項目、不同的服務時間,構建不同的體育活動項目基地,民眾可以在要求之下,辦理體育活動項目基地的會員卡,交納一定的會員費用,即可以在體育活動項目基地內接受專門的健身指導,參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與互動。
4.5 完善規章制度,處理體育資源共享的問題
在高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還需要關注管理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如管理體制完善、對外開放對象選擇、對外開放項目設置、對外開放時間的保障等,要以保障高校體育教學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完善和健全體育資源共享的規章制度,以更好地為社區體育服務。
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資源共享和互動的過程中,要根據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資源共享與互動發展模式,使社區居民進入到高校校園之中,有償使用高校體育場館資源、人力資源、指導資源,以緩解社區體育場館設施不足的問題,并增加高校體育設施的營業收入。另一方面,鼓勵高校體育教師和學生運用其體育專業優勢,在參與社區體育的指導活動中,普及體育項目和體育保健知識,拓展全民健身的深度和廣度,真正做到體育優勢互補、開放式互動發展,以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1]陸品軍.上海市高校與周邊社區體育資源共享現狀與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汪亮.陜西省高校體育資源與社區體育共享的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2.
[3]袁潔.高校體育資源服務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保障機制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4]向紹舉.成都市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現狀及發展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5]姜靜.陜西省普通高校體育資源現狀及校際共享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0.
G807.4
A
1674-151X(2017)01-01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05
投稿日期:2016-12-22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家庭和大學的體育互動研究(課題編號:2013SJD890015)。
任明(1983—),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