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燊宇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理論與方法探索
籃球游戲分類的探討
鄭燊宇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各種籃球游戲進行分類歸納并重點描述,分析各種籃球游戲的功能和效用。在籃球教學中合理地安排籃球游戲,可使籃球教學更具多元化,不僅能夠激發參與者的積極主動性,還可提高參與者各方面的素質,更能適應現代籃球發展的需要。
籃球游戲;分類;籃球教學
1.1 體育游戲概念的界定
孟凡程在《簡析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中指出,體育游戲是以人體運動為基礎,包括跑、跳、投、擲、躍等人體基本動作的各種體育基本運動方式,創編出形式各樣的形體動作,并且依據“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全民健身”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創編一些競爭性較強的體育游戲,并制訂一定的游戲規則。
1.2 籃球游戲分類的特點
1.2.1 從教學角度來說,籃球游戲具有目的性 人們參與籃球運動首先需要學到一定的籃球技術,才能作為一種主動參與的運動項目。掌握一定的籃球技能除可以強身健體外,還能在參與過程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1.2.2 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說,籃球游戲具有挑戰性 每項體育運動都需要承載一定強度的運動負荷,這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一種挑戰。籃球游戲的開展,讓參與者完成了身體的預熱階段,為大運動量的籃球訓練做好了鋪墊,并可激發參與者的斗志,以適應更具挑戰性的高強度對抗。
1.2.3 從趣味性的角度來說,籃球游戲具有娛樂性 游戲的本身就是休閑、玩耍,可以愉悅身心、調節情緒。開展娛樂性的籃球游戲,能讓參與者產生愉快的情緒,感悟籃球文化的精髓,從而讓籃球運動更易受到各界人士的認可,并積極參與其中。
1.2.4 從個人和團隊的角度來說,籃球游戲具有可變性、競爭性 競技體育是在同一嚴格的規則制約下進行的,強者之間的競爭只能是體能充沛、專項技術好和戰術水平高的獲勝。籃球游戲的內容可以隨機變通,可以比體能、技能、智力及應變能力,也可比團隊協作的能力等。
籃球游戲現已發展為在內容、形式、功能上都非常全面的體育教學手段,其一般可以分為以下5種類型:教學類:移動、運球、傳球、投籃、進攻性和防御性的戰術游戲等。體能類: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的游戲等。趣味類:跑跳、團隊協作、反應類游戲等。個人類:集中注意力、培養球性等游戲。團體類:追趕、接力游戲等。
2.1 教學類籃球游戲
教學類籃球游戲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移動游戲:半場搶球、判斷追拍、通過防線、你追我趕等。運球游戲:搶斷運球、運球接力、運球追捅、運球拍擊等。傳接球游戲:圓圈追傳、傳球追觸、上下傳球、二人傳兩球等。投籃游戲:投假設籃、投籃晉級、投籃淘汰等。籃球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群,技術教學在整個籃球教學過程中應是重中之重。在輕松的游戲狀態下,可使隊員更好地掌握規范的籃球技術,這可大幅提升教學的質量。例如,半場搶球。游戲目的:鍛煉參與者的攻防能力。場地器材:籃球場1塊,籃球1個。游戲方法:籃球放在半場的中間,把參與者分為人數相等的甲和乙2隊。一隊為進攻隊,分散站立于半場的邊線、中線和端線外;另一隊為防守隊,分散在該半場范圍內。游戲開始后,進攻隊通過各種腳步移動,避開防守進入場內搶球,若搶到球并把球拋到半場外的同伴手中,得1分;防守隊則運用各種步伐進行防守,若進攻隊員被抓住,則罰出比賽,若搶斷或攔截到球,須把它放回原處重來;規定時間到,雙方互換攻守,最后以積分多的為勝。
2.2 體能類籃球游戲
體能類籃球游戲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1)力量性游戲:猜拳俯臥撐(或蛙跳)、負重比賽、腳斗比賽、推人出圈、推小車等。(2)速度性游戲:運球往返、追球比賽、沿線追拍等。(3)耐力性游戲:多線運球往返、2min投籃比多、折返跑比賽等。(4)靈敏性游戲:打龍尾、運球追拍、換位搶位、躲避傳球等。在籃球比賽中不僅需要技戰術的靈活運用,同時也存在著激烈的身體對抗,所以體能也是一項重要的比拼內容(包括跑動能力、彈跳能力、反應能力、柔韌能力和協調能力等),而籃球教學中也可以通過籃球游戲來達到提高體能的目的。
2.2.1 力量性游戲 游戲可分輸贏,輸的一方需要進行一些懲罰,而懲罰可以是一些簡單的力量訓練,甚至可以在游戲中比拼力量。例如,猜拳分勝負,負方可懲罰30個俯臥撐以鍛煉上肢力量,也可懲罰15個蛙跳以鍛煉下肢力量。
