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偉 光
(上海貝普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1107)
?
高層綜合病房樓設計初探
何 偉 光
(上海貝普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1107)
結合時代背景,以沈陽軍區總醫院為例,從綜合病房樓的基地選址、病房樓的平面選型及功能設計、手術中心的位置選擇及設計、塑造人性化的空間環境等方面,對病房樓的設計進行了實踐,以期為類似工程設計提供參考。
基地選址,病房樓,手術中心,地下車庫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京、津、滬、穗和一些省會城市相繼建成了一些大型的現代化醫院,帶動全國醫院建設的浪潮,使我國的醫院建設和醫療設備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21世紀當前中國醫院建筑,正經歷著經濟體制、醫學模式和技術革命的三大變革。在這種大環境的驅動下,人們對就醫環境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需要我們對醫院環境進行新的定位,不是簡單的對醫院環境進行裝修粉飾,而是從空間劃分、人流物流等方面按照病人的需要和理想進行規劃設計。盡可能的把病人的心理、社會需求全面地體現在醫院的空間環境之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沈陽軍區總醫院的綜合病房樓的建設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開始的。
沈陽軍區總醫院位于古城沈陽市文化路83號,醫療區占地面積106 000 m2。其位置交通便利,院內環境稍混雜。醫院前身為原國民黨聯勤沈陽總醫院,1948年11月沈陽解放,改編為東北軍區衛生部直屬醫院,此后歷經3次整編,1956年改稱為沈陽軍區總醫院至今,1993年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現擁有病房樓及門急診大樓,開設54個專科,展開病床1 200余張,年門診量60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萬余人次。
沈陽軍區總醫院現有醫療用房基本都建于20世紀,除2000年新建門急診樓外,大部分醫療用房使用都在10年以上,已經相當老舊,亟待改造。
目前,全軍各大醫院正處于發展建設的高峰,同城大醫院的建設步伐也很快。面對新局面、新形勢,發展的機遇與嚴峻的挑戰并存。基于以上條件,建設新的綜合病房樓,已經迫在眉睫。總醫院領導決定在現有醫院范圍內選址建設1 000余床位的綜合病房樓。
現有園區內,已經建設了大量多、低層醫療用房,僅有中部的中心綠地及南側的魚湖兩塊大的用地。中部綠地實際上是醫療區與后勤區的過渡區域,經過長時間自然生長,已成為院區人們的一片休閑綠地。魚湖整體處于院區的一角,遠離醫療區,為院區地勢最低處,作為新病房樓建設位置也不合適。考慮院區現有的主要醫療用房集中在院區的東部,已經形成東部南北向的醫療軸線,新建病房樓應在此軸線上設置。
選址方案一,緊鄰現有的2號醫療樓,建設一字型病房樓。優點是對現有院區布局不影響,最快動工。缺點是與2號樓距離較近,由于新建病房樓建筑體量較大,對北側外科樓會有壓迫感;會形成病房樓及醫療樓的高度集中,功能回旋沒有緩沖,施工操作也比較困難(見圖1)。

選址方案二,在現有中心綠地南側建設病房樓,最大限度的讓出中心綠地。優點是解決了方案一的壓迫感問題。缺點是人為拉長了醫療動線及與北部醫療區的聯系(見圖2)。
選址方案三,在現有中心綠地建設S形的病房樓,將綠地南側的老舊后勤用房拆除,將綠地整體向南遷移。優點是消弱了方案一的壓迫感,加強了與北部醫療區的聯系。同時,S形的主體造型,形成左右2個空間;既對五愛街形成了主體形象,又在院區內部形成了建筑的圍合空間。缺點是病房樓占據了原有的中心綠地;但是在新建病房樓的南部又騰出新的中心綠地,充當醫療區與家屬區的緩沖空間(見圖3)。
經過與院方的多方討論交流,最終確定按照方案三選址進行綜合病房樓設計。
病房樓標準層的S形平面,既是總體規劃的有利定向;也是病房設計綜合考慮的結果。平面采用S形的布局,使建筑沿南向及東向最大化的展開;使建筑在東西、南北向兩個維度,都有較好的采光,為病房設計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標準病房樓每層設2個護理單元,S形的南北2肢各設置1個護理單元。南向護理單元47床,北向護理單元41床,共88個床位。南向全部布置3床病房,最大化南向房間的病床數;在東向及少量的北向布置單人間。每個護理單元內分為公共交通區、病房區、護理區、醫護辦公休息區,各區域分區明確,聯系緊密(見圖4)。在護理單元中心設置一個醫療護理區,包括護士站,醫生辦公室,處置室,治療室等功能用房。護士站視線開闊,可以觀察到病區內的大部分病房,便于護理及管理。
根據與手術層聯系的緊密程度,不同科室病房層的相互影響關系、病房層病人的出入院頻率;及與手術層聯系的緊密度,將客流量比較大的病房層放在下部樓層,相互有影響的病房層隔開。整個病房樓層的分布從上到下,依次為軍隊干部病房、中醫科、消化科、呼吸科、胸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先心內科、心外科、心內科病房、導管中心和ICU、設備層和輸血科、手術中心、大堂和病理科及擺藥中心。
按照院方的要求,要在病房樓中設計20間的手術室及10間導管室。原外科病房樓是將手術中心放在頂層,不受各樓層的干擾。由于現代醫院手術中心是人流、物流量大和頻率最高的部門,且建筑面積需求較大,標準病房層面積無法達標。依照現在手術中心的設計慣例,將手術層放在整個大樓的裙房2層,3層設潔凈設備間,4層設導管室;這樣手術室及導管室共用一個設備層,大大節省了設備層的建筑面積。

