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 寧
漢唐雄風譜新篇
——記中國新漢畫藝術創始人王闊海
文 /袁 寧
他是一位軍旅畫家,能詩文、善書法,更諧熟人物、山水、花鳥之道,其作品屢屢獲大獎。
他,是一位開拓者,以敢于開宗立派的大家氣魄,創造了中國獨一無二的繪畫風格——新漢畫,為豐富與發展中國美術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他,是一位攀登者,以漢學為基,漢風為魂,漢畫入墨,求好求新,使自己開創的新漢畫藝術基高臺厚,并繼續推向近乎完美的極致與高峰。他,就是中國新漢畫藝術的創始人,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王闊海。
幾十年來,王闊海潛心于中國畫美學理論及繼承與創新的研究,并汲取了古漢畫像石刻藝術之精華,將中國畫傳統筆墨技法、學院派繪畫與古典繪畫藝術熔于一爐,整合成為新的筆墨語言符號和構成樣式——新漢畫。其作品古樸典雅、空靈明凈、幻化玄妙、狂放而不失精微,灑脫而充滿力度,以新古典主義的風姿昭示了新漢畫所標領的中國繪畫的當代性。
創新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因為中國畫歷經數千年的歷史,其美學研究與技法積累可謂異常豐厚完備,哪怕在技法層面有一點點突破都是難乎其難,而王闊海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借古開今,創造出一整套中國新漢畫藝術體系,著實難能可貴。一如著名畫家、學者范曾所云:“王闊海的新漢畫是借漢代之杯、滿斟個性化的美酒,以澆自己胸中之塊壘。”
詮釋王闊海的新漢畫藝術體系,它有著五種不同的藝術風格與樣式,第一種是以出征圖為代表的、以大寫意筆墨與古漢畫石刻中博大雄強的大漢民族文化精神相契合的語言形式,將沉重的歷史感化入筆墨,張力十足,厚重凝練。第二種是以《孔子見老子》《古漢畫印象》及《火箭兵碑銘系列》為主體的對漢磚陰線凹底的藝術效果進行了水墨轉換與重構,運用了自創法人固粉沖墨之法,使畫面陰陽倒轉,黑白顛倒,觀其畫一如進入時光隧道,境入遠古。第三種是以《大將軍出戰》《新疆老漢》為代表的整幅畫面,全以沒骨的沖墨沖水法而為之,有著強烈的浮雕感。第四種則將新漢畫技法間而有之地用于戲劇人物系列,有別于中國畫壇、有別于以往中國畫壇畫戲劇人物的方法,使人耳面一新。第五種也是他最為常用的沖墨沖膠之法,從《車馬出行》《出游》《長安水邊》《賞荷》等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筆墨淋漓,如屋漏痕,色墨滲化,如夢似幻,以人物外輪廓線之既定和輪廓內結構之不定形成對比,看似有卻無,看似無而卻有。博大雄渾含其內,筆墨流韻彰其外,雋永典雅,是王闊海近幾年將其新漢畫推向極致的神逸之作。這在當今中國畫壇,其自創技法如此豐厚,風格如此多樣,開拓方面如此寬闊,體系如此宏大者實不多見。
“胸羅萬象神方暢,腹有詩書氣自華。”王闊海之所以能將自己的新漢畫作品推向藝術的高品位,這與他的詩文學養和幾十年的書法修煉是分不開的。新近剛出版的集王闊海詩書畫于一體的“漢風當代”的書中,“古漢畫禮贊”運用了四言古體詩的形式,十章、九百六十六句,解讀了古漢畫的歷史淵源與藝術精華,充分展示了王闊海先生的文學修養以及對漢文化和先秦文化的認知與研究。其書法線條極具彈性、韌性、靈性,力厚骨勁。在變幻莫測、空靈飄逸之中,轉達出遲澀與古拙,運筆或正或邪,或收或放,時而凝重,時而舒緩,看似漫不經心,信筆縱橫,實則胸有成竹,法度森嚴,于天真爛漫之中顯示著精妙與豁達,王闊海的書法從自己的審美角度介入,以生動、優美的印象和飽滿真摯的激情,彰顯著濃郁的文化情懷和獨立的藝術思考。

王闊海 飛奪瀘定橋 420cm×260cm
縱觀藝術發展史,歷史只會記載那些為這個世界創造了藝術形式與符號的人,王闊海的新漢畫以筆墨雕塑的方法,酣暢淋漓地表現了自己的人文情懷和我們這個時代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意味,百尺竿頭,王闊海還能攀登到怎樣的高度?我們將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