2.2.2 速度性游戲 速度性游戲在籃球游戲設計創編過程中,不僅是對籃球基本功的鞏固練習,也是對籃球學習者體能方面的提高練習。例如,追球比賽。游戲目的:提高參與者的反應、啟動速度及跑動速度。場地器材:籃球場1塊,籃球1個。游戲方法:把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2隊,列隊站在球場的兩邊線上,每隊報數后每人記住自己的號數。游戲開始后教師把籃球投向籃板,同時高喊甲隊的“X號”,乙隊隊的“X號”,隊員立即啟動跑出搶接籃板球;如果是甲隊的“X號”先接住球則得1分,同時該隊員立即持球跑到該隊隊尾并由后向前把球傳至排頭,與此同時乙隊的“X號”則須徒手繞過本隊隊尾跑到排頭。如果是甲隊的傳球先到,則甲隊再得1分,結果就是2:0;如果雙方同時達到,則雙方不得分,結果就是1:0;如果乙方先到,則乙方得1分,結果就是1:1。然后教師再叫另一號數,游戲繼續進行,進行若干次或者一定時間后計算雙方總得分,得分高者獲勝。
2.2.3 耐力性游戲 在籃球比賽中,關鍵時刻或決勝期運動員的耐力將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若耐力好,投籃的穩定性就高,防守的強度則相對較大,傳接失誤率也會降低。因此,提高運動員的耐力,將會對比賽的勝利帶來積極的作用。例如,多線運球往返。游戲目的:提高持球者的運球穩定性并鍛煉其耐力。游戲方法:在多線的折返跑中,運球要降低重心,折返跑時必須腳踏到線,若失誤則須重新開始或增加折返次數,以先到者為勝。
2.2.4 靈敏類游戲 在籃球比賽中,不僅要做好進攻,防守也不可忽略,而在攻防轉換時,防守者需要有敏銳的判斷和靈活的移動。開展靈敏類的游戲可以使參與者獲得更強的防守能力,在防守端展現出更強大的自信與果斷。例如,打龍尾。游戲目的:提高防守者的靈敏性。游戲方法:分成人數均等的2組,在球場中圈內進行1對1拍屁股比賽,勝者留下,輸者退出并由該組的下一位出場,直到某一組的人數全部輸完。
2.3 趣味類籃球游戲
趣味類籃球游戲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跑跳類游戲:鉆山洞、跳山羊、“S”形追逐跑等。反應類游戲:貼膏藥、喊數抱團、叫號追人等。團隊協作類游戲:拉網捕魚、圓圈接力、老鷹抓小雞等。在緊張的環境氛圍與疲憊的身體狀態下,適度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戲,能夠維持參與者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拉網捕魚。游戲目的:激發并維持參與者的學習興趣,保證籃球訓練的質量。場地器材:籃球場1塊,游戲方法:開始時由2名參與者扮作“漁夫”手拉手當漁網,追捉在場內運球的“小魚”(其他人),被捉住或遺失球的“小魚”要立刻棄球并與“漁夫”手拉手編成新的漁網繼續追捉剩余的“小魚”。捕魚過程中所有“漁夫”必須保持手拉手,否則捕捉無效,而最后一只未被捕捉的“小魚”為勝者。
2.4 個人類籃球游戲
個人類籃球游戲可分為以下2種類型。培養注意力類:雙人搶球、叫號運球等。培養球性類:花式籃球、原地運球比快、比多等。每個隊員都是團隊的一份子,個人能力的提高是團隊整體實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通過游戲的方法對隊員個人能力進行提升,可以調節緊張的心理和單調的節奏,使隊員在高強度訓練中適當地得到放松,提高訓練的效率與質量。例如,雙人搶球。游戲目的:培養集中注意力。場地器材:籃球場1塊,籃球若干個。游戲方法:把參與者分為人數相等的甲和乙2隊,相距1m左右成橫排站立,各隊的隊員間也相距1m左右。在甲和乙2隊正對的2人間各放1個籃球。然后,教師帶領2隊一起做操或原地踏步跑,聽到哨聲響后同時開始搶球,搶到球者為勝,勝者多的一方為勝隊。
2.5 團體類籃球游戲
團體類籃球游戲可分為以下2種類型。追趕類:搶投比賽、團隊投籃比賽、團隊運球折返跑比快等。接力類:折返跑投籃接力,上下、前后、左右遞球比賽等。在籃球比賽中,要想通過合理的技術動作、精準的傳接配合進行得分,隊員之間的默契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方法游戲化,以促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搶投30分。游戲目的:提高團隊默契程度與快速投籃能力。場地器材:籃球場1塊,籃球若干。游戲方法:把參與者分為人數相等的若干隊(每隊5~6人),每2隊共用1副籃筐,各隊在距離籃筐圈5m處的45°方位成縱隊站好,排頭者各持1球。游戲開始后,各隊從排頭者起做原地跳投1次、罰球1次,都是自投自搶。無論投(罰)中與否,都須把球傳給本隊下一位隊員,依次按同樣的方式進行。按跳投投中得2分、罰球投中得1分的分值累計,直到投滿30分,以完成的快慢排列名次。注:每隊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否則不論得分多少都判為負方。
[1]孫民治.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2]騰達.體育游戲的基本理論探討[J].北京大學體育學報,2005(2).
G841
A
1674-151X(2017)01-08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46
投稿日期:2016-11-16
鄭燊宇(1991—),碩士。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