整個手術中心的布置模式為:外圍布置家屬等候區、醫護生活更衣區。衛生通過后,是辦公區(包括辦公、示教室、資料室、庫房等用房)及生活值班區(包括休息、值班、餐廳等用房)。之后,進入手術區,布置手術室、刷手間、手術物品供應中心、毒麻藥及檢驗、物品庫等用房。手術室外圍為回收廊、清洗、污物打包等用房(見圖5)。

手術層的流線為:醫護衛生通過后,進入辦公區,再進入手術區。手術患者由推床通過專用的電梯從各個病房層到達手術層,在換床廳換床后進入無菌區的手術室通道,再進入手術室。手術完畢后,患者沿原路推回病房蘇醒。危重病人沿原路離開手術室,送至臨近的ICU觀察。
高層綜合病房樓功能復雜、人員密集、物流頻繁;垂直交通組織就顯得尤其重要。一個良好的、有序的垂直交通環境能讓使用者心情舒暢,充分體現了對使用者的生理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三重關懷。無論是對患者、患者家屬還是醫護人員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綜合病房樓垂直交通設計中,在采用案例比較、數據對比的前提下,同時請電梯公司進行人員分布模糊數據分析,以確定合理的垂直電梯數量。最后確定為在病房層的公共部位,采用6部1.35 t的客梯和6部1.6 t的醫用電梯公共使用。南北護理單元內部各設置2部1.6 t的醫用電梯及1部2 t的貨物電梯供醫護人員專屬使用。標準病房層共設置18部電梯,以滿足病房樓日常使用的需求。
功能流線設計中,強調不同功能流線的空間分開,單獨使用或分時使用的原則;各種流線不交叉、不重復,形成良好、便捷的醫療交通流線,以達到潔污分流、醫患分開的目的。
在每個病房層的公共區域設置空中花園,為探視人員提供等待及休息區域。在病房層每個護理單元的端部設置病人活動區,旁邊設置專門探視人員的吸煙室。同時,每個護理單元內部都設置醫護人員專門的綠色采光休息就餐區,以緩解醫護人員緊張的工作壓力。人性化的空間環境設計,以體現對不同人群的人性關懷。
地下1層設置醫用氣體用房、一次性用品發放中心、消毒供應用房,解決整個大樓的物品供應;其中消毒供應用房與手術層設置專門的升降機,提供專屬物品供應。1層設擺藥中心、地下1層設擺藥中心庫房,以解決整個大樓的藥品及制劑供應;同時在大樓中預留氣動物流系統管道及機房位置,為將來上現代化設備提供可能。
由于我國人均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大城市幾乎家家有車、住院人員家屬探視又比較頻繁。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盡量多的考慮地下車庫的設計;在地下2層及3層設計了2層停車庫,同時在地下2層塔樓范圍以外凈高比較高的車庫范圍,考慮未來安裝機械停車位的可能。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對醫院綜合病房樓的設計提出了新的工藝、新的要求。結合醫院本身的實際情況及特點,做到以人為本、安全可靠才是最適宜的設計。通過對沈陽軍區總醫院綜合病房樓設計實踐的探究,希望可以為其他醫院病房樓的設計提供有益的實例參考價值。
技術經濟指標:
總用地面積:16 586 m2;總建筑面積:128 181 m2;地上建筑面積:99 056 m2;地下建筑面積:29 125 m2;建筑層數:地下3層,地上23層;容積率:6.0;綠地率:30.2%;總病床數:1 356床(含ICU及CCU病床);停車位:557輛。
[1] 李 強,易曉濤.高層病房樓建筑設計初探[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7(18):50-53.
[2] 朱 希.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病房樓建筑設計[J].城市建筑,2005(6):8-10.
[3] 羅運湖.現代醫院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 陳芝穎.高層醫療建筑的垂直交通組織[D].廣州:廣州大學,2011.
On design for high-rise comprehensive inpatient buildings
He Weiguang
(ShanghaiBeipuCommunicationArchitecturalPlanningandDesignCo.,Ltd,Shanghai201107,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times background, the paper undertakes the practice of the design for the inpatient building from the base address selec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npatient building, plain type selection and functional design of the inpatient building, location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operational center, and shaping of the humanized space environment by taking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as the example,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similar projects.
base selection, inpatient building, operational center, underground garage
1009-6825(2017)17-0010-04
2017-03-16
何偉光(1976- ),男,碩士,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TU201
A